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面,蘇丹駐華大使米爾加尼·穆罕默德·薩利赫就對記者說:“咱們好像在哪兒見過,怎么這么臉熟啊?”我說:“是啊!因為我們是朋友!”大使哈哈大笑起來,連連點頭。這樣的開場白,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談到在北京的生活,大使先生說,我來北京已經有幾年了,去了很多地方,我說不上來最喜歡什么地方,因為每個地方都很漂亮,都讓我感到驚奇,都有自己的特色。我覺得北京的胡同游很有意思,可以領略到北京的各個方面。我喜歡吃中餐,特別是川菜,比如說火鍋,我在國內的時候就經常吃。
大使說,自蘇中建交以來,兩國友好關系不斷發展。蘇丹政府和人民感謝中國支持蘇丹人民的解放事業,感謝中國在能源開采、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蘇丹的寶貴支持和大力援助。蘇丹政府非常重視發展對華關系,在臺灣問題上,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支持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正義立場和主張。近年來,兩國的友好合作關系更加緊密了,兩國的貿易額也逐年大幅增長,占到蘇丹對外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蘇丹人民希望更多中國企業來投資,因為他們知道,與中國人合作總會給他們帶來益處。許多蘇丹學生來華學習,僅去年一年就有100多名學生在中國留學,許多人還是自費的。在蘇丹國內學習中文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了。
談到即將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大使先生說,本次會議可以說是非中關系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它標志著非中關系邁向一個新的戰略高度。蘇丹政府十分重視此次峰會,為此進行了一年多的準備工作。
大使介紹說,蘇丹是一個美麗的國家,有各種不同的地貌風景,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風土人情。最著名的景點是青、白尼羅河的交匯處,你會看到兩條河合并后,兩邊河水的顏色截然不同,中間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涇渭分明。但是,最美的還是蘇丹人民。蘇丹有3500多年的文明歷史,在文化方面有許多與中國的相似,所以兩國人民更容易相處。
蘇丹共和國
蘇丹共和國位于非洲東北部,紅海西岸,面積250.58萬平方公里,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境內大部為盆地,尼羅河南北縱貫全境。人口約3500萬。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首都喀土穆,位于青、白尼羅河交匯處,氣候炎熱,5~6月最高氣溫可達70℃,號稱“世界火爐”。經濟以農牧業為主,棉花、芝麻、花生、阿拉伯樹膠被譽為蘇丹四大經濟支柱。蘇丹礦產資源豐富,鐵、銅、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巨大。
蘇丹人熱情好客。在社交場合與人相見的傳統禮節是握手和擁抱,同時要進行詳細的問候,內容從個人生活到家庭狀況等,要持續幾分鐘才能完禮。 中國與蘇丹于1959年建交,兩國關系長期友好。2005年兩國貿易額超過3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