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坐落在七七事變發生地――北京市盧溝橋旁原宛平縣城內,落成于1987年。基本陳列由3個綜合館、3個專題館(日軍暴行、人民戰爭、抗日英烈)和1個半景畫館組成,共有照片和資料3800件、文物5000件。綜合館展示全國抗日戰爭全過程;日軍暴行專題展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其中有“七三一”細菌部隊和南京大屠殺的現場復原陳列;人民戰爭專題館展示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日救亡運動和浴血奮戰場景,其中有臺兒莊、平型關、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的介紹;抗日英烈館展示著名抗日英雄楊靖宇、趙一曼、左權、彭雪楓、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等人的英雄事跡;半景畫館采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模擬七七事變戰場,形象生動。
1987年7月6日"七七"事變爆發50周年前夕落成。由鄧小平題寫館名。紀念館占地2.6萬平方米,正面外形仿古典牌樓形式,深灰色筒瓦頂,以與宛平古城風貌相和諧。整個紀念館由正中的序廳、兩翼對稱的展廳和后半部的半景畫館組成。序廳的正面是一座長18米、高5米的大型浮雕。大廳頂部由15個方形藻井組成,懸掛8面古鐘,象征中國人民抵御外族侵略的警鐘長鳴。左右兩面墻上鑲有《義勇軍進行曲》和《八路軍進行曲》的曲譜,表現了當時全民族抗戰的堅強意志。序廳兩翼的展廳里陳列著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這一歷史時期的抗戰文物及圖片資料。
展覽分為“綜合廳”、“日軍暴行廳”、“人民戰爭廳”和“抗日英烈廳”四部分。陳列形式采用巨幅照片、形象圖表及現場復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結合的方法組成立體空間,使觀眾產生強烈印象,如“地雷戰景觀”、“地道戰景觀”、“水上游擊隊”等立體模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景畫的陳列采用聲光變景技術,使半景畫的陳列藝術達到了當前的先進水平,再現了“七?七事變”的戰斗場面。英烈廳中的主題雕塑更達到了震撼心靈的效果-戰士倒下了,親吻著祖國的大地,但手中的槍刺直指晴天。意喻著英烈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