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吳忠市朝陽小學的操場上,記者見到了名震一方的何家棍第四代掌門何金德,這位被列入《中國回族大辭典》和《寧夏體育史》等多部大典的回族老人,面色紅潤、聲音朗朗,一邊指導弟子們操練,一邊講起了何家棍的歷史。
原來何家棍已祖傳至第五代,流傳至今有180多年的歷史。何家棍由第一代宗師何登魁1824年左右創立,其子何生洲、何盤興在寧夏金積堡回民反清起義中以此棍法屢建戰功,何家棍就此揚名,回族民諺從此有“何棍張槍,蓋世無雙”之說。
何金德老人的曾祖父何登魁采納眾家之長,將何家棍帶汝更高的境界。他當年曾投師過百,后遇高人,立即請入家中。此人學費要三百兩銀子,他才能傳授四路刀、久練錘和單頭模子棍等獨門武功。這三百兩銀子對一個農戶而言無異于天文數字,幸得何姓上下全力支持,整個家族才湊齊了三百兩銀子,刀、錘、棍法盡數學到手之后,又悉數融于本家棍法,一時何家棍聲名大噪,當地無出其右。
到了何金德老人這一代,何家棍法得到了當地民委和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何金德老人更在實戰之外,創編了有著濃烈回族特點的武術表演項目,并一舉在2002年8月第五屆寧夏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獲得表演項目的金獎。
只用單頭出擊的何家棍,最大的特點是出棍速度快、講究實用,數招之間就能制敵,因而風格剛勁勇猛、棍法明快直接。另外,與雙頭棍法迥異的是,由于只用一頭,非常講究手法變化,棍中有槍,槍棍結合,講求速度、創造慣性,通過“擱、掠、拔、削、掃、劈、搬、翻”的基本棍法,將全身之力集于一點,發揮無窮威力。
過去,何家棍不傳外姓,也不輕易外露,多年來深藏民間。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為何家棍提供了一個舞臺,何金德改變了祖訓,開始將何家棍傳授給習武愛好者,并支持兒子何建功開辦武術培訓班,使何家棍傳播開來。僅在寧夏吳忠市,聽說就有上萬當地回民學習,將它當作健身強體的大眾鍛煉項目。
何金德說:“何家棍是回族傳統武術的代表和縮影,充分體現了回族群眾堅韌不拔、一往無前的特點,在民族地區發展延續的一百多年中,不斷吸收精華、擯棄殘次,我有幸成為它的傳人,就一定會把它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