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古蘭劃分伊斯蘭為四大基礎:
1 ) 具有判決權最高統治——正是偉大安拉的治理。
2 ) 順從和服從安拉的命令。
3 ) 集信仰、思想和美好的宗教善行為一體,順從安拉的意志。
4 ) 遵循伊斯蘭,被召喚者根據他的接受并忠于安拉,執迷不悟所獲得結果。
總而言之,概括的說,歸信造物主的存在并為我們闡述了規劃的行為規則,最應受服從和崇拜。
信仰,人類稟性的期待
理性的證據:
宗教信仰的本質是人性的根源,毋庸諱言,根據歷史和理性的證明不存在任何爭議。對此所有的宗教學者一致認為:正確的信仰是人類 的秉性。除非那些沒有要求信仰動機的人除外。
通過實質性的討論,我們可以肯定以下幾點:
1 、有些研究這一課題的學者們傾向人類所需要的信仰,起因都是迷信。這種見解把對宗教信仰的渴求說成附帶性的需求。道聽途說借助外因在人類心中逐漸形成,祖祖輩輩、代代相傳被人類接受。很明顯,在人類歷史階段,面對民族和文化多樣化時,不能解釋根植于內心信仰的渴求.
宗教歷史學家,人文專家一致認為:上述理由不能給予人滿意的答復。因為宗教所發揮的嶄新的、美妙的效果,一直存在于歷史和當代民族心目中。
2 、有些研究偶像崇拜的操守,闡述到這是令人感到恐懼的根源,面對高大的佛像顯出猙獰,使人眼花繚亂,就象高山、星宿一樣繼而幻想他們享受人間香火,向他們祈禱,用發展到崇拜的一種呼吁,頂膜崇拜,并給他們獻供。
下列敘述這些觀點的矛盾:
這種觀點確認了需求造物主存在,和人類感覺到偉大的造物主必然存在的信仰,。
在崇拜偶像的團體內,受拜的種類頗多,并沒有局限崇拜一個主宰。就象高山,一種星宿,一種偶像,這一切充分證明:上述實質就是研究最高力量,并幻想著它存在所有選擇的被造物上。也證明:當處在物質能力無法滿足其追求,實踐其愿望之時,人本能的需要可以依賴的外界力量。
二、虔誠信仰和想象至高的能力現象概括了全人類。自然稟性本能地渴望信仰。例如:希望永生、熱愛知識、祖國等都是人類自然稟性。就象世界上宗教奇才,無法壓抑內心追求探索神秘威力,當這些不可知的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而他們去探索時,有人會說他們是瘋子。盡管這些都是值得重視的。
這些都是知識的范疇,其影響并不僅僅局限于信仰。因為它開闊了存在領域,探討著除了可感觸到的世界之外還有世界。盡管有人否認這點,這只能代表他不但喪失智慧,而且喪失了知識和人性。
三、信仰對人類生活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信仰有利于國家,滿足于人類生存的需要。宗教信仰在國家的產生之前就存在。肯定了生存的目的,使求生之路更寬闊。人類在滿足了所有的物質需求后,仍然需要宗教信仰。信仰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必須品。確立了人類在現世生活中的地位。因人類并不滿足單純的物質生活。極力于永生,在更寬闊的領域中進一步探索宇宙。
四、我們肯定人類不懈的追求永生,極想窺測神秘的宇宙世界。虔誠的宗教信仰需要感受到有至高無上的威力存在,成為健全的人性并不矛盾的必然本性。因為絕對的權威的存在正是圍繞宇宙的奧秘——大能的主使其秩序均稱運行。這是人類有目共睹的。確信這一能力的存在——自然性的支配至于與人之間聯系的存在,現實生活中安拉通過派遣使者來到人類教授他們對造物主、偉大的主應盡的義務。
五、宗教研究者不顧天經所肯定經文做解釋說;許多曖昧、矛盾充滿了宗教信仰,因為它幾乎全部都是猜意和推測。但唯一沒有分歧的是:人類需要信仰得到了肯定。這項內容的解決方法必須要求歸于另外的源泉,這樣才能真實地了解信仰這一實質需要。這就是伊斯蘭教的解釋。鮮明的立場闡述,沒有任何含糊,確定了宗教信仰是人類秉性所期待的。安拉說:“你應當趨向正教, [ 并謹守 ] 真主所賦予人的本性。真主所創造的,是不容變更的。” [ 第 30 章 30 節 ] 穆圣 [ 愿主福安之 ] 說:“每個人都出生在秉性上,他的父母使他成為猶太教、基督教、拜火教”。這個秉性就是安拉和人類所建立的約會。安拉說:“當時,你們的主從阿丹的子孫的背脊中取出他們的后裔,并使他們招認。主說:“難道我不是你們的主嗎?”他們說:“怎么不是呢?我們以作證了”。 [ 我所以要他們招認 ] ,是因為不愿你們在復活日說:“我們生前確實忽視了這件事”。 [ 第 7 章 172 節 ]
伊斯蘭教非常重視這一承諾,它的意義是需要宗教信仰正是人類根本性的本能。造物主把這一秉性放置于人類健全的心靈深處,使它永遠渴望追求全能、萬能、獨具尊大的受拜主。人類時刻做好接受造物主命令的準備,通過眾使者和經典的傳達,感受到其中的真理,在真理面前領略著安詳、愉快的心態。就象在遇到與真理對立的事物前,表現出疑慮和不安。
自然稟性的見證
人的稟性是;當遇到危機又感到物質無能時,本能性露出無奈、悲哀向主祈禱。最終得到主的拯救。人性的本能是;敬愛對他有恩的,因此靈魂需要尊敬和接近主,這種稟性是肯定的,甚至動物都具備這種特性。你見過狗是忠于主人,舍死忘生地保護主人甚至獻出生命。人性所賦予的本性是認識造物主,崇拜他。安拉說:“人啊!什么東西引誘你背離了你的仁慈的主呢?他曾創造了你,然后,使你健全,然后,使你均稱”。 [ 第 82 章 6 、 7 節 ]
伊斯蘭教對稟性的認識;
1 、安拉創造人類,并賦予認主拜主的稟性。在許多經文中都肯定了這點。
安拉說:“當時,你們的主從阿丹的子孫的背脊中取出他們的后裔,并使他們招認。主說:“難道我不是你們的主嗎?”他們說:“怎么不是呢?我們以作證了”。 [ 我所以要他們招認 ] ,是因為不愿你們在復活日說:“我們生前確實忽視了這件事”。 [ 第 7 章 172 節 ]
又說:“你應當趨向正教, [ 并謹守 ] 真主所賦予人的本性。真主所創造的,是不容變更的。” [ 第 30 章 30 節 ]
穆圣 [ 愿主福安之 ] 說:“每個人都出生在秉性上,他的父母使他成為猶太教、基督教、拜火教”。
圣先知說:“安拉說:‘我把眾仆創造成改邪歸正的,后來惡魔出現干擾了他們。
2 、人性促使人達至全美地認識造物主,感覺到和他的聯系,他是其主宰和創造者,所以人性必須凈化、發展。安拉啟示于眾使者的途徑方可知曉。
3 、兩個基本圍繞在人類的秉性:
1 ) 健全的心靈:是信士沒有受到精靈、人類的惡魔影響的心。一直都堅持其本性和完美。健全的信仰由這顆心中而產生,這 顆心中一旦出現歪曲和影響, 既增加接受真理和牽掛信念。
2 ) 正確的理智:沒有受到私欲和欲望影響純潔的智慧,時刻準備尊重真理接受真理,拒絕迷信和含糊。
4 、人性同樣賦予基本生活的物質需求的本性,例如熱愛生命、愛財、兒女、享受、妻子和人類相聯系的等,沉浸其中自然享受。伊斯蘭教對人性指定了制度,只要不超越受責的界限,吃、喝的嗜好中制定原則只要不要浪費。安拉說:“你們吃、你們喝,但不要浪費。安拉是不喜愛浪費者”夫妻之間互敬互愛的制度。安拉說:“他的一種跡象是:他從你們的同類中為你們創造配偶,以便你們依戀她們,并且使你們互相愛悅,互相憐恤。”第 30 章 21 節 ] 謀財之道制定了合法的營運。安拉說:“安拉準許買賣,而禁止利息” [ 第 2 章 275 節 ]
5 、安拉教律使之成為與健全的人性相適應,沒有任何一件命令違背了人性。有個別人心中出現所有 教律與人性相矛盾的,有兩種可能:
1 ) 是符合人性的真正的教律,而是人類的錯覺違背人性。
2 ) 違背了人的本性的教律,這不是真正教律,即使無知的人們把它歸結于宗教。安拉說:“他擇選你們,關于宗教的事,他未曾以任何煩難為你們的義務。 [ 第 22 章 78 節 ] 主又說:“真主只依各人的能力而加以責成。” [ 第 2 章 286 節 ] 眾所周知:教律的要求一旦違背了人性,其中就有煩難、困難違背常規,責成承擔不了的職責。因此真正的教律絕對與之無關,至于有些年輕人感到難以實踐、服從,這是因為這些年青人經常性違背教律。特別指出伊斯蘭教維護功修、生活、集體、靈魂生活,其完美生活制度應當全面執行,絕不應該只抓集體而放棄其它方面。古蘭經譴責了那些只選擇相適應的教律而放棄其它的教律 , 這等人將受到凌辱和刑罰的警告。安拉說:“你們確信經典里的一部分律例,而不信別一部分嗎?你們中作此事者,其報酬不外在今世生活中受辱,在復活日,被判受最嚴厲的刑罰。安拉絕不忽視你們的行為。”
了解信仰事務的原則 :
1. 接受的根源
我們以前提到有關人類在物質世界 . 精神世界 . 幽玄世界和物質以外的世界等知識領域方面了解到;人類通過思維器官和一些設備探索知識。至于探索物質以外的世界 , 這不是有限的感官所能實踐的。這些感官不能探索這一領域的知識符合邏輯 . 就象智慧借用有限的能力無法了解思維以外有限的事物 , 更不要說了解無限的知識。但這并不排除智慧在了解幽玄世界的重要作用。了解全面的知識是理智的最高追求。借用現世證明幽玄世界的存在 . 安拉說 : “天地的創造 , 晝夜的輪流 , 利人航海的船舶 , 真主從云中將下雨水 , 借它而使已死的大地復生 , 并在大地上散布各種動物 , 與風向的改變 , 天地間受制的云 , 對于能了解的人看來 , 此中確有許多跡象 .”[ 第 2 章 164 節 ] 至于深究其究竟 , 則并不是理智的權限范圍 . 盡管用正確的知識途徑也無法徹知一個由想象產生的事物。僅憑想像是無法知道。安拉說 : “ 你不要隨從你所不知道的言行耳目和心靈都是要被審問的。” [ 第 17 章 36 節 ]
你僅憑肉眼莫深究無法知曉的事務 , 或正確的傳述或斷然的依據的信仰都莫深究。因安拉要從這三段經文中審問你們。安拉說:“他們無法窺測安拉的知識,除非安拉的意欲”。排除了人類無法徹知安拉 , 因為他們絕不能承受。這絕不局限于了解物質事物的領域 . 安拉說:“但他們大半不知道。他們只知道今世生活的表面,他們對于后世,是疏忽的。”造物主和被造物之間知識懸殊太大了 , 太明顯 . 假如被造物的知識和造物主的知識相等 , 那么造物主和被造物就平等了 . 這是不言而喻 . 知識之間的區別就象兩個本體的區別。如果一個事物是有關幽玄世界和信仰——我們曾肯定 : 信仰獨一的造物主崇拜他是人的秉性——那么必須規劃出感官無法知曉的幽玄事務 , 因為我們通過理性絕對無法知道這些信仰。
了解信仰事物的方式
接受的方式,第一種根源來自安拉真實的傳達。
通過三種方式安拉直接了解信仰的根源。安拉說:“任何人也不配和安拉對話,除非啟示,或從帷幕的后面,或派一位使者,奉他的命令而啟示他所欲啟示的。他確是至尊的,確是至睿的。” [ 第 42 章 51 節 ] 這段經文敘述了傳達使命的三種層次:這些只要使者方可獲得。
1 、 無須任何媒介,安拉和使者直接交談。安拉說:“安拉曾與穆薩對話。” [ 第 4 章 163 節 ] 又說:“當穆薩為了我的會期而來,而且他的主說了話的時候。” [ 第 7 章 143 節 ]
2 、 專歸于眾先知的啟示。安拉說:“我確已啟示你,猶如我啟示努哈和他之后的眾先知一樣。” [ 第 4 章 163 節 ]
3 、 派遣天使來到人類的使者;傳達安拉的指示和聯系。
第二種根源;人性——安拉賦予人類的稟性。
前面已敘述:主賦予人類稟性,時刻準備接受來自安拉的命令。
第三種根源理性:理性同樣促使人類達到認識有關教律。例如:主的存在不象萬物、詳細內容無法知曉的幽玄知識。但運用理智的同時,必須要運用啟示的經文做指導。
重要的真實事件
當圣先知登宵夜晚歸來,告訴大家所見所聞。古萊氏的多神教徒聽完紛紛指責圣人。后來艾布拜克來了,他們說:“你知道你的朋友胡說什么哪?他竟然說他登宵,在一夜之間來回從禁寺到遠寺。”艾布拜克回答道:“若他果然這么說,那么他是誠實的,難道我們只相信傳達天空的信息,而否認他傳達大地的消息嗎?”
理性的證據
有關物質之外的事務——幽玄——絕不是理性 研究的范圍。感性絕對無法知道這一領域的事物。同時理性借用有限的思維能力、時間地點的約束,無法洞悉外界有限的事物,那就更無法無限的世界。這是符號邏輯規律的。
機器的制造者是最了解其性能,那么安拉創造了宇宙及其中的一切,他是人類的創造者,是最了解其被造物的以及對他們有利的。安拉最了解其本體以及所暗藏的一切。那么最誠實的消息就是來自偉大安拉的傳達。安拉說:“任何人不能象徹知者那樣告訴你” [ 第 35 章 14 節 ]
來自自然界的證據;
當人想了解一件事情,他必然要向具有這項知識的人去請教。病人有病去找大夫,那么大夫根據他的病情開處方。兒童也同樣,他認為自己的父親知識最豐富,因此,在心中出現疑慮時,不由自主地向父親詢問。許多與人有著密切聯系的事物:就象靈魂、睡眠的實質意義、生命的本質等。我們都無法知其究竟,那就更無法了解幽玄事物,和精通其內涵。
宗教信仰與知識的聯系
知識領域包括幽玄世界、物質世界、物質以外的世界。要了解必須借助于思維器官,同時具備一定的了解工具和媒介。必須知道:人類通過先進的科學設備,借助有限的思維能力來拓寬知識范圍。但盡管使用這一切還是不能進一步深層認識,因為這些同樣都是有限的能力。基于此,人類通過感性和先進設備也同樣只限于現世的物質世界,只能得到很少知識。人類所存在的領域和可以發現的太陽系,只獲得象汪洋大海的一滴水。人類在現世所獲得的知識通過思維的方式了解,在可能的范圍內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至于幽玄的世界必須通過誠實的傳述——來自享有絕對知識、超越感官的制約,時空的限制——這個根源正是來自安拉。人類要確定消息的真實性時,歸結于根源是安拉。那么消息是絕對真實可靠的。人類對物質的知識闡明是揭示——安拉——造物主的常道。那么真正的科學知識絕不能與宗教信仰對立。因為全部知識來自安拉,這是安拉召示天際四方和下降的跡象。安拉說:“我將在四方之中,把我的許多跡象召示他們,直到他們明白《古蘭經》確是真理。” [ 第 41 章 53 節 ] 又說:“有學識的人們,知道從你的主降示你的經典,確是真理,能指示 [ 世人走上 ] 萬能的,可頌的主的大道。” [ 第 34 章 6 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