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良,字棟宇,西寧(清代屬甘肅,今屬青海)人。生年不詳,卒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生活的時代,發(fā)生吳三桂叛亂和噶爾丹之亂,馬進良參加平定了這兩次叛亂,為國家統(tǒng)一做出了貢獻。
從“弱冠從戎”到總兵官
馬進良少年習武,身手矯健,“甫弱冠從戎,技勇冠軍”。①隸甘肅總兵孫思克麾下,駐防河西涼州一帶。由于作戰(zhàn)勇敢,“由行伍拔補把總,遷千總”。②康熙十二年 (1673年),吳三桂叛亂,陜西提督王輔臣于次年據(jù)平?jīng)雠褢ハ萏m州,臨挑、鞏昌等附。吳三桂從四川派兵聲援,一時震動陜甘,從西北方面形成對清廷的嚴重威脅。
————————————————————————————————
①楊應據(jù)撰《西寧府新志》卷二八。
②李桓撰《國朝耆獻類征初編》卷二八O。
————————————————————————————————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以甘肅提督張勇為靖逆將軍,加總兵孫思克左都督,王進寶都督同知,討王輔臣“(1)孫思克離開河西,率部東渡黃河,克靖遠及附近城鎮(zhèn)。和張勇圍鞏昌,旋又奉命赴援秦州,下禮縣、清水、伏羌(令甘谷)等縣。后再回師鞏昌,王輔臣守將投降,河東大片地區(qū)平定。這些戰(zhàn)役,馬進良應圍攻乎涼,是擊敗王輔臣的最后一戰(zhàn)。孫思克“率師出靜寧,擊敗輔臣將李國梁,斬級五百,獲種將三,復其城。進次華亭,輔臣將高鼎率俾將二十八、兵千余,迎降。遂至平?jīng)觯c貝勒洞鄂師會。”②孫思克戰(zhàn) 斗中奮勇當先,屢戰(zhàn)屢勝,但不幸右臂被砍,傷勢嚴重,不能督戰(zhàn)。馬進良得知后高喊:“所我總兵手,我 必殺之!”③遂闖入敵陣,斬殺砍傷孫思克臂之敵,取得勝利,馬進良身亦多處負傷。康熙十五年(167 6年),王輔臣勢窮投降,平?jīng)鲋畱?zhàn)結束,吳三桂之亂西翼被平定。孫思克因功耀涼州提督,仍回涼州。馬進良。升授守備,遷山丹營游擊,”①仍在孫思克部下。
———————————————————————————————
①蔣良騏《東華錄》卷十一。
②《清史稿》卷二五五《孫思克傳》。
③《清史稿》卷二五五《馬進良傳》。
———————————————————————————————
孫思克對馬進良十分賞識,上疏薦舉,說“進良隨臣征剿有年,深知其謀勇兼全,請練軍務。自調補巨標游擊以來,每遷發(fā)防御,果敢爭趨,且愛士卒、得人心,請就近題補巨標中軍參將”②康熙帝特允所請。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授馬進良直隸石匣副將。馬進良離開孫思克部。三十四年再拔為右北口總兵官。石匣副將是要職,右北口是京北重鎮(zhèn),從此馬進良戍守京北門戶,擔當軍事重任。
從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正月,馬進良入覲,康熙賜冠服。三月,奉命隨征噶爾丹,馬進良率兵一千五百,扈從康熙帝親征。大兵分三路,康熙帝自統(tǒng)中路,發(fā)布命令說:“行軍法令最為緊要,奮勇前進者賞功,怯敵退后者治罪,此系定例。馬進良與總兵岳界龍、白斌均才力壯健,素有謀略,經(jīng)朕簡用倚任之人。”③給予了馬進良特殊信任。戰(zhàn)斗中,康熙哈率兵前行,諸 ———————————————————————————————
①《漢名臣傳》卷十四。
②《國朝耆獻類征初編》卷二八O。
③《漢名臣傳》卷十四。
———————————————————————————————————————
軍以次進發(fā),抵克魯倫河,噶爾丹知圣駕親來大驚,盡棄廬帳器械逃去。甲子,上親率前鋒兵窮追,噶爾丹倉皇道走,沿途遺棄器物。”①取得征噶爾丹的勝利。馬進良在征戰(zhàn)中“多著奇跡”②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被賜“驍勇將軍”額,次年賞戴孔雀翎,四十二年 (17 03年)再撥直隸提督,達到其戎馬生涯的頂峰。
馬進良在直隸提督任上,整飭營伍,練嚴明,軍政皆佳,受到康熙諭獎。四十五年(1706年),馬進良上疏,請求在哈喇和屯地方為官兵修建營房,兵部題交馬進良設法建造,康熙怕“扣除兵他”,影響防務,諭令內務府撥給。③在康熙帝心目中,馬進良是一名驍 勇善戰(zhàn)的良將,擊敗工輔臣的平?jīng)鲋畱?zhàn)后三十多年(康、照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仍以他在戰(zhàn)斗中奮不顧身 的事跡,作為激勵將士的楷模,說:“孫思克等在平?jīng)鰰r與賊大戰(zhàn),孫思克之手被賊砍中。馬進良曾為孫思克 標下武安,聞之曰:‘砍我總兵之手者,吾必殺之:’遂突入萬軍中,追殺砍孫思克手之賊,馬進良數(shù)處中傷。至今尚有傷痕,可謂奇勇矣!”④馬進良軍中缺中軍參將一員,康熙帝得知后命以馬進良子馬龍就授,以示對他的恩獎。
———————————————————————————————
①《東華錄》卷十七。
②《西寧府新志》卷二八。
③《清實錄·圣祖實錄》卷二二六。
④《清實錄·圣祖實錄》卷二四三。
———————————————————————————————
歲月流逝,馬進良在古北口任上度過了將近二十個年頭。康熙五十二年(一說五十三年,公元1713或1714年),馬進良“以老乞休”。康熙覽其疏“情詞懇切”,命以原官致性,辭官歸鄉(xiāng)。家鄉(xiāng)一時引為光榮。馬進良_在西寧北關建修了一個禮拜寺。
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馬進良卒于家。康熙十分悲痛,說:“馬進良效力多年,勤勞掘著,予告末久,忽聞溫逝,朕心深表軼側。”①溢襄毅。馬進良的家鄉(xiāng)對馬進良十分敬重,《西寧府新志》上說他“居衷誠篤”,“已入鄉(xiāng)賢”。
馬進良有功國家,光耀民族,應是名垂青史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