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萬州區各鄉鎮(街道)的10名貧困大、中、小學生在三峽都市報會議室領取了800-6000元不等的助學金,這是去年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人通過他萬州的親屬委托三峽都市報,公開尋找10名尋找品學兼優的貧困生進行資助以后,在三峽都市報第三次發放助學金,受助學子分別匯報了一年來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并表示將不辜負好心人的期望,好好學習,感恩社會。
2006年4月28日,三峽都市報刊發為北京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人尋找1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生進行資助的消息,隨后,記者用10天時間跋山涉水深入到數十名貧困學子家庭或學校進行采訪報道。北京好心人委托他在萬州的親屬,從三峽都市報報道的貧困學生中選出了4名高中生,3名初中生,3名小學生進行資助,并于5月22日發放了首筆10200元助學金,同時承諾,只要不出現特殊情況,將在以后每年的8月中下旬發放當年助學金。當年7月,其中一名學生參加高考,考上大學后,老人又增補發放了第二筆4800元助學金。
今年,受資助的3名初中生已經升入高中,還有一名小學生升入初中。按照小學每人每年800元,初中每人每年1000元,高中每人每年1200元,大學每人每年6000元的資助標準,8月28日,北京好心人委托他的萬州親屬一共發放了15800元助學金。
領取完助學金后,10名貧困生分別向北京好心人的萬州親屬匯報了一年來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得知秋季開學就在萬二中和萬州中學讀高三的三名高中生成績都很好,萬州親屬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爭取明年考上一流大學。
新聞背景
委托三峽都市報尋找10名貧困生
2006年4月中旬,一名白發蒼蒼的老人來到三峽都市報熱線接待室,委托三峽都市報幫他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親屬尋找1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進行資助。老人稱他的親屬是全球某知名品牌中國區高層人士,現在北京工作,一年前首次來萬州走親戚后,便萌生了在萬州資助一些貧困學生的想法。當他得知三峽都市報每年都要為貧困學生開展資助活動后,特委托三峽都市報幫他了此心愿。老人的親屬承諾,只要不出現特殊情況,對尋找到的10名學生,他將從小學開始,一直資助到他們讀大學、讀研究生直至終止學業。資助標準為小學每人每年800元,初中每人每年1000元,高中每人每年1200元,大學每人每年6000元,并根據以后的生活水平適當調整資助標準。在此之前,這位先生所在公司已在全國各地捐助了多所希望小學,并在三峽庫區另一個縣資助了6名貧困生。而他惟一的希望就是這些學生能夠將愛心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