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 溶 文三篇
培養一元氣疏
臣問國之所治者民,民之所賴者養。是以有天下子萬民者,其道必以遂其所欲,給 其所求為最急。家茍寧矣,國亦因焉;人茍遂矣下君崛幕是則好生以及物者,乃自生之方;施安以及人者,乃自安之術。民于今日,生齒日益繁,費用日益廣。財之流也,不見其充;財之用也,常苦其出。養生之累深,而有生之樂寡;救死之念切,而畏法之情輕。京師者,天下士民之靦趨也,今乃殷實不及于前時,規模大減于瞄。推之各省,抑可知己!
陛下臨御以來,綸脖之宣,無非國計;綱紀之布,俱關民生。以制為國華,以謙沖為治本。當此時而富壽不登,治化未洽。追懷前修,實用內熱。此臣反覆思維,而愿直陳于圣主之前也。比者天災流行,亦甚頻矣。乾隆三年,陜西地震,為害甚巨。四年,河東,山東成被水災。今并浙江、福建、湖北之地,亦有淹浸之患。從來外吏之弊,揣悅意者則侈其言;度惡聞者則小其事。災異之來,得達九重之上者,慮未必盡實;幸而實矣,而蜀賑之下違者,慮未必無遺。故與其補直于已然之后,不若保護于未然之前。書曰:“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已亂已危,則無及也。”故今日所當務者,在乎培養元氣。臣愚不能周知治體,竊以所見及者六事,具陳于左。雖所以厚國脈而裕民生者,不盡乎此,然千慮之愚,冀或一得,惟陛下裁察。一曰開荒之地,免其升科;二曰帶征之項,宜加豁免;三日守令殿最,必以民事;四日關稅額外,免報盈敘五日京師鋪面門稅,請免征收;六曰積誠以感召和氣。凡此六事,。行之必有效益。
昔我圣祖仁皇帝,道冠古今,澤被鬟寓。人到于今,咨嗟嘆息者,必以體仁長人為稱首。散小儲以成天下 之大儲;損小寶以團圣人之大寶。則所以喬民主之元氣,而綿無疆之休者因可行之萬世而無弊也。
我世宗憲皇帝遺 詔內云:“凡各衙門條例,有從前本嚴,而朕改易從寬者,此從前部臣定議未協,朕與廷 臣悉心斟酌,而后更定以垂永久者也,應照更定之例行。若從前之例本寬,而朕改易從嚴者,此乃整飭人心 風俗之計,原欲暫行于一時,俟諸弊革除之后,仍可酌 復舊章,此朕本意也。向后遇此等事,則再加斟酌,若有應照舊例者,仍照舊例行。”夫張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則所以為國計久長者,其意可深長思矣。臣深值太平之盛,幸際無事之時,非不知緘默可以容身,茍且亦可塞。責?但思知無不言之謂盡,事君以義之謂忠。國家之大政廉有重于民生;民情之厚望,要做于寬大。仰見;我皇上有惠下之念,而眾情未治;有圖治之懷,而庶績未刈, 有堯舜聰明之德,而未光宅于天下。有覆載瓦陶之量,而未博被子無方。放臣每中夜俄。展轉而不能自已也。伏愿體天地之大德,法祖宗之寬政。事事以厚生為基,時時以固本為念。毋務于速成,毋怠于持久。將見資富能訓,化美俗醇,唐盛三代之風,不難再見于今日。固臣之愿也,社稷之福也,萬世人民之慶也。
《易益彖傳損上益下》講義節要務鳩斂以裕蕺櫝之積者,匹夫之富者也、務寬惠以成盈寧之象者,天子之富也。或以為因民所利足矣,何必損上。不知因民而利者,治道之常經;損上益下者,順時之操舍。且損下益上多上固益矣,卦不名益而名損,則知下損上亦損矣。損上益下,上固損矣,卦不名損而名益,則知下益上。
論孫嘉淦派令修順義城工疏
賞罰者,人主御世之大權。賞得其當,則人人知勸。罰得其當,則人人知懲。向來臣工有罪,于應得處分外,間用令出賃發效力者。緣其在任之日,素無清名,但滹其職,猶不足以蔽辜一。是以罰令出貨效力。使天下曉然知所得者究不能為子孫身家之計。明以開急公湖之條,默以寓禁暴止食之意,法誠善也。。 今孫嘉淦歷任以來。其否優細,臣亦未敢深論,至其操守之不茍。久在圣明洞照之中,而亦中外之所共知。今亦令其出貨效力,似于用罰之本意,有所未協將于國體不渺損~且令天.下督撫聞之,調以嘉故操守可信,尚不勉于議罰,恐一不得當,而己即喚其后,將必隳其廉隅,以預為將來之地。是一賞罰之行,即天下風聲之樹,誠不可不慎也。臣系雍正八年嘉淦為會試;副考官所取士。誼屬師生。臣不敢避師生晉接之微嫌,忘國家賞罰之大計,用是據理直陳。伏乞圣明采擇。
以上三篇并見《涵芬樓古今文鈔》卷二九,
清宣統三年上海商務印書館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