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張家界
來源:路客網
時間:2007-08-02
點擊:
我來說兩句
張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云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位于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4.5%。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聞名于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于一體,藏橋、洞、湖、瀑于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之美稱。張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于崇山,以變南蠻”,于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置郡縣,張家界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三國吳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縣被命名為天門山,設置了天門郡,至兩普、南北朝,均屬天門郡?中、臨澧縣。1369年明朝設置大庸縣,公元1735年清朝設永定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張家界市全境解放。公元年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而大庸、桑植兩縣則于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屬永順專區管轄,后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1988年至1990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地級市大庸。年4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慈利、桑植兩縣。
走過了歷史,走過了昨天,走過了原始與古樸,告別了石板路、告別了吊腳樓,告別了封閉與落后。千年古城,萬千變化。昔日的天門郡已成為今天的旅游新城,成為把湖南建成旅游大省的前沿重鎮,成為“中國旅游后勁基地”,成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