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還記得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云石山山高不到50米,方園不足千平方米,山上只有一座古寺廟,它卻出了名。那是因為當年毛澤東等一些革命先驅在這里住過,是中央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又是紅一方面軍主力和中央機關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出發地,所以稱它為長征第一山。
云石山的地理風貌非常奇特,它是在平地凸起的一座小山,山上怪石林立,樹木繁多,典雅怡人,四季如春,正如山上寺廟對聯所言“云山日詠常如畫,古寺林深不老春”。從遠處看,猶如仙女回宮時,遺留在凡間的花籃。此山四面懸崖峭壁,只有一條百級石砌小道直達山頂,中途還有兩道石門屏障。
毛澤東在云石山居住期間,由于王明“左”傾路線領導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強大兵力,不考慮中央蘇區的實際情況,在軍事戰略中出現了嚴重錯誤,致使紅軍在戰斗中非常被動,損失慘重,中央革命根據地日益縮小。毛澤東看到眼里,痛在心中,向中央提出了很多正確的建議和主張,但都沒有被采納。深明大義的毛澤東,仍然以革命事業為重日夜操勞,他還在這里前往于都、會昌等地作調查研究并指導工作,以盡可能地扭轉我軍局面。
在云石山古寺中,有一位中央領導與毛澤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那就是張聞天同志。張聞天曾經一度推行“左”的路線,隨著中央革命根據地形勢的變化,就在這里,張聞天顯露了他一生中最為寶貴的品質,他尊重實踐、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剛正不阿。兩位主席經常相互交流,張聞天思想轉變很大,并充分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他后來也為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1934年10月初,國民黨反動派的北路軍和南路軍瘋狂地對興國、石城、長汀和會昌等地進攻。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經軍粉碎敵人“圍剿”的希望已經斷絕,鑒于情況緊急,中央領導人作出了戰略大轉移的決定。10日那天,風嘯雨殘,中央機關的領導齊聚在云石山的路旁,編入軍委第一、第二野戰縱隊與當地群眾灑淚告別,踏上漫漫的長征路。此時,在云石山成立了以項英為書記、陳毅為主任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辦事處(豐垅村馬道口)繼續領導蘇區軍民堅持革命戰爭,以保留革命火種。
紅軍主力長征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舊址一直未遭到敵人破壞。
1987年,云山古寺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