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網站是廣州的一個探險者聯盟,而陳先生被眾多的“驢友”推薦為版主,因為他是圈內的資深“老驢”。陳先生說,行裝應根據探險目的地不同進行個性化準備,但背包“三大件”是最基本的物質儲備。
睡
睡袋是戶外旅行的必備品之一,也是最大的一項裝備。選擇睡袋要謹記三要素:重量、體積和可壓縮性。
如果選擇探險目標是野山、攀巖、草原等海拔不高的地方,溫度與當地市鎮相當容易掌握,因此選擇一般保暖程度的睡袋即可。但是,如果在夏季攀登6000米的高山,估計宿營時的溫度為-15℃左右,那么就要選用1200克的充絨量,含絨量80%的睡袋。
進口睡袋不合適
“老驢”強調說,市場上可以看到很多進口睡袋,但經過驗證后發現其暖度上對于亞洲人來說不太適宜,因為歐美人在耐寒能力上要高于亞洲人,因此沒有經驗的青年學子在選擇時要格外加以注意。
穿
探險的穿衣有別于一般旅行著裝,因為要考慮到一些高強度的運動,以及一些不能預計的環境因素。“探險裝”的基本要領是防水、防風、透氣。
選擇一件結構設計合理的戶外運動裝很重要,看看有沒有風帽、腋下是否有通風開口拉鏈;衣服的主拉鏈可以雙向拉動,方便下肢活動;褲腳有沒有防塵、防雪收口,腿部有沒有“通氣窗”等功能化的細節設計。在色彩上,最好選擇較為鮮艷的戶外裝,這樣在野外容易辨認。
“老驢”說,戶外戴帽子很重要,運動易出汗,帽子能有效防范水分蒸發,此外,也能遮陽避暑,千萬別忽視了這些小件。鞋子最好選摩擦性大、厚底的鞋。
吃
爐具和炊具是野外宿營時的關鍵裝備, 據悉,現在很多成人探險隊使用高科技的專業專用裝備,不僅輕盈(炊具僅2.5公斤左右),還帶有飲水專用過濾器,可以在高山上打邊爐。但是,學生探險不可能達到這樣的等級。
“吃三大件”主要備齊:燃料、爐頭和鍋。
燃料: 一定要用軟的東西把燃料罐相互分隔開,避免因為交通工具的顛簸而造成燃料罐之間的劇烈碰撞,而且裝燃料的容器一定要用填充物塞滿,不要讓罐子之間有碰撞的機會。
爐頭:買回來后一定在家預先找一堆東西試驗,比如燒水要用多少時間,煮飯要用多少時間,還有就是總的燃燒時間,自己最好心里有數,這是很關鍵的,要不到時東西煮到一半沒氣了,就只好生吃了。
警惕疾病猛如虎
廣州市中醫院消化科的專家說,戶外探險最容易誘發消化道疾病和膝關節疾病,而最容易出現的事故是脫水、跌傷、蚊蟲咬傷、過敏等,嚴重的有猝死,比如高溫拉練(“驢友”稱其為拉磨),是最辛苦的,一般不要輕易嘗試。
建議探險行囊中備足八類藥品:一、消炎藥;二、解熱止痛、抗感冒、退燒藥;三、腸胃藥;四、五官科用藥;五、消化類藥;六、營養藥(每天必補維生素);七、抗過敏藥;八、外用藥,如創可貼、云南白藥及醫用器材,包括:脫脂棉、醫用繃帶、醫用膠布、體溫計。
“驢友”談“私房”經驗
防蚊:吃維生素B,提前一天吃,蚊蟲不近身。
防蛇:買硫磺粉,在營地周圍發、撒,一般一支隊伍,一起走,蛇聽到腳步聲也會走開的;另外,還可以打草驚蛇。
防關節疾病:護膝、登山杖,正確使用登山杖可以預防關節損傷。
在沙灘露營,可以挖一坑,把新鮮水果蔬菜埋進去,曬兩天都曬不壞。遵守紀律、服從是首要原則
體能準備--
葉先生是活躍在“發現廣州”聯盟的“頭驢”,也就是組織者。他告訴記者,探險除了準備物質方面的行裝,還要從體能和心理上進行演練。
登山體能訓練
耐力訓練 1、長跑:要求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為每圈不得低于2分20秒。2、負重越野:自己背負不低于30公斤的背囊(女子為20公斤),在小路、山脊行走。3、連續走8個小時拉練、走夜路。
二、力量訓練 1、腿部力量訓練:踮腳跳。2、上肢力量訓練:做俯臥撐、引體向上。3、腰腹力量訓練:仰臥起坐帶轉體,15或20次一組,做3組。
三、平衡訓練 1、單腳平衡:單腳站立完成前俯后仰動作多次。2、動態平衡:單腳跳格子。
心理準備
“頭驢”提醒說,戶外探險重在量力而行,尤其第一次參與的年輕學子,一定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理性評估。除了要全方位了解其探險目的地的地形、氣候、植被、難度等外,良好、端正的心理,也是探險的重要前提條件。
首先,對困難要有正確的認識,不可以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難要冷靜,且不可制造慌亂情緒,因為在戶外是很容易互相影響的。出去探險,有紀律的服從心態很重要,隊員無條件服從是對領隊的最大的支持。
其次,出去探險有一個原則,就是保護好自己就是對別人最大的幫助,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生理狀態,且不能有遇到困難期望別人幫助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