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4日,中國人過圣誕的氣勢激情越來越大,全城堵車短信無數。整個城市籠罩在安定祥和的節日氣氛當中。圣誕節業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不過都不行/躲都躲不掉.
而以下的美國人統統不過圣誕節:
前國務卿基辛格
好萊塢大導斯皮爾伯格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
金融巨頭索羅斯
股神巴菲特
好萊塢影星達斯汀.霍夫曼
星巴克咖啡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
戴爾電腦創始人邁克爾.戴爾
Google(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倫
耶魯大學校長萊文
微軟公司CEO巴爾默
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
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
美國化妝業女王雅詩.蘭黛
美國媒體巨頭維亞康母創始人雷師通
CNN王牌節目主持人拉里金
好萊塢導演伍迪.艾倫
英特爾公司傳始人安德魯.格羅夫
POLO服裝品牌創建人拉爾夫.勞倫
一代歌星保羅.西蒙
好萊塢全能影星芭芭拉.史翠珊
伊拉克戰爭幕后主策劃保羅.沃爾夫威茨
還有耶魯大學35%
的學生,哈佛大學30%的學生, 1/3的美國千萬富翁, 1/2的華爾街銀行家, 1/3的美國律師,
等等等等。
他們都是猶太人,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乃至財富相當一部分都是猶太人創造并影響著的。
而猶太人不過基督教的圣誕節,因為他們有自已的信仰;中國人現在過圣誕節,不是因為信仰,還是因為沒有信仰?
這兩天工作之余,在北京接待兩家紐約的猶太朋友。他們因為不過圣誕節,專程飛到北京來旅游卻發現這里的圣誕氣氛不亞于紐約,有些失望。美國猶太人在圣誕夜打發時間的辦法通常是去吃中餐或是看場電影,而有條件的大都攜家人到國外旅游。
猶太人和中國人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家庭觀念,重教育,生存能力強等等。我在美國的很多摯友都是猶太人,也曾在家中陪他們慶祝過他們的節日,感受深刻:歷經千劫百難不死,一度散落世界各地顛沛流離的猶太人,人口不過百萬到千萬,因何歷久彌新/屹立不倒?
答案是: 他們對自己本民族文化傳統的尊重,熱愛和堅持。無論生在美國,德國,英國還是澳洲,也無論經過多少代,猶太人在融入所屬國的文化生活之外,始終嚴格保持著自己的信仰,語言,文化,習慣和傳統。年輕人談戀愛歸談戀愛,真到結婚時找的還是猶太人。他們始終堅持過自己的傳統節日: 用希伯來語頌讀詩篇,回顧歷史,吃自己民族的食物,在告訴子孫要留住傳統的時候也不忘提醒:正因為猶太人曾深受顛沛流離慘遭迫害之苦,所以自己強大之后更不可以把痛苦強加給別的民族。
如果中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曾遭到和猶太人類似的命運,我們也能如此無怨無悔仔仔細細地把血脈傳承,把文化繼續嗎?
信仰與快樂
中國人是否該過洋節,是老生常談。你會說:刺激消費拉動需求/商家**百姓熱鬧,何樂不為?
除了缺少信仰之外,中國人也似乎很缺少快樂,需要多一些借口和理由去聚眾狂歡/縱情高歌,好像也是分享改革開放果實的方式之一。
但美國人就一定比今天的中國人玩得多嗎?缺少快樂也許正是因為信仰不足。曾在飛機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因為信仰,所以喜悅。
洋節,確切地說是美國節,這幾年不納關稅未經檢疫就全面登陸并席卷中國。以前還只有圣誕節和情人節,現在,連感恩節也開始過了。從去年開始,所謂感恩節那一天,都會收到諸多莫名其妙的短信,感謝你感謝他/感謝爸感謝媽/感謝叔叔感謝姨媽/感謝這個感謝那個/感謝CCTV感謝MTV,殊不知美國的感恩節原是個美國人感謝上帝感謝印第安人的憶苦思甜節。這個美國人的團圓節也被勤勞勇敢足智多謀的中國人賦予了后WTO時代的新意。
美國依然是強勢國家,強勢國家誕生的強勢文化在世界各地摧枯拉朽般的被吸收接納。這無須討論。而中國今天正初顯強勢,有一天,偉大復興后的中國滲透給世界的強勢文化里,是否也會有變了味的圣誕節和感恩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