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杰 文一篇
清真教說
清真教乃開辟來,圣圣相承以至于今日者也。蓋未有天地萬物之先,惟有止一獨尊之真主,運無極而開眾妙之門。用太極而造天地萬有之形。天地既成,萬物具備,始造人祖阿丹于天方國。天方處天地四極之中央,故人祖肇生于此。維時真主敕命阿丹代己立極,首闡認主之道,次建綱常之儀而立教焉。于是大道日行,子孫相習,無敢少易。造后人物充繁,漸達四方,人滿東土而其教少失矣。然異說猶未起也,故堯舜三代之時去古未遠,其于阿丹認主之道猶聞,未有仙佛諸家之異說也。秦漢以后人之各循己私而立異說者遂多,故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紛然雜出,以眩斯人。而本原之論渺不可知矣。
惟我天方得眾圣真傳,道統未絕,更得至圣穆罕默德所述真主之明命最詳,故其教至清至真,獨得其正,將非徒取其名而無實可據者也。以言其主,則有主之清真:無所始也,而自不落于空無;無所終也,而更不拘于方位。不受陰陽而超然自在,毫無干染而纖微自明,此主之清也。永遠常存而不似萬物,至尊獨一而靡鵬同。天地至大,巨細莫不任其掌管;人神至廣,貴賤莫不聽其死生,此主之真也。以言其教,則有教之清真:教本主圣而不似諸家與自立,道合天人而非若異說之偏枯;圣與圣相傳而無所用其聰明,人與人相習而不敢私其臆見,此教之清也。自天上以及地下,而尊教者不別仙凡,自開辟以至今日。而服教者無論親疏。至其向背各異測規證其先天之自取。 迷悟有分,則所以辨諸身后之升沉)此教之真也。以言其人,則有人之清真:異端邪說不能感其志,功名富貴不得亂其衷;身寄浮生而來去不淆,躬居塵世而一‘心常靜,此人之清也。心惟一主而二念不立,行惟圣訓而怠忽不生。孝涕忠信之事本于主命,而奉行惟謹;禮義廉恥之端出乎經傳,而佩服益深,此人之真也。
夫主與教與人皆有清真之可據,故名曰“清真”教而復取名“回回”何也?蓋塵世乃生人之客寓,幻途非久處之家鄉,故心懷常住,一不忘本原,身雖在世心實回焉。及功成行滿,復命歸真,名雖在世身亦回焉。不特此也。無極包羅眾妙。純清無染,是為萬靈至大之綱,太極包羅眾象,理氣兼該,是為萬形至大之綱。清真正人,遵真主之明命,履至圣之真傳,則身回太極之清,性回無極之妙,成全正果,克登天闕而得真主無疆之賜,此取名“回回”之義也。
至其下學上達之功,則莫詳于真主所降于群圣之經。經之所載,上窮造化之玄機,中闡人極之妙旨,下究物理之異同,義蘊精深,無可窮極。而其教人入道之首務觀莫大乎認識造化天地人神萬物之真主;認主之憑,則莫大乎拜主,而其拜則有制焉。有義焉。其制維何?以七天之禮合為一拜之儀,其中有主制十二,天禮十二,圣行二十有八;體天輪之常轉二包日月之運行,括五行之深義,總萬匯之全功,此拜之制也。其義維何?求恕己身之罪業。默祝君上之太平。思親恩而感師訓,念友誼以及群生。此拜之義也,夫一禮拜而其義之包廣如此,則其上達之功又未可以言磬也。較之諸家,來不知其所始,去不知其所終,或以身世為榮,或以空無為本者,為何如哉?所望于賢者:明心胸而大眼界,超俗見而掃異說,參來去之蹤,究歸原之本,庶乎得清真之正道也已。
金陵劉三杰漢英甫識。見劉智著《天方至圣實錄》卷二0,清同治十一年錦城寶真堂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