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現有人口將近一億,絕大多數居住在邊疆地區,民族自治地方地大物博,全國絕大多數縣、市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共同居住,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們必須從振興中華民族的高度,從鞏固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高度,充分認識民族工作重要性、長期性和復雜性。
民族是一個歷史范疇,有其產生、發展和消亡的客觀規律。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各民族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共同因素會不斷增多,但民族特點、民族差異將長期存在,民族消亡將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只要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問題存在。民族問題包括民族自身的發展,又包括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國家之間等方面的關系。在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民族問題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社會,都具有重大的影響。
社會主義時期是各民族共同繁榮時期,我們的民族關系基本上是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但受歷史、現實、國內、國際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民族問題仍是長期的、復雜的,民族工作的任務是繁重的。歷史發展表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則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國家分裂、民族紛爭,則喪權辱國、人民遭殃。毛澤東同志在50年代就指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們整個現代化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民族問題是關系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國防鞏固、四化建設的大問題。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做好民族工作,鞏固和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和睦的局面,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提供有力的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