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縣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晉察冀根據地首府,是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現存革命舊址、遺址共100多處,如城南莊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邊區政府舊址一史家寨窯洞群、花山毛主席居住舊址、第一部毛選誕生地一馬蘭村、千人墓等,其中軍區司令部舊址和邊區政府舊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完整地保留著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舊居。
這里群星閃耀。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聶榮臻、彭真、鄧穎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工作和戰斗過;鄧拓、沙飛、田間、邵子南、周巍峙、田華等在這里從事新聞 、攝影、文學創作、音樂和戲劇演出等活動。 同時,阜平也涌現出了許多土生土長的對歌可泣的英雄。中國早期共產黨員趙云霄,戰功卓著的“阜平營”,“爆炸英雄”李勇、民族英雄劉耀梅等。
據統計,抗戰時期阜平不足9萬人,就有2萬余人參軍參戰,5000余人光榮犧牲。新華社社論中稱贊阜平是“每個村莊都是堡壘,每個人民都是戰士,絕非輕易撼動的地方”,向全國各抗日根據地發出“堅持抗日需要向阜平看齊”的號召。毛主席親筆授予以阜平為中心的晉察冀邊區“抗日模范根據地”的光榮稱號。
為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激勵教育后人,1972年阜平建成城南莊革命紀念館,1995年被定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后陸續進行維修和擴建。尤其是2004年以來,省市投入資金進行改擴建,建成了晉察冀根據地革命紀念館。紀念館功能區占地達5.6萬平方米,山場面積9.2萬平方米,由南往北依次為廣場、展覽館、室外雕塑區、舊址區和后山區。紀念館勢必成為主題鮮明、獨具特色、全國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