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山東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 丁文方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在這圣潔的清真南大寺里為我們尊敬的哈吉侯賽因馬德貴阿訇舉行殯禮送別儀式。
馬德貴阿訇于2008年2月13日應命歸真,走完了八十七年的教門人生。
“我們都是來自真主,我們必將回歸于真主”,這段《古蘭經》經文告誡我們,人固有一死,這是真主的定然,但人的亡故都有所不同,有些人隨著光陰的流逝慢慢地被世人遺忘了,而有的人,雖身軀已逝,但其精神和業績是永存的,馬德貴阿訇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哈吉侯賽因馬德貴阿訇于1921年2月15日出生在濟南一個虔誠的伊斯蘭教門家庭。他9歲在清真西寺平民學校學習,攻讀經書和漢語,而后在清真南大寺學習宗教功課。師從過著名阿訇周懷青、劉品一,后經著名阿訇的舉薦,到北平學習伊斯蘭教經典教義,幾經波折,終于憑借豐富的宗教知識和修養,于1948年在北平祿米倉清真寺馬少齋大阿訇門下掛幛。
1949年冬,他正式受聘擔任濟南清真南大寺教長職務。時年29歲的馬德貴阿訇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學習培訓,孜孜不倦地學習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1951年,他作為濟南市的少數民族代表,光榮地參加了全國第四屆赴朝慰問團,在賀龍元帥的率領下到朝鮮前沿陣地進行慰問,是年被選為市人大代表。1951年9月濟南第一所回民中學正式建立,馬阿訇十分關心,積極出面協調解決了回民中學建校之初教室不足等困難,為濟南民族教育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多年來,馬德貴阿訇自覺接受黨和政府的領導,同心同德,一心一意,為保一方平安和穩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文革”期間,他被迫到工廠勞動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得以全面貫徹落實,他又重新恢復了工作。
1981年馬德貴阿訇參加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朝覲團,赴麥加完成朝覲功課,并受到沙特國王親切接見。
1983年9月市伊協正式成立,馬德貴教長任副主任。為盡早解決全市各清真寺的房產落實和伊斯蘭教的土地發還等問題,他不辭勞苦,四處奔走,上下協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4年10月、1993年9月我市先后成立了“濟南市伊斯蘭教經學班”、“濟南市伊斯蘭教經學院”,他親自任教,辛勤努力工作,先后培養出了數十名年輕阿訇,緩解了我市伊斯蘭教后繼乏人的狀況。
馬德貴阿訇曾任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委員,省、市政協委員和省、市人大常委,省、市伊協副會長等。他辦事認真,顧全大局,堅持原則,敢講真話,盡職盡責、平易近人,發揚伊斯蘭教的優良傳統,扶貧救困,關心群眾的生活疾苦,熱心為穆斯林群眾服務。積極協助政府做好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工作,在回民小區改造過程中積極建言獻策,維護了穆斯林群眾應有的利益。
馬德貴阿訇雖年事已高,但仍以寺為家,堅持教門工作,提攜后人,遵經傳教,敬主愛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是教門的一生,是為伊斯蘭教奉獻的一生,是為穆斯林群眾服務的一生;他的一生是愛國愛教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他數十年如一日,與黨和政府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積極參政議政,?維護穆斯林合法權益。馬德貴阿訇的歸真使我省、我市伊斯蘭教界失去了一位大阿林,使年輕的阿訇們失去了一位好師長,使回族穆斯林群眾失去了一位長者摯友。
朵斯提們,讓我們捧起雙手為馬老阿訇祈禱,求主慈憫他在天堂的品級。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