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帽:從顏色上看,通常有白、灰、藍、綠、紅、黑等顏色,有的是純色,也有很多帶西域民族風格花邊或圖案、文字的,如花草圖案、各種花紋等,可根據季節和場合的不同選擇戴那種合適。一般春夏秋季戴花色和淺色帽較多,冬季戴灰色、藍色或黑色,結婚的新郎多戴紅色帽子,以示喜慶。此外還有用牛羊皮革制作的帽子也很受人歡迎。
戴斯他勒:波斯語音譯,意為頭上纏的布。 回族除了戴各種樣式花色的帽子外,有些也用白、黃色毛巾或布料纏頭,俗有“纏頭回回”之稱。戴斯他勒長度一般為9尺或12尺。纏頭時有許多講究,前面只能纏到前額發際處,不能把前額纏到里面,纏巾的一端要留出一肘長吊在背心后,另一端纏完后壓至后腦勺纏巾層里。
麥賽海襪:亦稱麥賽襪子,是北方回族老人冬天穿的一種皮制襪子。“麥賽海”意為“皮襪子”,一般用近似皮夾克軟、薄的牛皮制成,潔凈光亮,結實耐用。過去麥賽襪子都是自己縫制,現在有些地方有專門加工麥賽襪子的工廠。
坎肩:是回族男子服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表現了回族簡樸、大方的民族特點。
坎肩是回族男女都可穿著的服飾,特別是回族男子在各種顏色的襯衫上套一件適體的對襟青坎肩,顯得清新、干凈、文雅,也有很多帶有精美花紋圖案和坎肩,穿在身上給人感覺很利索、干練。
根據不同的季節,穿不同的坎肩,有夾的、棉的,還有皮的。既可當外套,又可穿在里面。回族有尚武習俗,穿上坎肩,挽袖子洗手洗臉、干活、習武既方便又保暖。
回族對在清真寺念經畢業的滿拉,舉行了“穿衣”儀式的,則給他準備一身新衣服、綠帽、綠袍等,讓他穿上。這個風俗起源于波斯(伊朗一帶),因為波斯即舊時的綠衣大食,北方回族冬天還用黑色棉布或狐貍尾巴做耳套,用布料做的耳套。其外形似桃子,并繡有簡單的圖案。回族喜歡穿自己縫制的搭面子二毛皮大衣、老羊皮大衣。
傳統回族男子的鞋,一般都是自制的方口或圓口布鞋,也有用麻和線自制的涼鞋。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多數回族現在到商店購置各種布鞋和牛皮鞋、涼鞋等,但忌穿豬皮鞋。農村男子的襪跟、鞋墊一般都是繡花的。回族老人有扎綁褲腿的習慣。一些地方的回族男子還喜歡隨身佩帶一把小刀,俗稱腰刀。回族掛腰刀,一是為了裝飾,二是為了隨時宰牲、救牲。這種習俗與唐代杜環記載的大食“系銀帶,佩腰刀”的習俗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