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懷念周總理
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
有錢難買回頭看,非為遺物非金錢。
書山報海難窮盡,更須回眸抓至關。
總理誕辰當大紀,參考載文有獨見。
感人肺腑淚盈眶,人類楷模非虛傳①。
重審舊作添新念②,無限哀思涌胸前。
(2008年3月26日晚10點10分,直接吟于日記。靈感來自,日前曾見但未來得及讀的《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載《參考消息》3月6日的文章。感人特深,哀思綿綿,遂翻出拙作《人類楷模周恩來》,反復哼詠、增改,并用此副題,以志懷念。)
注:①②本人有詩《有類楷模周恩來》,但系舊作,見參考載文后,重審增改。
拜謁查拳大家馬金標墓
久慕盛名今拜謁,春引喜踏清明節。
一代師魂歸故里,林林總總銘獨別。
(后記:08年4月6日上午為老伴掃墓,喜聞回族武術家馬金標魂歸故里,墓由上海遷此,并立碑銘文。矚目凝視,思緒綿綿。心想寫詩紀念,但一時找不到感覺,同時也因全家人眾,接下來是一桌十人聚餐,以致靈感姍姍來遲。但是又不能釋懷,因為腦中不時閃現昔日讀過的文字,終于在晚餐后收拾、洗刷、擱放中如愿以償。然而已到了晚十點二十五分,即直接寫入日記。這可謂今天一大收獲,并擬定明年清明再去拜謁。)
掃墓種樹感言(二首)
(一)
國定假日義最切,種樹掃墓慰忠烈。
栽得松柏翩翩綠,浩氣長存照日月。
(二)
國定假日義最切,好事天成綠化月。
每人栽下一棵樹,綠色長城勝鋼鐵。
(2008年4月7日拂曉吟入日記,靈感來自:昨夜吟成《拜遏查拳大家馬金標墓》午夜上床思緒連綿,夢來夢去,夢吟成篇。)
尋根朝圣為求真
紀念馬克思逝世125周年
(一)
尋根朝圣不為奇,情由自發覓真諦。
百年滄桑論馬祖,一朝評說都有據。
昔日極端難容忍,而今認同歸冷思。
時代腳步異望眼,實踐認知辨曲直。
(二)
從來學說出清純,最忌各需失其真。
西說東解誰為上?兩種異化皆有因。
反左防右憶血訓,摸石過河唯求穩。
真諦妙在人為本,中國特色蘊涵深。
(三)
馬克思熱耐思品,研討踐行足跡頻①。
中國正在全球化,全球喜迎中國人。
資本流通利潤厚,以人為本主義真。
人心所向思未來,“從頭開始”步履新②。
(2008年3月21日,下午6點30分,吟出前8句,靈感來自,喜讀《中國年輕人尋找馬克思》,副題是《看看馬克思工作出生地 聽聽今天外國人咋評價》——文載《環球時報》。在馬克思逝世125周年之際,中國幾名年輕人,自發地走上了尋找馬克思的路程。不禁激情迸發,詩涌喉開。10點40分吟成后8句,10點50分記入日記。4月4日下午再讀《中國年輕人尋找馬克思》一文,深感前詠意猶未盡,又吟出8句。6點25分直接草于日記)。
注釋:①“馬克思熱”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德車著名馬克思理論研究家諾特爾教授說,他們已經把馬克思著作列入柏林大學的教學計劃。目前德國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協會多達1000多個。
②“從頭開始”,語出德國前總理明特菲林在回答中國年輕人提問時回答,說:“他的政黨接受了馬克思‘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馬克思總是不斷地從頭開始,他是開放的,比社民黨人心目中的馬克思要更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