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文入手觀測新月初現
——亞辛
歷算屬天文科學,它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年月日的排列,春夏秋冬,一年四季24節氣的測算,宗教節日的入齋,開齋和朝覲等都與月象的觀測和歷算相關聯。禮拜,封齋和開齋,朝覲等定時是主命(4:43),勒麥丹、月前,月后齋戒是禁日,既不能超前,也不能錯后,偶有失誤,尚屬難免,常此蒙蔽,罪不可赦!
古蘭云:“我以晝夜為兩種跡象,我抹掉黑夜的跡象,并以白晝為明亮的以便你們尋求從你們的主發出恩惠,以便你們知道歷法和算術,我明白地解釋一切事務。(17:12)真主明確地告知我們晝夜的兩種跡象,是地球繞太陽運行而每天自傳所產生的跡象,這種現象為人類提供了有勞有逸有節奏生活的舒適環境,倘若地球不自傳,晝夜無從分明,那么人們的生活不堪設想,也無從體會到真主賦予人們的恩惠。地球自傳產生晝夜交替的跡象,形成了“日”的概念,再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產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再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春夏秋冬四季,形成了年的概念。研究年月日的測算長度及其相互關系,并精確的計算出歷月歷年以及世紀的法則,叫做歷法。
真主教導我們,“讓我們知道歷法和算術”能明白的解釋一切事務,“說明地球月亮和太陽以及億萬星球都按照真主的意志和安排”各在一個軌道上浮游者。(36:40)真主還昭示我們“他是天破曉,他以夜間供人休息,這是萬物者,全知者的布置。(6:96)古蘭還說他曾以太陽為發光的,以月亮為光明的,并為月亮而定列宿,以便你們知道歷算,真主只以真理創造之。(10:5)再以有關圣訓對歷算的傳述:
1、艾布·胡奈勒的傳述,穆圣說:“你們見新月封齋,見新月開齋,若遇云蒙不見新月,你們就全美舍爾巴乃月29日,入齋順延一
日。”
2、伊本歐麥爾的傳述,你們見月封齋,見月開齋,如果不見新月,你們就定奪(推算)。
3、穆圣說:“我們是天然民族,我們既不會寫字,又不會計算,”又說:“月有大建30天小建29天,并伸手示意,第一次伸雙手十指三翻,奇數月為大建30天,第二次伸手十指三翻后曲一指,偶數月為小建29天,這三段圣訓是公認的,其核心是當時的阿拉伯人以及非阿拉伯人,都不會按照天文歷算來確定入齋和開齋,所以穆圣教導他們,在那一望無際的沙漠里親眼看月,若遇云蒙就要順延一天,與推算相結合,遵循定時的主命。當今卻不然,人登月球以頻繁,電腦入網天文觀測合朔與新月初顯時間并不難!?。有關領月依據沙菲爾,伊斯哈格及部分圣門弟子和再傳弟子的主張,甲乙兩地,目擊日落時間相同或相距不超過24個弗爾塞赫者,可以領月,否則不領。封齋和禮拜一樣,應以當地時間為宜,這是符合理智和科學道理的,中沙時間5個多小時,沙特的昏禮要在我們的午夜,真主命定禮拜時間是以地區而定,封齋依然,不可能全球一致,所以每年入齋開齋,中國和巴基斯坦等東方穆斯林要比沙特晚一天,封齋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何時入齋,何時開齋,理應嚴肅認真對待,萬勿盲從聽信個別人的叢勇違背定時的主命,也不能把主命寄托在某些人上,真主說:“誰遵循正道,誰自受其宜,誰誤入迷途,誰自受其害。一個負罪者不負他人之罪。”(17:15)
歷算,決非異端,穆圣時代,阿拉伯各部族,根據十二大星座,從希伯來歷改用了太陽歷,全年12個月,其中5個大建月為31天,7個小建月為30天,12個月為365天,每四年置閏一天,增入九月為31天。穆圣在傳教時,他改用純陰歷,既為伊斯蘭教歷,據說,“歷法的演算,是歐麥爾委派一位波斯的歷算家叫胡爾木贊根據波斯歷法編寫了回回歷,既伊斯蘭教歷,簡稱伊歷。隨著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穆斯林大學士,馬沙依黑譯回回萬年歷名為《七政推算》曾被日本所引入,為我國大通歷提供了依據,宋末元初,中國與西域交往頻繁,已將西域之天文器械引入我國,承受了阿拉伯之歷法,故稱回回歷是伊斯蘭教歷,簡稱伊歷。
當今,我國所用的歷法有三種,既公歷、農歷和伊歷,不予詳述,簡述伊歷與農歷的區分如下:
伊歷,既希吉來歷,以穆圣遷都麥地那之年為紀元,是全世界伊斯蘭國家通用的歷法。我國元代時,伊斯蘭歷法學家軋馬魯丁造西域渾天儀,行萬年歷,元世祖忽必烈頒行之,稱回回歷。明太祖朱元璋征回回司天監黑格爾,鄭阿力儀歷法,回回歷于元大都,遂命回回大師馬沙依黑,馬哈麻設回回司天監于南京雨花臺。馬沙依黑歿后,既葬其處,并于方孝入墓側得碣出馬回回墓,自元明清,前后四百余年均用伊歷紀年。惜后繼乏人。回回司天監吳明恒只知歷算原理而不能實測之,故無力與西洋天文學家南懷仁相抗衡。至康熙8年伊歷始停用,但直至民國初年北京仍有回回司天監楊某。
伊歷是太陰歷的一種,我國通用的農歷簡稱陰歷,實屬陰陽歷,二者雖有相似之處卻有根本的區別,如:
1、伊歷以朔望月安排歷月和歷年,36年為一周期,周而復始,故稱動月,農歷雖亦依朔望月安排歷月,但在安排歷年時則兼顧回歸年。
2、伊歷30年閏11日,將多余的一日安排在12月底。農歷有閏月但無閏年常把無中氣(指雨水和春分)的月份作為閏月。
3、伊歷以見新月為該月之初一,農歷則以“合朔之日”為當月之初一。
4、伊歷以大小兩月固定為59日,而農歷的大小月則無固定,變化大。伊歷的月首常在農歷的初二或初三初四者有之。
5、伊歷以日落為一日之開始,俗稱夜向前,農歷則以黎明為開始。
6、伊歷則以7日為一周紀日,農歷則以甲子為紀日。
由此可知,伊農二歷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伊斯蘭教的節日,尤其是封齋,開齋和朝覲等均以伊歷為準,而不以農歷為據。如:伊歷8月小建29日,太陽落后如見新月,即為勒麥丹伊歷9月,當晚就禮特拉維哈拜。若不見新月,則該日稱惑疑日,不可封主命齋,副功齋則可,要將入齋順延一日,封勒麥丹之主命齋,這是遵守你們任何人不要以一天或兩天來提前封齋,除非他是常年封齋的人則可以圣訓。“新月初顯的歷算知識,穆斯林的學者阿訇都在不斷撰述普及和提高,二十世紀初,先賢馬復初撰著了《環宇述要》,在寺院教育中留下了深刻影響。50年代馬堅教授的《回歷綱要》,與書法大師陳進恵撰著的《伊斯蘭教節日對照表》。50年相對應,頗具影響力。1983年《內蒙古社會科學》刊物上,劉楨阿訇發表了“談回歷”。1989年筆者在《中國穆斯林》上發表了 “伊斯蘭與科學”相繼出版成書。又在《阿拉伯世界》上刊登了“伊歷與農歷的區別”,1991年在《智慧》第一期上發表了“歷算的原理和依據”。05年又在《祈求》刊出,都在穆斯林群眾中對歷算知識的普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仍有死角為受觸及。1999年劉楨阿訇出版的《回歷述要》與陳進惠學者出版《伊斯蘭教節日紀念日與農歷,伊歷星期日對照表》50年相對應,在實踐中,不謀而合。都在穆斯林群眾中被接受,但仍有兩個死角則不然。
2000年10月,山東候集開學阿訇,王乃文出版了《統一尋月入齋法》黠出了兩個死角地名,仍未起到效用!難怪呼!古蘭云有知者與無知者相等嗎?唯有知者能覺悟!(39: 9)。 古蘭經又云:“他們中有些文盲不知經典,只會猜測”(2:78)。古蘭經還云:真主封閉無知者的心,(30:59)可見沒有理智的人,總是對妄言和猜測習以為常,永不覺醒!穆圣說:“有學而無遵守者,為人類中最惡之人,有知與遵守兼全者,為人類中最善之人。”“最惡”與“最善”是兩個極端,求知以遵守為重。
阿拉伯文的《古蘭經》和《遜奈》是真主的啟示和圣訓的傳述,是對人類的引導和尊奉,誦詞知義而利于行,誦而不解,難遵行!參閱《古蘭經》(4:43)
2006年6月,高嵩先生在河南《伊斯蘭文化研究》上發表了“新月初現的歷算,知識”。海迪徹,謝景懿學者在同一刊物上發表了“論入齋,開齋日期的確定法。
縱觀上列書刊上所發表歷算的撰著者,都是虔誠的穆斯林學者,依據《古蘭經》的啟示和圣人教導的傳述與科學探測所證實的撰著,都是毋庸置疑的教法!
勒麥丹是伊歷九月,封齋30天,確無齋戒29天更無28天逆古蘭和圣訓的論斷者。
08年8月31日,農歷八月一日,3點58分合朔。9月2日農歷八月初三入齋,9月29日農歷九月一日下午四時十二分“合朔”。10月2日農歷九月初四開齋,封齋30天。請入網天文臺,觀測“合朔”與新月初現時間的鑒定,遵循定時入齋的主命。
古蘭云:“我確已在天上創造了(十二)宮,我為觀察者修飾天空!(15:16)”舊譯,宮分或宿宮,馬堅直譯12宮,據經注學家的注釋為:1、白羊宮;2、金牛宮;3、雙子宮等,(請參閱王譯古蘭八二九注)。
古蘭還云:“月亮”我為它預定“星宿”直到它再變成象干枯的椰棗枝一樣。(36:39)“星宿”舊譯“站道”月亮運行的28宿。根據穆斯林全世界注經的天文學家的注解是:“月有28宿,月光顯在28夜里,那月若是大建30天,月光就有兩夜在隱蔽,那月若是小建29天,月光就有一夜在隱蔽。隱蔽者即合朔之時,被照射的月光反射在太陽上,背向太陽的月亮,朝向地球,所以在地球上的人,就看不到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