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萬物蕭條,尤其是深秋,更仿似是嚴冬的前奏。在新疆不長不短的26天里,經歷過秋天和冬天,給我最大的感觸的是在禾木一夜的大雪把前一天還是金色的世界變成了白茫茫的冬天。
長長的旅程,美麗的風景天天眼里,除了風景外,人是這次的主要因素,主要組成,我從來沒有一個旅程,可以遇到這么多旅伴,還有這么多不同的人……
可以說每一段的精彩,都與人有關,有我廣州的朋友,每段路途上給予我提示的朋友、驢友,還有一直在遠方關心我的朋友。回想起每一個,就好象是每一道的風景線。
26 天的旅程,其中經過新疆無數的城市、縣鎮:烏魯木齊、布爾津、奎屯、伊寧、巴音布魯克、庫爾勒、喀什、塔什庫爾干縣、和田、民豐、輪臺、吐魯番、哈密還有甘肅的敦煌、嘉峪關、蘭州。走了北疆的最美的地方賈登峪-禾木-哈納斯;去到南疆的精華帕米爾高原、紅其拉甫口岸,親手觸到了慕士塔格峰的雪;一天坐車八百公里,穿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552公里的沙漠公路….
(一) 機楊 “邂逅”
要出發了,這兩年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的習慣,這次一樣也是在當天才把行李全裝進行囊。背起沉沉的背包,跟媽媽輕輕的說了一聲,“我走了” ,往中國的最西北進發….
第一次踏進新白云機場,感覺是大之外還是大,更由于機場的指示不夠明確,我們花了10分鐘才找到登機處的進口。飛機延誤了半個小時,我們坐在候機室內等待,兩個女孩有說有笑的,卻不知道有雙眼睛正在 “注視” 著我們。終于通知可以登機了,我們輕步走進機場的接駁巴士,巴士里人比較多,我們就站在那不知不覺又提到了我們期待中的哈納斯。
“你們是去新疆嗎?” 突然旁邊有人插口問我們
“是” 我們使勁點頭
“是去哈納斯徒步嗎?”
“是” 我們又點頭,但心存狐疑
“難道你是….?” 我說,突然我想起了一件事。
“是” 這次輪到他點頭了。
三個人突然會心的笑了。
這在旁人看來有點莫名奇妙的場景,卻是有前因后果的。在往機場的巴士上,CALLY就向我提過我們的先頭部隊,己經到達蘭州的鋒和鵬發短信給我們,說他們在火車上認識了幾個同是廣州往蘭州的驢友,而這幾個驢友當中的一個同伴也是和我們今天同乘一班飛機至蘭州,看我們能不能在機場碰上,然后一齊同往他們已經在蘭州訂好的賓館。想不到沒接到他的電話卻意外地在機場接駁巴士上遇上了。這就是我們在旅程中遇到的第一位驢友—小強。小強可是他的真名,并不是外號,但每次這樣稱呼他是心里總有按奈不住的笑意,心里想起了另外一類的 “小強”。
機場到達蘭州己是黑夜,一下飛機,四周侵蝕而來的冷空氣就把我們從廣州帶來的熱氣消滅得無影無蹤。坐上蘭州機場往市區的巴士,一路上透過夜色依稀看到沿路一個個光禿禿的山丘。車窗外星光燦爛,就仿于我就曾在大亞灣附近某海島看到的一樣。
(二) 初遇新疆
新疆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風力發電站,從蘭州進入新疆境內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是全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站。一排排整齊的白色大風車在迎風轉動,火車在疾馳,過了很久很久,望出窗外,還是那在轉動的風車。望不到邊,望不到極限,讓人無法目測這個風力發電站到底有多大。
跟烏魯木齊只是擦身而過,烏市看上去和別的大城市無異,只是街頭比內地的城市多了一些穆斯林教徒,清真餐館。在碾子溝車站對面的卡德丘餐廳吃了在新疆的第一頓早餐,有名的手抓飯看上去并不吸引,而且我一向對古怪的食物沒什么興趣,在后來的旅程我們吃過手抓飯覺得確實不怎樣。手抓飯就是用一些蘿卜絲、羊肉、洋蔥等一起炒成的飯,然后再加上一大塊帶著羊肉的骨頭。看到旁桌的維族人每人一大盤的手抓飯在津津有味的吃著,我們樂開了懷,早餐也這么能吃確實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習慣哦!
約好一個朋友在餐廳見面,朋友很快來到。同在一個城市廣州,平時沒有碰上反倒在烏魯木齊見上了面,我發覺這些年來,偶爾就會在外碰到久沒會面的故人。在旅行中與陌生人相處是一種魅力,與舊人遇見是一種親切,這都是旅行中的樂趣。我們初到新疆,對新疆的所有印象都是紙上談兵所得。而我們將要走的第一段路線就是徒步哈納斯,雖然這段線路強度和難度都不大,但最讓擔心的是中途在何處作停留點。為了減輕負重都沒有帶帳篷和防潮墊,我們沒有露營的裝備。賈登峪至禾木是35公里,禾木至哈納斯也是35公里,這兩段路能否都在1天內完成確實沒有把握。朋友剛剛從哈納斯回,向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信息,在賈登峪往禾木方向走8公里有三間小木屋,在那可以停留一晚,然后再續繼第二天的徒步。而且三間小木屋處的風景是絕好,值得花時間停留。禾木至哈納斯騎馬12小時可以一天到達,雖然辛苦一點,但總比在中途停留好。有了這些信息我們的信心大增,吃過早餐后與朋友道別,踏上了往哈納斯方向的班車。
(三) 秋天的童話
“去過哈納斯的人,無論怎樣地極盡贊美地描述她都不過分… …” 近期看過許多介紹哈納斯及周邊附近的文章和網頁,很多都引用了這段文字。
如果說賈登峪-禾木-哈納斯這段歷程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布爾津就是這篇文章干凈利落的引子。據說布爾津西橋的日出最美,于是起了個大早,踏著前一晚彌留的夜色向西橋走去。走著走著,老覺得不太對勁,我們明明是去看日出,怎么會是往西的方向呢。鵬鵬肯定說我們正在走的方向是昨晚向當地人問路的西橋,而在我們的后方才是東面。一片一片的白樺林開始進入我們的視線之內,大部分的葉子已經是金黃,我們也不管走的是什么方向了,就這樣沿著白樺木走下去。天空已經開始發白,我們看見右前方的天有一片紅暈,我們笑說太陽今天果然從西方升起了。
西橋就像搭在哈巴河上纖細修長的玉指,純白色的扶欄和四圍黃綠相間的樹木成鮮明的對比。站在西橋,唯一的感覺是冷和清。躲著遲遲不肯露面的太陽透過云層給河面鍍上一層薄薄的金色,倒影在河水中的各色云彩也和哈巴河旁草坪和樹叢一樣靜默無語。這讓我想起前一天坐班車過來時看到的日落,那一朵朵燃燒在戈壁上空的云塊。從西橋往回走,這才發覺布爾津的道路是這樣的寬闊干凈,走在路上的人們,神色平靜而快樂。
賈登峪
連綿起伏的友誼峰橫臥在賈登峪的草坪前方,我們沒有打算攀峰,只是想沿著經典的徒步線路走進哈納斯。按照原計劃我們是打算在賈登峪租馬背行李進去的,在賈登峪的徒步起點也有不少的馬夫在,跟我們談價的哈族馬夫似乎經驗不足,想不定給我們開什么價格,而旁邊有一漢人就不斷的煽動他們給我們高價,我們一氣之下決定不讓這 “漢奸” 從中得到好處,自己全負重開始走。徒步的人不多,我們看到的只有另一隊是從來的,但他們的裝備和專員程度似乎比我們好,他們帶著帳篷是打算在路上露營的,而我們就什么露營裝備也沒帶。他們指著前面的雪山說打算要翻翻山背過去禾木,我笑笑,心里想,我只要看到秋色就好了,并不求能做什么挑戰自己的事。路很好走,我們就沿著有馬走過的痕跡往前進。最累的是翻過兩座比較陡的山坡,大家一口氣爬上去坐在木樁上就不想站起來了。山坡上的白樺林己黃了一大半,我們感覺到秋色離我們越來越近。
大家已經開始走得有點累了,這時看到了一排參天大樹組成了一片圍墻,而卻在中間獨留了兩扇門大小的位置,我們可以從這天然的門洞里看見里面的天地。綠色的草地上鋪滿了黃色的落葉,已黃透的樹葉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我們走進了秋色之門,一下子世間好像只剩下了一種色彩 – 黃色,踏著黃色落葉的小路,聽著大自然的聲音,在風吹過的瞬間我會停下腳步站著,舉頭望向上方,黃色的樹葉會從上空舞動著向我飄來。這時,連藍天上的片片白云也像只是為了作為黃色樺林的背景而存在了。偶爾會在一些光禿禿的山上發現有幾株矮矮的小樹,奇怪的是小樹已經變成了或是金黃或是紅色,這樣的景象確是很突兀,好像是人工硬硬生生的把小樹插到山里的樣子。
已經走了幾個小時了,大家心里開始有點狐疑,怎么還不到呀?我們準備的干糧有每人兩個馕,馕是新疆最普遍的面制品,有各種各樣的尺寸,我們背上的是市面上最大尺寸的那種,看樣子可以足夠我們在路上吃上幾天。我們就在路邊找了個地方開始午餐,據說馕在剛剛出爐時味道是不錯的,但我們當時咬的馕是又干又硬,我們各人趕快拿出身上的各式小食,其中最吸引的是阿峰的豆示鯪魚,我們用吃三文字的方法將鯪魚夾在馕的中間吃。
填包了肚子又繼續上路了,沒走幾步,就聽見前面的人在呱呱的狂叫。”好漂亮呀!”走前幾步后也不由發出這樣的驚嘆,眼前就是最經典的哈納斯秋色,以前在網上、雜志上看到過無數這樣類似的照片,但當這樣的風景就在面前時竟在點手足無措的感覺了。原來就在我們休息吃干糧的地方往前一點就是我們當天所要到達的驛站 – 三間小木屋。從山上眺望,哈巴河藍色的河水像靜止一樣,一條藍色的玉帶在向前方伸展,河邊是漫山遍野的黃色白樺樹。眾人都有點如癡如醉,我也呆呆地看著眼前的一切,希望就在這風景畫里永遠也不要醒來。
三間小木屋
三間小木屋是我們所經歷的新疆秋色中最漂亮的一段,要描述它的美麗確實是語言貧乏,而概括言之就是漂亮,非常漂亮!
三間小木屋顧名思義是由三間小木屋組成的,河邊有一間,在離河邊遠一點的地方有兩張,三間小木屋中有兩間是可以住人的,一間是廚房。人站在河邊面對小木屋的左手邊是個小型的牧場,里面圈養著鹿、奶牛、馬。很多的新疆人并不窮,他們有一大群值錢的牛羊,只是他們已經習慣了他們那種以牧羊為生的生活方式,而己我們城市中的那種所謂文明生活他們還不能接納。在新疆也當然還有很多窮人了,但看上去他們都生活得很開心,可能是欲望比較簡單,生活也比較容易得到滿足吧。還有一個小廁所搭在河邊的,是沒有門的,每次要進行 “人生大事” 時只能喚上伴去守著。我們是最早到的一隊人,稍后還有十幾人來到投宿,我們慶幸我們早到了,這里能容納的人數確實很少。一個我們在路上碰到的北京人也來到了,這小伙子身型瘦削矮小,任何人在平常的路上看到他都不會把他納入強壯一類。但他就這樣一個,背著背包和帳篷已經流浪多月了,還帶著一套的攝影設備,所有行李合起來有30公斤以上。他說他是個自由職業人,平常搞搞設計掙錢,喜歡一個人在路上走。在往后的旅程上我們還碰到了更多這類不工作,一直在路上走著的人。
天色尚早,我們就在四處溜達。小山坡上有兩棵小樹吸引了我們的眼球,這兩棵樹很獨立地站在坡上,當午后的陽光照射到它們身上時更是整樹通體透明、發光。我們沿著河邊再往前走,走過一座木橋到了小木屋的河對岸。爬上一個山坡上,藍色的哈巴河、小木屋、牧場、樺木所有一切盡收眼底,找了塊小石頭坐上,靜靜地欣賞著視線看能觸及的一切,下山偶爾有馬隊走過時,我們拿出口哨吹響調皮地向他們打招呼。沿著河邊再往前走,路越走越窄,最后踏進了一條鋪著厚厚落葉的小徑… …
新疆的白晝和晚上的溫差很大,晚上的空氣寒冷刺骨,我們就在河邊點起了一堆篝火取暖,剛剛在小木屋這里認識的小朱也來參加了我們的篝火會。他們是剛剛騎馬從禾木過來的,他們遇到了很不負責任的馬夫。已經講好了價格,一個馬夫卻在中途突然說要加價,他們氣不過就跟該馬夫結了帳自己背著行李走。類似這樣子的哈族人不講信用,坐地起價的事我們之后也領教了不少。最后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在北疆無論是做什么都需要不厭其煩的講清楚,以免有后來的糾紛,但就算是預先講好的事也會有變掛,這樣的情況下只能抱平常心了,不要讓他們氣壞了自己。
禾木
禾木是美麗的,周遭有長年積雪的雪山環抱,當中的秋天卻盛開著地燦爛。這里的游人己較多,到處是騎著馬的游人和哈族人,儼然是一個旅游區一樣。村里一排排新建的木屋,顯然不是為當地人居住而是為游客而建的。
禾木吃的很貴,就當我們以為我們只能再以馕充饑時,我們遇到了 “女俠” 王妃,王妃是她的別名,當我們初到禾木時遇到了她,大家彼此說著廣東話感覺親切,她盛情邀請我們共進晚餐,他們從布爾津開車過來,采購了雞和蔬菜等食品,這樣我們8個人加上他們本身的4個人當晚就把他們帶來的食品掃得干凈,并相約第二天一同騎馬往哈納斯。我還在禾木偶遇到兩個在出發前碰過頭的廣東驢友,在賈登峪徒步起點上碰到的那隊人也在這里遇到了。
因為考慮到從禾木要騎12小時的馬才能到達哈納斯,我們第二天起了個大早,但推門往外一看,都傻了眼,外面正飄著大雪,整個世界變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飄雪帶走了秋天,把冬天突然送到。大自然確是奇妙,就在這一夜之間已經把所有一切改變。在南方土生土長的我們對大雪都是少見多怪,像孩子般的投入雪中的懷抱。禾木鄉小學里也鋪滿了厚厚的一層雪,叮叮的下課鈴響起,寧靜的白色世界里變得熱鬧了,孩子們在嬉戲玩耍著各樣關于雪的游戲。正在接下來就碰到要解決我們如何能走出禾木的問題了,在冰雪中騎馬走山路到哈納斯比較危險而且意思不大,我們決定改變計劃坐車往哈納斯,我們在禾木村莊里奔來走去找可以送我們到哈納斯的車,用盡了各種的方法,終于找到了兩輛小車出村。
車已經找到了,但有些同伴還不知道,還在村里兜圈找車,而禾木里面是沒有通信訊號的,所以手機在這里都沒用,唯一可以與外面溝通的衛星電話也因為大雪而中斷了。我們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 大喊來呼叫同伴。還有最后一個外號叫308的同伴沒歸,我們只不知道他在哪個方向,只有在大喊他的名字 “308,308……”希望他可以聽到盡快回隊。我們用的是廣東話,司機把308聽成了 “下來吧”,還以為我們的同伴跑上山了,幫著我們對著山叫 “下來吧,下來吧…”,逗得我們了一陣大笑。
哈納斯
從禾木至哈納斯一路所經到處是銀裝素裹,大部分的樹上都掛上了白色,但仍有部分樹仍在冰雪中裸露著黃色的軀體,沒有陽光照射的葉子已失去了金色的光澤,它們在冰雪中還在頑強地想展示秋天的顏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如人類的生、老、病、死都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規律,這些白樺樹弱小的軀干那能阻擋隆冬的到來,現在剛迎來的不過是這年的第一場大雪,不久后就會有更多的風雪降臨。每年在10月哈納斯一帶就會開始大雪封山,直到來年春暖花開、冰雪融化。
車子到達哈納斯景區內,這里已經是成熟的旅游景區,一般游人到訪北疆都會進哈納斯,而這里也像九寨溝一樣開通了電屏車供游人在景區內往來。車子經過月亮灣、臥龍灣,這些耳熟能詳的景點并沒有給我們很大的驚喜,在經歷了賈登峪和禾木后,這樣的風景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普通了。景區內居住有大量的圖瓦人,他們出租民居給游人居住,但相信跟團到來的游客就不會住得上這些土著居屋了,只有像我們這樣的自己背著包來的人才會選擇這樣的住處。經朋友介紹我們住進了高居在一土坡頂上的圖瓦人家里,這圖瓦人是一退休老師,人好客而熱情,還有他的天真爛漫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歡樂。經歷了之前這么多奸商,我們第一次在新疆看到了當地人純樸的一面。
在這土坡上我們遇到了不少同來自廣州的 “高人”,先是介紹我們來這里住的朋友大嘴,他已經在這里住了一段時間,和同行的老李當晚從白哈巴村趕回哈納斯與我們一同迎月(當晚是八月十四,中秋前夕)。一對夫婦兩人從廣州自駕車出發己走了四個多月的時候,云南四川西藏已經走遍,然后特意趕到哈納斯這邊看秋色,還有我們在禾木認識的羅先生一行四人。我們就熱熱鬧鬧地十幾從在土坡上吃著烤全羊,喝著當地的哈納斯酒共賀中秋。烤全羊是新疆的特色,我也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美味的羊肉,一點膻味也沒有。
在哈納斯的第二天早上我們開始游玩觀魚亭,觀魚亭在所有哈納斯的景區中是最值得一去的,這里是俯視哈納斯湖最好的地方。據說哈納斯湖是會變色的,明天深藍綠色,陰雨天暗灰綠色,夏季則變成微帶藍綠的乳白色。當天是晴天,我們看到的湖水是藍綠色的。沒有一絲波瀾哈納斯湖平靜如鏡,四周環繞雪山,天上飄過的白云常投影如湖上,而湖邊上的樹仍是保留著黃色,如果不是寒氣襲人簡直讓人分不清是秋是冬。越往上走越冷,穿著羽絨衣仍然感到手是僵硬的。通往亭子的路是鋪了木板階梯的,但階梯上的積雪有些己被陽光曬成冰塊,這樣就很容易打滑,我們每步都要走得很小心。在下山時我們干脆不再走梯級了,踩著積雪沿著山坡走下去,這樣倒來得爽快,就算是摔倒了也只會摔到雪地里。在路上看到了 “請勿踐踏草地的牌子豎在雪地上,想來這下面在夏天時應該是一大塊草地,現在給雪蓋住了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聽說觀魚亭這一帶到了花開的季節是鮮花遍地,與哈納斯湖相映成趣,想想這樣的季節來到應該不遜于秋色了。看秋色應該在賈登峪和禾木,而哈納斯湖景區似乎這樣的冰天雪地或是滿山鮮花燦爛會好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