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對阿富汗軍事打擊的繼續以及伊斯蘭教齋月的來臨,伊斯蘭國家要求美國在齋月開始前停止轟炸的呼聲日益強烈。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說:“這對反恐怖戰爭來說沒有什么影響。但如果在齋月繼續打擊的話,就會在伊斯蘭世界造成極大影響。”埃及政府警告美國說,繼續轟炸阿富汗將毒化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關系。伊朗外長哈拉齊指出,美國對阿富汗的軍事打擊將引起消極后果,會招致伊斯蘭世界對美國的不滿和憤怒。埃及一名伊斯蘭教高級教士強調:“齋月對穆斯林來說是一個神圣的月份,美國繼續進行軍事打擊會激怒全世界的穆斯林。”
另外,泰國穆斯林組織委員會秘書長哈桑說:“保持中立的伊斯蘭國家不會忍受美國繼續對阿富汗進行軍事打擊。連續半個多月的空襲已經很過分了,如果齋月期間戰爭仍繼續,我們是絕對不能忍受的。”
輿論認為,這既反映出他們對美國可能把戰爭擴大化,打擊其他伊斯蘭國家的擔心,但更多的是反映了穆斯林的宗教情緒。
齋月的來歷
根據史籍記載,齋戒制度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由麥加遷移到麥地那的第二年8月規定的。教歷規定每年9月是教徒齋戒的月份,并說齋月是最尊貴的月份。這是因為在“齋月中真主開始降示《古蘭經》,指導世人,昭示明證,以便遵循正道,分清真偽。”因此,在齋月期間全球穆斯林都會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
“齋戒”一詞在阿拉伯語中的音譯是“索亞穆”,意思是“自我克制”。在齋月里,穆斯林在每日破曉至日落這段時間里禁止飲食和房事,稱為“封齋”。這一月的開始(9月1日)和最后一天(10月1日)均以見新月牙為準。齋戒期滿,即伊斯蘭教歷的10月1日為開齋節。該日,穆斯林不再繼續封齋,并為完成功課而歡欣鼓舞,大家身著潔凈的衣服或新裝聚集到清真寺會禮。會禮時,一起禮拜安拉,并祝愿國運昌盛、世界和平。開齋節是穆斯林的重大節日之一,許多伊斯蘭國家放假數日表示祝賀。
由于伊斯蘭歷每年約355天,與公歷相差10天左右,因此,伊斯蘭的齋月在公歷中無法固定。所以,齋月有時在春天,有時在夏日,有時遇秋季,有時在冬天。而且,全球伊斯蘭國家每年的齋月也不完全在同一天開始,但最多相差一兩天。今年的齋月將在公歷11月中旬開始。
在各伊斯蘭國家,齋月的情景和氣氛熱烈濃郁。成年男女都封齋,嚴格遵守教法規定,白天食色不動,不爭吵不斗毆,行為舉止謙恭文明。在齋月里一切娛樂活動基本上停止,廣播電視主要播放《古蘭經》和各地齋月活動情況,當然新聞照常播發,只是少了音樂舞蹈節目,代之以播放伊斯蘭教歷史故事連續劇。齋月里各伊斯蘭國家像過年一樣,將大小城市裝點得燈火輝煌。入夜,開了齋的人們走親訪友,孩子們更是歡天喜地。
伊斯蘭國家政府規定,齋月里減少工作時間,增加工作人員和工人的福利待遇。許多國家政府部門、各行各業的主管部門和大企業在齋月撥出大筆資金,專門用于烹制開齋食品,被稱之為“仁慈主的宴席”,在全國城鄉設點供應開齋飯,這樣貧窮人家在齋月里吃得比平時還好。
齋月有戰事
雖說齋月期間穆斯林修身養性,但歷史上在齋月動武的事件也屢見不鮮。遠的不用說,第四次中東戰爭就發生在齋月期間。
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使阿拉伯國家喪失了大片領土,埃及在戰爭中損失尤為嚴重。為收復失地,埃及作了周密的準備工作。為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埃及和敘利亞制定了多種迷惑以色列的措施。1973年10月6日是伊斯蘭齋月的開始,以色列認為阿拉伯國家決不會在這一天發起進攻。而埃及、敘利亞兩國恰恰就選擇了這一天。
1973年10月6日14時,蘇伊士運河東岸以軍防御工事的沙壘中,突然發出兩聲巨響,埃及蛙人在前一天晚間埋入水下的兩個炸藥包爆炸了。緊接著,埃、敘兩國軍隊從西、北兩線同時向以軍發起突然襲擊,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了。這次戰爭,在歷史上又被稱為“十月戰爭”,因是在齋月發動的,也被稱為“齋月戰爭”。戰爭歷時18天,埃及、敘利亞和以色列共投入兵力約110萬人,坦克5500輛,作戰飛機1500架。戰爭結果是,阿拉伯國家死亡2萬余人,被擊毀坦克2000余輛,損失飛機約400架。以色列軍隊死亡5000多人,損失坦克約1000輛、飛機200余架。
另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因克什米爾問題引發的軍事沖突和戰爭在齋月期間也沒有真正停止過。因此,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說,伊斯蘭國家過去并沒有在伊斯蘭齋月里停止戰爭。他聲稱:“歷史上充滿了這樣的例子,伊斯蘭國家從來沒有在他們的齋月里停止過自相殘殺或者與別國作戰。在歷史上,齋月并沒能禁止他們打仗。”
美國的難題
隨著齋月的臨近,在繼續打還是暫停問題上美國越來越感到頭痛。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說:“我們尊重穆斯林的這個非常重要的節日,盡早結束軍事打擊也是美國的希望,但同時我們也必須繼續我們的反恐戰爭。”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理查德·鮑徹說,美國知道伊斯蘭教的齋月即將來臨,并且將考慮到這一因素,但是也會考慮到塔利班現在仍然拒不交出本·拉登這一事實。外國媒體認為,這反映了美國政府焦慮不安的心情。
“9·11”事件后,廣大伊斯蘭國家都表示了反對恐怖主義的立場,但同時對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許多不公正態度及做法也表示了極大不滿。因而,美英對阿富汗發動軍事打擊以來,在埃及、約旦、阿曼、伊拉克、巴林、利比亞、巴基斯坦、印尼等許多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都發生了不同規模的抗議美國軍事行動的示威游行。還有不少伊斯蘭國家的年輕人將本·拉登看做是自己的楷模。面對世界穆斯林的強烈反對,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日前也不得不發表談話承認,美國多年來忽視了穆斯林的情感,美國正在并將努力改善。
對美國是打還是停的問題,中東媒體有許多議論。有報道說,目前美國打也不是,不打也不好。要打,阿富汗周邊國家幾乎都是伊斯蘭國家,而且打擊阿富汗的美國武裝力量借助的是伊斯蘭國家的基地或領空。如果美國在齋月期間仍繼續大規模打擊伊斯蘭國家阿富汗,全球穆斯林特別是阿富汗周邊地區的穆斯林會作出激烈反應。美國必須嚴肅地考慮這一現實問題。
不打又會給塔利班一個喘息的機會。阿富汗是全球毒品生產的主要地區,毒品的生產和交易是塔利班的經濟支柱。塔利班的武器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蘇聯留下的,一是從國際販毒和武器走私集團手中購買的。美國停止軍事打擊后,毒販和武器走私集團將趁機進入阿富汗進行毒品和武器交易,使塔利班既有了經濟收入,又得到了武器補充。
另外,阿富汗的冬季馬上就要來臨,阿富汗的冬季要持續到明年4月。軍事專家指出,進入嚴冬,惡劣的氣候條件加上多山地形,對美軍任何行動———不管是空中打擊還是特種部隊的地面突擊,都將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專家認為,即使是間諜衛星進行24小時不間斷偵察也很難準確判斷恐怖組織基地的具體位置,這就使巡航導彈或特種部隊實施精確打擊面臨非常大的難度。北方聯盟的一位后勤軍官對美英等國發出警告說:“我們從不在冬天發動進攻,因為阿富汗到處都是山區,車輛和重型武器在這里根本沒有用,士兵只能步行打仗。”
美可能進行“跳躍式閃擊戰”
有報道說,在齋月期間和冬季,美國可能的軍事選擇是進行一種以“短停頓”為特點的“跳躍式閃擊戰”,即需要打就來、打完就走。這樣既不會引起伊斯蘭國家激烈的反應,又實施了對塔利班軍事打擊計劃。與此同時,美國將進一步加強對阿富汗反塔聯盟的支持,并與有關國家合作加快組建阿富汗新政權。外電認為,美國領導人的講話已清楚地說明,美國打這場戰爭的基本目的已經不僅是為了捉拿拉登和教訓塔利班,而且是為了結束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統治,在阿富汗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政府,從而使阿富汗無法再度成為國際恐怖主義的大本營。因此,出于美國反恐怖主義戰爭的通盤考慮,美國現在并不急于抓捕拉登。為此,美國要求聯合國和有關國家發揮作用。
有國外媒體曾發表評論說,從一開始美國就決意不惜一切代價達到目的。但由于新世紀的這場阿富汗戰爭不是一場兩軍對壘的常規戰爭。因此,現在的問題不是美國能否贏得這場戰爭,而是美國將以什么方式既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又防止阿富汗戰爭演變成為伊斯蘭世界對西方的一場“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