西部大開發戰略向縱深推進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07-02-08
點擊:
我來說兩句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格局戰略性調整、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決策,西部大開發2006年進入第六個年頭。中國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繼續給予財力傾斜,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加速發展。
“六年來這一戰略初見成效,為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奠定了重要物質基礎和良好發展環境。”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金祥這樣評價。他指出,西部地區發展仍然面臨嚴峻挑戰,西部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依然很大。
約1萬億元的基礎設施投資、1220多億元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資、310多億元的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投資……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西部地區城鄉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有所改善,這一切都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家發改委地區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工業生產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0.15%、20.52%和19.12%,西部地區增速雖略低于東部和中部地區,但與上年同期相比,東部地區增幅回落,西部地區有所提高,西部與東部地區工業生產增速差距繼續縮小。
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效益也不斷提高。前三季度,中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5.75%、37%和36.83%,西部地區工業經濟效益的增幅明顯高于東部。
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今年取得新進展。經過5年建設,今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正式通車。10月27日,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156米蓄水目標,比初步設計提前一年宣告實現,三峽工程由圍堰擋水發電期正式轉入水庫初期運行期。
根據新制定的《西部大開發“十一五”總體規劃》,“重點地區優先開發、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被放在相當突出的位置上。
綜合考慮西部地區的資源特點、產業基礎、支撐條件,中國將力爭經過“十一五”及更長一段時期的努力,使西部地區能源及化工、重要礦產開發及加工、特色農牧業及加工、重大裝備制造、高技術產業、旅游與文化產業六類特色優勢產業得到較快發展。
對西部地區有可能加快發展的重點區域,中國將采取不同的方式推進加快發展。成渝經濟區、關中經濟區、環北部灣經濟區等西部有實力的地區被確定為率先發展的重點。此外,中心城市及城市圈、重要資源富集地區、重點邊境口岸城鎮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也是加快發展的重點地區。
基于西部地區在保障中國生態安全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國家將處理好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源節約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推進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綱要劃定的中國22個限制開發地區,西部占17個,包括三江源、四川若爾蓋濕地、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在內的西部這些地區將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