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臨近真主的前提是凈化?!豆盘m經》云:“凈化者確已成功,他記念了他養主之名,而履行了拜功”。(87:14—15)
凈,是伊斯蘭倡導的主旋律。凈,是真主原本的美德。真主造化人,責成人正當的宗教功修,其宗旨就是通過信仰的熏陶,善功的錘煉,使人成為高尚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內清外潔的人。
伊斯蘭制定的五功,皆圍繞“凈”而運轉。
念————凈心
禮————凈身
齋————凈性
課————凈財
朝————凈命
臨近一詞,阿語稱之“古爾邦”。穆斯林將“宰牲節”稱之“古爾邦節”。那么,為什么將“宰牲節”稱之“古爾邦節”呢?其哲理:宰牲,論形式,宰牛羊。論實質,宰欲望。誠然,牛羊,雖肉可食,但體內之血是污穢的。欲食其肉,必滌其血,其肉方可食之。人類亦然。人是理欲結合體。理智屬于天使性,欲望屬于惡魔性。欲望是主仆之間溝通的障礙。故臨近真主,必宰欲望。
拜功是全方位的凈化
《天方典禮》云:“拜者,身乎主宰之謂也,日禮五時,密於昭示之功。”
拜功,并非單純身體的功課,而是心身合一的功課,五功的整體,萬善的規模。拜主,實質上是臨近真主,真主至潔至凈,故禮拜者是在全方位“凈”的狀態下進入拜功,如:大凈、小凈、水凈、身凈、衣物凈、拜處凈、思想凈、心靈凈……。
穆圣說:“你拜主,好像看見主,雖然你見不到主,則主洞察著你”為此,首章《法締?!氛咽镜溃?ldquo;我們只拜你,我們只求你襄助。”以“你”字祈禱,好似真主歷歷在目。
拜功哲理深層,略談其中一二。
頭
禮拜站立時,頭部朝上
喻示著理性贊主式。
被造物,大致分四個層次:
礦物的功能;植物的生命。
動物的靈覺;人類的理性。
故人是集功能、生命、靈覺、理性于一體。人是萬物之靈,屬于真主造化之杰作。萬物之中,人最美,人最貴。《古蘭經》云:“我確已把人造成具有最美的形態。”(95:4)真主賜予人理性,由理性產生信仰,再由信仰發出動力。故站立喻示理性贊主。
同時,站立時,頭部朝上,還喻示著真主的恩惠由天而降,如:經典、智慧、雪雨等。故理性之人,當辦理性之事,方不負理性之軀。
鞠躬時,頭部朝前
喻示著動物贊主式。運動,頭部朝前,背部朝上,它們是天然性的鞠躬式。
真主造化動物,啟示它們服從人類,服務人類。動物界蘊含真主的化工之妙。《古蘭經》教導說:“你同鞠躬的人們一塊鞠躬。”
伊斯蘭教律規定鞠躬為主命。鞠躬時頭部朝前。鞠躬的概念:謙恭,勤奮,務實。故穆斯林當為主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叩頭時,頭部朝下
叩頭,喻示著植物贊主式。
《古蘭經》昭示道:“有桿、無桿的植物向主叩頭。”(55:6)有桿,指樹木;無桿,指花草。“有桿,無桿”涵蓋了整個植物界。
禮拜者,將高昂的頭顱叩于大地。叩頭,實質是擺正關系,人與主之間的關系。安拉——宇宙的化育主。人——安拉的奴仆。即主仆關系。
叩頭,喻示著真主的至高無上,喻示著仆人的卑賤無能。擺正關系之后決定人的使命——真主大地上的代位者。人的一生是為主道事業奮斗的一生。故穆斯林當在為主道奮斗的事業中實踐自己的人生價值。
眼
禮拜站立時,眼觀叩頭處
叩頭是拜功的極致。叩頭是主仆最近之際。叩頭是順主的體現,叩頭是謙恭的體現。穆圣說:“當信士進入拜功后,則進入真主的恩惠中,當信士叩頭時,則淹在真主恩澤的香池里”。
鞠躬時,眼看腳面
其哲理:指示人走正道?!斗ň喓!吩疲?ldquo;求你將我們引導在正道上。”何為正道?須知,正道源于正教,正教源于真經,真經源于真主。即由真主御前闡發的道方為正道。
誠然,社會是由各宗教,黨派,社團,人物組合的復合體。故人各一言,家各一教。然而,乾坤廣大唯一主,教道雖多無二真?!豆盘m經》昭示道:“真主御前的宗教確是伊斯蘭教。”(3:19)此節經文闡明,伊斯蘭是宇宙的化育主——安拉選擇,認可并賜福世人的宗教?!豆盘m經》將信仰伊斯蘭的人稱之穆斯林。穆斯林講順從,安寧。即順從真主的命令,獲得兩世的安寧。
叩頭時,眼看鼻尖
穆斯林的墳應是鼻子型。
故穆斯林教胞說:“無常就在眼前”。
穆圣說:“你們為今世工作,就像永生”。圣訓精神指示教生,對人生應持積極進取態度。伊斯蘭是入世的宗教,并非出世的宗教。就是說,伊斯蘭信仰,伊斯蘭理念,伊斯蘭律例是入世的,健康的,健全的,符合天理人情的。是治理世界的最佳良藥。
穆圣又說:“你們為后世工作,好像明天歸主。”闡明后世工作的神圣性、莊嚴性、緊迫性。因后世是永恒的歸宿。后世的幸福,源于今世的干辦。
跪坐時,眼看胸間
胸是置心的地方。心靈是儲存伊瑪尼的庫房。眼觀胸間,哲理在告誡信士:以爾麥里看守伊瑪尼。《古蘭經》云:“信道并且行善”此節經文,乃《古蘭經》的軸心。它闡明信與行的關系。信仰是善功的前提,善功是信仰的表白,兩者相輔相成。
出拜時,眼觀兩肩
即先向右邊天使道安,再向左邊天使道安。其哲理,告誡信士:人奔波一世,奮斗一世,離開這個世界時帶回去的僅是兩本帳——善惡文卷?!豆盘m經》昭示道:“秤盤偏重者,在愉快的生活中,秤盤偏輕者,其歸宿是深坑”。(101:6—9)
手
禮拜者,抬手入拜
其哲理:拋棄今世。因抬手的瞬間,禮拜者進入另一個境界。即從人與人交涉的環境進入人與主溝通的境界。雖然身處塵世,但意境升華。故禮拜是超脫,是凈化,是升華,是臨近。
站立時,右手壓左手
其哲理:理智駕馭欲望。右手喻示理智,左手喻示欲望。穆圣說:“大力士并非摔交手,雖然,大力士是在憤怒時能抑制感情的人。”
跪坐念證詞時起右食指
其哲理是:內心、口中、行為一致作證真主獨一。須知,認主與認主獨一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在堅持,捍衛認主,認主獨一方面,伊斯蘭旗幟最鮮明,立場最堅定。穆圣在麥加傳道期間,麥加人曾向穆圣提出“互拜方案”遭致穆圣的痛斥,為此降下《不信道者章》,闡明伊斯蘭的原則,觀點,立場。
禮拜的功效
《古蘭經》昭示道:“你當謹守拜功,拜功確能防止丑事與罪惡。”(29:45)
上述經文,闡述拜功的功效??蓢@許多禮拜人,只知拜功形式,不知拜功功效。須知,拜功的形式在大殿,拜功的功效在社會。如果說,一個人殿上禮拜十分虔誠,但對父母忤逆不孝,說話生硬,態度粗野,那么,他的禮拜只是形式而已。如果說,一個人,殿上禮拜,動作恭敬,但鄰里關系極差,常因瑣事斗嘴,罵仗、告官,甚至以鄰為壑,嚴重的損壞穆斯林形象,那么,他的禮拜只是形式而已。如果說,一個人,殿上禮拜,念詞準確,但離開大殿,進入市場,就坑蒙拐騙,缺斤短兩,傷害顧客,那么,他的禮拜僅是形式而已。
《古蘭經》譴責道:“傷哉!一些禮拜人,他們對拜功是疏忽大意的。”(107:4—5)尤其是經商的穆斯林,更需謹慎,因經商是傳道。傳道分語言傳道,行為傳道,形象傳道。故中國穆斯林自身建設至關重要,形象至關重要。回顧歷史,穆斯林先民,他們通過傳說中的絲綢之路,水上交通,從遙遠的異國來到華夏,歷史書將其稱之“大食”譯:商人。“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就是說,我們的先民,他們是穿著“遜奈”[圣行]服裝進入中國的。他們把穆斯林的形象帶給中國人,他們把穆斯林的品質諸如:虔誠,純樸,慷慨,豪爽,豁達,正義帶給中國人。他們的信仰純潔,思想純正,作風正派,樂善好施,他們的美德深深影響了華夏民族。隨著時代的流逝,他們中有許多人留居中國,以后與中國人發生血緣關系,最后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
回顧當時的狀況:穆斯林先民剛入華夏之際,恰值儒釋道三家鼎盛時期,穆斯林非但沒有被同化,被拋棄,被消融,反而,持續,穩定地發展下來,追其原因——禮拜寺。穆斯林所到之處,便建造禮拜寺。形成以禮拜寺為中心的穆斯林聚集區。盡管寺外三教九流,禮拜寺內講經布道。穆斯林用純真的伊斯蘭信仰抵御著來自四方的形形色色的思潮。
《古蘭經》昭示道:“一切禮拜寺都是真主的。”(72:18)禮拜寺,又稱之清凈寺。顧名思義,禮拜寺是凈化人身軀,思想,靈魂的地方,穆斯林通過完美的大小凈,虔誠的拜功,真誠的懺悔而凈化自身,完善自身,臨近真主。
《古蘭經》昭示道:“凈化者確已成功,他記念了他養主之名而履行了拜功。”(87:14—15)。
○程法勒
作者系山西省長治市清真寺阿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