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上信得過。阿訇、伊瑪目,在廣大穆斯林心目中是高尚、神圣而又偉大的稱謂。阿訇一詞是波斯語“老師”的意思,伊瑪目是阿拉伯語,意思是“走在前面的人”,是表率的意思。這兩種稱謂是一種職責,即,替主揚法,替圣傳道,教化信仰,指導正義,穩定社會。
在我國各級黨委和政府對阿訇是非常重視和關心的,不管是人大、政協,還是青聯等社會組織,只要涉及到參政議政方面的問題,都有我們阿訇的一席之地。因為阿訇是一個民族,一種宗教的代表面。伊斯蘭教提倡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大家知道,人類社會中,最根本和最龐大的集體就是祖國。所以,穆圣要求穆斯林要像鳥兒愛護窩巢一樣,愛護自己的祖國,并提出,“愛國是信仰的一部分”的論斷。
愛國,就是維護國家的形象和最高利益,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面臨各種運動的情況下,面對各種突發事件時,始終同黨中央保持一致,配合黨委和政府解決問題。當前,國家搞經濟建設需要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我們的責任就是教育廣大穆斯林群眾搞好民族團結,通過講“臥爾茲”的方式,向群眾廣泛宣傳,推動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政治上信得過,還表現在有一定的政治覺悟,能夠自覺地抵制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愛國愛教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阿訇,責無旁貸地維護自己祖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尊嚴。同時,還要不斷學習,增強自己對中國共產黨先進性、代表性的認識,增強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增強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認識,自覺地把伊斯蘭教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教育、團結、帶領穆斯林群眾積極投身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學識上有造詣。阿訇是教門的宣傳者,是穆斯林群眾宗教生活的向導和表率,作為一名合格的阿訇,應具備:念、講、育、寫等幾個方面的基本功,這是對廿一世紀的復合型阿訇的新要求。
“念”就是念《古蘭經》,不僅會念適合本地群眾要求的語調,還應掌握國際上通用的標準的誦經語調,現在有相當一部分阿訇只知道給群眾開經念十八個“蘇來”,念的發音不正確不說,更嚴重的是把意思全念翻了,有一個阿訇,在念“真主是眾歸心者的保護者,他把他們從黑暗引向光明”一句時,卻念成了“他把他們從光明引向黑暗”他自己成了庫甫爾,他還不知道,多數群眾不懂阿法,就這樣渾渾噩噩十幾年。直到我和他在一起開經時,及時給他指出來,他才恍然大悟。由此可見,會念十八個“蘇來”,就把它當成一輩子的飯碗子,不求進取,固步自封,最終受害的是他本人。
培養阿訇接班人,這是我國經堂教育的一種模式。在講經育人中,阿訇要具備一定的宗教學識,結合實際,講經釋典,并舉一反三,直至學員徹底明白,并能完整無誤地復述。
“寫”就是寫文章,寫臥爾茲稿件,發表教門方面的學術文章,通過文字表達你對教門的見解,針對社會上的某種不良現象引經據典,發表看法,教育穆斯林群眾愛國守法。要想寫好一篇有分量的文章,除了有一定的宗教學識外,平時還要廣泛積累各方面的知識,要靠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為自己的知識不斷補充新的營養。
三、品德上能服眾。品德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是一個人內在的或外在的行為表現。穆圣說,我的使命就是為了完美一切美德。又說,善事就是好的品德。我們阿訇是穆斯林群眾的表率,我們要有良好的宗教操守,言談要文雅,心胸要豁達,行為要端正,穿著要得體,要敬崗愛業,愛穆民如親人,愛寺如家,不作違背教門,損害穆斯林大眾的事。阿訇掛帳時或到一坊清真寺上任,其同學摯友往往都送錦旗以示慶賀,大多數其內容不外乎:“替主揚法”,“替圣傳道”;“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等,這應當說是對阿訇的鼓勵和鞭策,該阿訇也應在今后的教門工作中,努力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正如《古蘭經》中真主所說:“凡凈化自己靈性的人,必定成功,凡殘害自己靈性的人,必定失敗。”(91:9-10)胡總書記對教職人員提出的三個標準,是當今社會的要求,也是穆斯林群眾的要求,更是我們伊斯倆姆教門的要求,如果做不到,就愧對一個阿訇的稱號。
◆ 王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