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初,缺乏從政經驗、且有著非洲裔血統的奧巴馬,終于毫無懸念地“擊敗”了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麥凱恩,成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黑人總統。而此時,他才剛剛47歲。
實際上,奧巴馬還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依靠 “互聯網”起家的總統: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奧巴馬聰明地選擇了互聯網搜索引擎作為自己的競選武器,非但籌集到了巨額的競選經費,更聚集起了龐大的民眾擁躉,先后擊敗了希拉里、麥凱恩等美國兩黨最有資歷的政治家,最終登上總統寶座。
“美國總統大選,實際上就是一場頂級的營銷大戰,此番奧巴馬的當選,無疑預示著一個全新的搜索引擎網絡營銷時代的到來。”在諸多資深分析人士看來,奧巴馬的成功,給了全球所有跟當初的奧巴馬一樣“弱勢”的中小企業一個啟示:互聯網和搜索引擎,將成為他們“以小博大”、擺脫經濟寒流并獲取輝煌的最佳營銷工具。
搜索引擎成就奧巴馬
從一個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沒有財團支持、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到人氣居高不下、登上世界最耀眼的政治舞臺,奧巴馬的成功,很大程度歸功于他所選擇的品牌推廣營銷平臺--互聯網。
在競選過程中,奧巴馬尤其重視搜索引擎、網絡視頻、博客等網絡新營銷工具的價值,據國外媒體報道,奧巴馬在競選中投入在網絡政治廣告上的支出占了美國今年所有互聯網政治廣告的50%,遠超其他候選人的總和。而在網絡營銷費用中,82%的資金則被投入到了搜索引擎,僅在谷歌、雅虎和Facebook等幾個網站上,奧巴馬便投入了近800萬美元的廣告。
“我命令你們,4個月時間,花掉這300萬美金,全部用到搜索引擎上。‘全部’的意思就是一分不剩!”顯然,奧巴馬十分懂得一個道理:搜索引擎決定你是誰,而“你是誰”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美國總統是誰。
作為回報,截至2008年10月15日,奧巴馬成功募集到6.4億美金競選費用,其中87%都是通過網絡募捐而來。
頗有意思的是,就連擁有全球最大網民用戶群的中國的搜索引擎霸主百度,也曾經將這位黑人小伙推上“百度首頁人物”,為其當選總統出過一臂之力。
從美國大選到企業營銷
“美國的總統大選,實際上是世界上最激動人心的一種營銷活動。候選人通常要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完成從默默無聞到戰勝名氣、經驗和地位都比自己強大的多的這樣的競爭對手,讓更多的選民認可你——從營銷學的角度來講,也就是說要讓消費者認同你,喜歡你。”百度CEO李彥宏曾經這樣說過。
與李彥宏有著相同看法的大有人在。
“這簡直就是搜索營銷的一次完美案例”,當奧巴馬成為美國新一屆總統的那一刻,一直在關注美國大選進程的網絡營銷專家馮英健說。在他看來,對互聯網和搜索引擎的應用,是奧巴馬連續淘汰希拉里、麥凱恩等強有力競爭對手的最大法寶。
在眾多營銷專家看來,美國總統大選,實際上就是一場精彩而激烈的營銷之戰,“目標人群”是全體美國選民,這與企業營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此番奧巴馬借助網絡搜索引擎競選成功的經歷,更是堪稱值得眾多中小企業借鑒和學習的經典案例。
專家指出,奧巴馬在此次競選途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以小博大”,而對于當前眾多中小企業而言,恰恰也都被困于這個難題——如何在知名度不高、競爭激烈、預算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將產品覆蓋到目標客戶群,同時又可以精準有效地掌控推廣效果?
搜索引擎主宰新營銷時代
“搜索引擎此次在美國政治營銷中展現出的力量預示著,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營銷時代。”成功借搜索引擎營銷而“上位”的奧巴馬,被業內稱為 “網絡時代的營銷大師”。而在營銷專家眼中,奧巴馬的獲勝,更是開啟了全新的營銷時代——搜索引擎營銷時代。
實際上,同樣的趨勢也正發生在企業營銷領域。據之前iCrossing所進行的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至2012年,美國企業投入到搜索引擎營銷的費用將是2007年的315%。從中不難看出,搜索引擎營銷能夠提高企業品牌推廣效率在國外成熟的市場中得以驗證,而在中國,以百度為代表的 “搜索引擎改變企業營銷模式”的論調也早已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和驗證——目前,覆蓋90%中國網民的百度已經成為最受中國企業青睞的營銷平臺,而據其200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百度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1%,約達9.2億元人民幣。
專家特別指出,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的影響下,搜索引擎幾乎被當成了眾多中小企業“過冬”的救命稻草。在營銷專家馮英健看來,經濟減速反而會推動搜索營銷市場的增長。由于經濟環境的惡劣,手頭開始拮據的企業們開始尋找更加有效的營銷方式,而相比過去陳舊的按年收費的“黃頁式”B2B模式,按效果付費,覆蓋率更廣、更精準、可控制的搜索引擎,更適合中小企業進行推廣。而隨著金融危機向全球的蔓延,以及其對實體經濟影響的進一步深化,搜索引擎營銷對其他推廣方式的"擠兌"也將更嚴重。
顯然,對于企業而言,如何向奧巴馬學習搜索引擎營銷,把握住新營銷時代的精髓,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