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強做好新時期民族宗教工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黨的十七大首次將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和要求莊重地寫入了大會報告和新修改的《黨章》。這深刻闡明了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沒有少數民族的發展和宗教領域的和諧與穩定,也就不可能實現社會的全面和諧。民族不和睦、宗教不和順,社會就難和諧;民族不團結、宗教不穩定,社會就難安寧。能否保持民族宗教領域的和諧與穩定,成為衡量做好新時期民族宗教工作的一個重要標準。當前,我省民族宗教事業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民族宗教問題日趨凸現,一些社會問題很容易與民族問題、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引發新的社會矛盾。從我省看,在民族工作方面,一些影響民族關系的問題依然存在;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亟待提高;在宗教工作領域一些違法、非法活動時有出現。因此,當前的民族宗教問題比以往更復雜,民族宗教工作任務比以往更繁重。我們一定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認識民族宗教問題的特殊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深刻認識民族宗教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群眾性,切實增強做好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實把握規律性、增強預見性、爭取主動性,積極穩妥、有理有據、合情合法地處理好各種矛盾和問題,促進民族關系、宗教關系和諧發展,努力推動民族宗教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維護民族宗教領域的團結穩定。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社會穩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保障,是民族宗教工作的永恒主題。保持民族宗教領域的和諧與穩定,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少數民族散雜居省份,其意義重大而深遠。我們要堅持把維護穩定、增進和諧作為民族宗教工作的突出任務,始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擺在重要議事日程。要深入開展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開展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和諧鄉村、和諧社區、和諧單位活動,積極營造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濃厚氛圍。落實社會穩定工作長效機制,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網絡,深入開展經常性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及時發現可能引發突發性事件的苗頭和一些帶傾向性的問題,力爭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內部,化解在萌芽狀態,確保民族關系健康發展。對于涉及民族、宗教的突發性群體事件,一定要慎重對待,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嚴格依法辦事,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
三、促進少數民族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民族經濟社會發展,是解決民族問題、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內容。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認真實施國務院《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和《山東省貫徹國務院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的意見》,認真貫徹落實優惠政策,爭取在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科技支持、信息服務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結合嘶農村建設,加快民族鄉村經濟發展步伐,努力增加少數民族群眾的收入。加大少數民族扶貧工作力度,大力實施“少數民族幫扶工程”和“魯羊扶貧工程”,努力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要重點支持一批有發展前景的民族企業,幫助其改進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我省民族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創名牌。要加快少數民族社會事業發展,落實好各項優惠政策,切實解決好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方面的問題。
四、加強對宗教事務依法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全面、正確地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要求和體現,是促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客觀需要,是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找準宗教工作的切人點、突破口,切實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抓管理。堅持從“管場所、管人員、管活動”三個方面人手,嚴格依法行政,努力把宗教活動納入法律、法規和政策范圍,提高宗教事務管理水平。二是抓團體。要加強宗教團體自身建設,落實宗教團體房產政策,幫助和指導愛國宗教團體增強自養能力,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宗教界合法權益和團體利益。做好宗教界人士的教育、培養、選拔工作,充分發揮宗教團體和宗教界人士的橋梁紐帶作用。三是抓引導。要鼓勵和支持宗教界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發揚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祖國統一多做貢獻。各級宗教工作部門和廣大宗教工作干部,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堅持以人為本,帶著深厚的感情把信教群眾工作做好,充分調動包括信教群眾在內的各民族群眾的積極性,把群眾的注意力引導到加快發展、改善生活上來,共同為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五、切實加強對民族宗教工作的領導。加強領導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證,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民族宗教工作的領導,不斷提高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的水平。一是組織領導要到位。各級政府要把民族宗教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去謀劃、去部署、去落實,及時解決重大問題,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基層建設要到位。各級政府和民族宗教管理部門要重心下移,把工作精力投入到基層、工作措施落實到基層、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民族宗教工作網絡,改變基層民族宗教工作無人管、不愿管、不會管的現象,把基層建設成維護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的牢固前沿和堡壘。三是自身建設要到位。要加強民族宗教干部隊伍建設,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不斷提高整體素質,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人民滿意的工作隊伍,圓滿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光榮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