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國興 文三篇
哈國 興 國史館本傳
哈國興。直隸河間人。父攀龍.官貴州提督,有傳。國興由乾隆十七年武進士授三等侍衛。二十年,發云南以游擊用。二十三年產督標右營游擊。二十八年,遷東川且營參將。 三十二年,緬甸匪日召散等據孟良肆擾。國興由太猛養分剿,尋會擊賊于楞木,進攻猛卯一身督戰,被槍傷齒及右臂。總督覦踞以聞,賜戴孔雀翎。三十二年正月。署騰越營副將。時副將趙宏榜以偏師失利于新街。四月,國興率兵抵蠻暮,偵新街賊無備,馳擊,賊望風遁。十一月。隨將軍公明瑞,克木邦。復偕侍衛莽克察。擊斬守隘賊六十余。十二月,耀楚姚鎮總兵。一三十三粗且,陛見,命在乾清門行走。泰銀幣。九月,還軍營。調普洱鎮總兵。十月。擢貴州提督,留軍營。三十四年四月,赴銅壁關外野人山,督造戰船。十二月。諭曰:“哈國興自進剿緬匪以來,甚屬勇往出力。今在老官屯辦理軍營諸事,尤為妥協。且伊于邊務夷情素所熟悉,令其整理滇省營務,于地方更覺有益,一著調補云南提督,并加太子少保銜,以示獎勵。”三十五年四月,諭來京陛見。
先是大軍之國老官屯也,緬甸頭人諾爾塔以其酋槽駁命,遣人赴軍營乞降。經略傅恒、副將軍伊勒圖、阿桂,令國興出見,諭遵三事:一、奉表貢;一、不敢再犯邊;一、送還內地人。緬甸誓如約,乃請旨撤兵。至是我兵既撤,緬甸貢表弗至,且留我持檄往浦之都司蘇爾相。而諾爾塔復詭言:“國興曾許給還木邦、猛拱、蠻暮三土司。”
六月,國興至京,命勿在乾清門行走。諭曰:“哈國興昨歲在老官屯,于緬匪遣人投誠時,自不免存遷就完事之見。至諾爾塔所稱,哈國興許給土司一節,詢之哈國興,堅稱并無其語。在賊匪一面狡詞,困難執以坐哈國興之罪,而哈國興所稱,并未許其給還處.現在無可質對,亦難深信其有無。伊于綠營粉飾積習,未能梭改,若仍令回演辦事,于邊防要務無益。但念其屢次領兵打仗頗屬奮勉,尚不至竟予罷斥。現在貴州古州鎮總兵余天佐尚未到任,其員缺,即著哈國興降補,以觀后效。”九月店將軍阿桂奏請冬間派兵襲擊緬甸。上念國興在滇年久;熟悉邊情,命仍赴云南軍營。
三十六年五月,諭曰:“哈國興之弟國泰,現任云 南千總,著加恩令其來京,以巡捕三營千總用,俾得就 近養親。”尋調云南臨元鎮總兵。
三十七年五月,諭曰:“哈國興在滇現無緊要事件,此時官兵進討小金川,正需大員統率,著哈國興馳赴溫福軍營. 六月,授西安提督,轄陜甘從征兵。尋命偕總兵董天粥。由曾頭溝一路徑取底木達布朗郭宗。。溫福等奏言;“國興熟于帶兵。請令別由策十丹徑取美諾,其曾頭溝一路專委天粥。”七月,又奏:“國興由阿喀木雅山溝,繞出瑪爾迪克山寨,詳察形勢。以策卜丹林深徑狹,不便取道,臣等已令率兵二千,往助海蘭察,攻瑪爾迪克.”詔:“可”。會貢噶山左、有賊千余,謀劫糧。國興等馳往擊。賊敗匿。甫旋瑪爾迪克林內,賊突出、復擊敗之。諭獎其歷練戎行。隨機救應;賞荷包四。八月,設伏于貢噶山梁,斬賊百余。并搜管奪其碉卡, 九月,賊叩國播請降. 且獻鄂克什地。國興飭令:將南北兩山、美美卡、木蘭壩及瑪爾迪克并獻趴始許其降。越日,賊果盡撤各柵。國興以風鄂什克舊寨,賊退守路頂宗。十月,金川逆酋索諾木,稟送前隨參將薛瓊進剿被留之外委臧儒等,至國興營。且言勸僧格桑出降。溫福以聞。諭曰:“索諾概投哈國興稟貼, 尚欲貌托恭順,陰逞奸狡,不宜竟付之不答,竟當作哈國興之意。給與回檄。諭以索諾本與伯格桑狼狽為奸, 踞守要隘,抗拒官兵, 跡已顯著,何得佯為恭順,冀圖朦惑。況墨壟溝未出官兵甚多,豈容以一外委遂謂送出官人,妄思寬有。大兵聲罪致討, 必須先擒僧格桑,次擒索諾木,以申國憲而靖邊庭。僧格桑即逃至金川淚可克日就擒,無藉索諾木之獻出。且索諾木即為法所必誅,又何能代人施此詭誘。本提督奉命隨征廠惟知奮勇殺賊,力縛兇渠,斷不能為賊誑言所惑,俾賊酋知較惡罪狀不能掩飾.尋諭“將薛淙等前在甲爾木山梁撲碉被金川截斷后路各罪增入檄文。” 時國興與海蘭察等以兵五千駐貢噶山,謀攻策卜丹,因冰雪未進,訓還略頂宗協剿。路頂家山麓有巨溝,溝之源為南山。于是。海蘭察繞出山后,侍衛額森特由小路徑接應,而國興直越為攻碉。大軍繼進,遂克路頂宗及喀木魚爾寨。先后破卡五十余座,碉三百余、俘獲甚眾。諭煙興等奮勉出力,下部議敘。十月。由喀木色爾北山攻穆拉斯郭然,進據兜烏山巔,與總兵馬彪等合兵進奪附近碉卡,尋克額爾莽洲小又率兵千渡河,由南山鄂爾濟仰攻奪各寨。隨大軍進剿明郭宗。別以兵襲擊公雅山,克之。復克協古測穎并奪據嘉巴山麓。下部議敘。 十二月,廷議,于平定小金川后, 分兵三路討金川。諭曰:“哈國興雖系綠營漢員廳領兵進剿之事,曾經練習.且原在乾清門侍衛上俄,與滿漢大臣無異,副將軍豐升額一路,即著哈國興為參贊大臣。將來或止須兩路,則豐升額。哈國興等,即隨將軍溫福軍營,以備臨時分兵之用。”是月,隨大軍克明郭宗,焚其念經樓。整兵進取日果爾烏谷山麓,直壓美諾賊巢,諭部議敘。又諭曰:“哈國興之子哈文虎。兵部帶領引見,理已加息用為守備,發往四川。可傳諭哈國興令其益加感奮。”國興尋隨大軍攻克布朗郭宗,僧格桑遁金川。我軍直抵底木達,僧格桑之父策旺出降,小金川底定。國興病卒。諭曰:“哈國興自前歲征剿緬甸以來,頗屬勇壯。上年調往四川西路軍營,耀任提督。帶兵攻剿,疊著勞績。是以加思授為參贊大盛,并將伊于用為守備。現在小金川蕩平,正值進剿金川需人之際、倚任方殷,速聞溘逝,深為軫惜。著賞銀一千兩存恤其家,并加贈太子太保.以示憫勞飾終至意,應得恤典該部仍察例具奏。尋賜祭葬如例,溢壯武,入祀昭忠祠。命圖形紫光閣。
御制贊曰“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將種。向略越拉,屢舉險要。中道病狙。成功未告。”子文虎,由父蔭恩授守備,赴四川軍營,補陜西提標右營守備。三十八年,水果木陣亡。入祀昭忠祠。恩賜其弟文彪為千總。
〔哈國興軼事〕①
哈國興,直隸任邱人,乾隆甲戌科武進士。由侍衛來滇,歷任東川營參將。國興世代將家,行兵有紀律,常以先札后兵之策行于邊夷,故所至外夷輒與議話,而無知者往往構之。
三十一年,普洱事稍定,大學士楊應據辦理伐緬事宜,始由誤用趙宏榜以致敵,繼則納木邦、蠻莫之降。冀取其黨羽為可不煩大兵自能集事。及趙宏榜師敗新街,匿不以聞。用永北鎮朱侖為總統,以龔士模、陳元震參贊其事。
國興至鐵壁軍營,甫出關相度營盤,而緬師已大至。時十一月十八日;緬驅兵數萬眾來迎,國興率東昭兵九百人,乘高據柵。戒兵卒無動,俟賦近柵開槍,所發無不斃者。自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凡相持四晝夜。提督李時升由黑山門帶兵七百名益之。時緬賊詐降,別遣賊從萬仞關人。于是撤兵入關,緬亦知我軍中有哈將軍矣.三十二年正月初三日緬賊蔓衍入猛卯,李時升命國興帶兵進攻,據猛卯城,賊反攻甚急,國興親督戰二槍傷右腮穿落門牙。十一至十三日,四路兵集,緬始遁,調回州養病。五月。總督明瑞以將軍駐永昌。九月,出師,國興從戰于蠻結,大破之。后以深入無繼,明瑞陣亡。
——————————————————————————————————————
①原文這里無題目,()內文字為編者所加。
——————————————————————————————————————
三十四年大舉,時國興已由總兵擢貴州提督。經略公傅恒至永籌進剿事宜,用水師,國興贊成之。于銅壁關野牛壩造船,船成。于七月進兵,隨經略由猛拱、孟養、南豐、猛列、猛壩耀兵而還。師次老官屯。水兵不能進,賊水陸防御甚堅,我軍從外來者多病。惟將軍阿桂所將龍陵一路萬余人,新從虎踞關出赴官屯,軍威頗壯。會用地道攻之,又筑臺,發大炮擊之,緬頗懼。
時官屯緬目謝已萬為將,遣其目得魯蘊立柵上遞緬文,懇請解兵。越日,得魯蘊出見國興,國興亦入柵見之,曉以利害。與謝已萬等議三事:一不許侵擾邊界,一。還我被留之人,一。十年一貢。時經略病甚, 將軍阿桂集從征大臣議進止,皆親畫押撤兵,遂班師。一時十一月某日也。
三十五年,緬送人之議背約,總督彰定差都司蘇爾相出關,為緬目諾爾塔拘留。彰寶以國興在老官屯面議不實,劾奏。又官屯畫押。國興曾代常青押,查問青亦以實奏,國興至京即召見,陳奏,削宮保銜。。降貴州古州鎮,尋調云南臨元鎮,騰越出防與焉。三十八年廠緬目得魯蘊至老官屯,請如前約,遣孟矣等入關議話。時金川需大將,奉命赴川。國興在邊,六月盛瘴時不能待,因赴金川,擢陜西提督,為參贊,卒于軍。
以上并見《國朝耆獻類征》卷二八六,清湘陰李氏刊本國朝陜西提督哈國興傳略
哈國興。一直隸任評人。乾隆甲戌科武進士,由侍衛來演。歷任東川營參將。國興也代將家,行兵有紀律。常以先禮后兵之策行于邊夷,故所至外夷輒與議話,而無識者往往構之。
之十一年普洱事稍定,大學士楊應據辦理伐緬事宜。始由誤用夠榜。以致敵攤則納木邦、’蠻莫之降,冀削其黨羽。為可不煩大兵可以集事。及趙宏榜師敗新街, 匿不以聞, 用永北鎮朱侖為總統,以龔士模、陳元震參贊其事;國興至鐵壁軍營,甫出關相度營盤,而緬師。已大至。時十一月十八日,靦驅兵數萬眾來迎。國興率東昭兵九百人,乘高據柵,戒兵卒無動,俟賊近柵開槍,所發無不斃者。自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凡相持四晝夜中提督李時升由、黑山們帶兵七百人益之。時緬賊詐降,別遣賊從腳關入。于是撤兵入關,緬亦知我軍中有哈將軍矣。
三十二年正月初三日,緬賊蔓衍入猛卯小李時升命國興帶兵進攻據猛卯城。賊反攻甚急,國興親督戰十槍傷右腮。穿落門牙。十一至十三日,四路兵集入緬始遁,調回州養病。五月,總督明瑞以將軍駐永昌,九日出師,國興從戰。于蠻結大破之.后以深入無繼,明瑞陣亡。
三十四年大舉,時國興已由總兵耀貴州提督。經略公傅恒至永,籌進剿事宜,用水師,國興贊成之,于鋼壁關野牛壩造船。船成,于七月進兵。隨經略由孟拱、孟養、南豐、猛列、猛壩耀兵而還,師次老官屯,水兵不能進,賊水陸防御甚堅,我軍從外來者多病。惟將軍阿桂所將龍陵一路萬余人,新從虎踞關出赴官屯,軍威頗壯。會用地道攻之,又筑臺發大炮擊之,緬頗懼。時官屯緬目謝已萬為將,造其目得魯蘊立柵上遞緬文,懇請解兵。越比 得魯蘊出見國興,國興亦入柵見之,曉以利害,與謝已萬等議三事:一不許侵擾邊界;一還我被留之人;一十年一貢。時經略病甚,將軍阿桂集從征大臣議進止,皆親畫押撤兵,遂班師,時十一月某日也。
三十五年,緬送人之議背約,總督彰寶差部司蘇爾相出關,為緬國諾爾塔拘留。彰寶以國興在老官屯面議不實,劾奏。又官屯畫押,國興曾代常青押,查問;青亦以實奏。國興至京,即召見陳奏,削宮保銜,降貴州古州鎮,尋調云南臨元鎮,騰越,出防與焉。
三十八年,緬目得魯蘊至老官屯請如前約,遣孟矣等人關議話,時金川需大將,奉命赴川。國興在邊,六月盛瘴時不能待,因赴金川,耀陜西提督,為參贊,卒于軍。
見《滇系》七之八《典故》。清光緒十三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