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寬容就沒有和平。 今日世界上一切動亂和災(zāi)難是由于人民之間缺少寬容的結(jié)果﹐各種對抗和沖突﹐都是因為互相不寬容﹐例如種族矛盾﹐階級斗爭﹐政治對立﹐宗教歧視﹐文明沖突。 伊斯蘭是穆斯林的全面生活方式﹐因此﹐以上各種對抗和斗爭都可能把穆斯林卷入﹐原因也是缺少寬容。 如果穆斯林遵照伊斯蘭的寬容精神﹐許多矛盾和沖突都可以緩解﹐或化解﹐以寬容的精神與人為善﹐獲得家庭和睦﹑民族和解﹑社會團結(jié)﹑國家結(jié)盟﹑世界和平。 以下是對伊斯蘭寬容精神的論述。
什么是寬容﹖ 寬容是忍耐和克制﹐是對不同的意見﹑文化﹑信仰﹑生活方式和立場觀點的尊重和容忍﹐阿拉伯文的原詞是“塔沙穆”。 還有一些近義詞﹐如“希爾穆”(忍讓)﹑“艾夫瓦”(原諒﹑饒恕)﹑“沙夫赫”(無視﹑不在乎)﹐這些詞都屬于“塔沙穆”性質(zhì)﹐對持有不同觀點和想法的其它人表示尊重和容忍﹐彼此謙讓﹐和平相處。
寬容是伊斯蘭的重要精神之一﹐因為目的是和平﹐但不是沒有原則的退讓和屈服。有人說“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對與自己沒有關(guān)系的事﹐表示冷淡﹐不關(guān)系﹐因此才寬容。 不是這個意思﹐伊斯蘭的寬容是在有濃厚興趣和原則性的重大問題上﹐努力理解對方﹐尊重對方的利益和選擇﹐而同時自己保持高度的原則性﹐容忍而不不讓步。 譬如對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就是這樣﹐穆斯林絕不應(yīng)當說﹕“各種宗教都相同﹐無非是勸人行善﹐彼此沒有區(qū)別。” 對待不同信仰的人﹐穆斯林堅持伊斯蘭“不許可強迫信仰宗教”的原則﹐但《古蘭經(jīng)》在同一啟示中說﹕“因為正邪確已分明了?!?2﹕256) 穆斯林對其他人的寬容﹑忍耐與克制﹐以求社會穩(wěn)定世界和平﹐這是真心的誠意﹐但維護伊斯蘭真理的正道也是真心的誠意﹔這兩個誠意表明﹐是非不容混淆﹐正邪必須分明﹐堅持以溫和與優(yōu)美的方式勸善戒惡﹐敬畏真主。 穆斯林與不愿意接受和歸信伊斯蘭的人﹐沒有敵意﹐彼此尊重﹐互相永遠友好﹐一切是非由真主裁決和判斷。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人權(quán)宣言在關(guān)于寬容原則問題上說﹕“必須與尊重基本人權(quán)保持一致﹐實踐寬容絕不應(yīng)當誤解為對不正義的行為實行放縱﹐也不是要求一些人放棄或者減弱堅定的信仰。 寬容的涵義是﹐每個人有堅持個人信仰的自由﹐同時允許其它人獲得同樣的自由。 寬容是應(yīng)當承認﹐人類各有不同的面貌﹑環(huán)境﹑語言﹑行為和價值觀這些事實﹐他們有權(quán)保持自己的這些信仰﹐而大家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寬容的意義是﹐誰也不把自己的思想強加于其它人?!?nbsp; 寬容的基礎(chǔ)是﹐承認和尊重所有人的基本人權(quán)﹐基本人權(quán)的內(nèi)容包括思想﹑認識和信仰的自由。全部《古蘭經(jīng)》的啟示和經(jīng)文都是對人的人格承認和尊重﹐先知穆圣(祈主福安之)留下的圣訓中一再告誡﹐穆斯林要排除因為種族﹑語言﹑膚色和文化對其他人歧視﹐全人類有共同的人性﹐在真主面前一律平等。 伊斯蘭國家根據(jù)真主的啟示和圣訓制定的伊斯蘭法制“沙里亞”是對所有的人公正的社會管理原則﹐保護所有人的生命﹑財產(chǎn)﹑家庭﹑榮譽和信仰﹐不許可穆斯林的官員和民眾對不信仰伊斯蘭的民族歧視和虧待。 穆斯林社會從經(jīng)典到法制保證了社會的寬容精神。 真主對他的最后使者指示說﹕“我沒有派你做他們的監(jiān)護者﹐你只負責通知的責任?!?42﹕48) “你應(yīng)憑智慧和善言而勸人遵循正道﹐你應(yīng)當以最優(yōu)美的態(tài)度與人辯論﹐你的主確知道誰是背離他的正道的﹐他的確知道誰是遵循他的正道的?!?16﹕125)至仁至慈的真主不僅教誨他的使者對人類寬容﹐啟示信士的領(lǐng)袖們執(zhí)行寬容法制﹐而且對每一個穆斯林信士都要求寬容待人。 做一個真正的穆斯林﹐必須對所有的人寬容﹐不論他們是否信仰伊斯蘭﹐必須保證伊斯蘭的人權(quán)精神。
《古蘭經(jīng)》說﹕“你們當服從真主﹐當服從使者﹐當防備罪惡。 如果你們違背命令﹐那么﹐你們須知我的使者只負明白通知的責任?!?5﹕92﹔24﹕54) 真主的使者的最高使命也不過是向人們昭告真主的啟示﹐宣傳正道﹐勸導行善﹐“只負明白通知的責任”﹐他不是監(jiān)護者﹐不是監(jiān)督者﹐不是強制推行他的使命者。 真主啟示他的使者對民眾要寬容﹐尊重人格﹐信仰自由﹐“你說﹕‘真理是從你們的主降示的﹐誰愿信道就讓他信吧﹐誰不愿信道就讓他不信吧。’”(18﹕29)
《古蘭經(jīng)》中記載了許多受到真主懲罰的民族﹐如努哈﹑阿德﹑賽莫德﹑魯特和舒阿卜的民眾以及埃及法老。 細讀《古蘭經(jīng)》記載的真實歷史﹐這些人遭受真主嚴厲的懲罰﹐不是因為他們不接受真主使者傳播的啟示和正道﹐而是他們否認真主﹐堅持邪惡﹐為非作歹﹐積存了累累的罪惡﹐罪大惡極不容赦免。 正如現(xiàn)代社會﹐一般的民主國家都對基本人權(quán)做了保證﹐不干涉?zhèn)€人的信仰﹑思想和生活方式﹐但對犯罪行為絕不寬容﹐甚至嚴厲制止和打擊。 歷史上的那些民族控制國家的經(jīng)濟﹐擁有強大的政治權(quán)力和武裝力量﹐當他們違背真主啟示的公正法度時﹐對善良的民眾犯下了侵略領(lǐng)土﹑霸占財產(chǎn)﹑草菅人命的大罪﹐他們因罪而受罰﹐理所當然﹐古今一體。 古代伊斯蘭大學者伊本·泰米亞說﹕“國民無正信﹐國家可以維持正常﹔如果一些人成為壓迫者﹐國將不國。”
《古蘭經(jīng)》的啟示和圣訓都鼓勵穆斯林保持高度的戰(zhàn)斗精神“吉哈德”﹐但是這個精神絕不可誤解為強行推廣伊斯蘭信仰﹐強迫非穆斯林統(tǒng)統(tǒng)入教﹐否則格殺無論﹐這不是伊斯蘭的教導﹐必然是一個愚昧無知的獨裁者或軍閥在欺騙和利用善良而無知的穆斯林為他們流血和賣命。 伊斯蘭的吉哈德精神是與邪惡和社會不公正作對﹐維護正義和公道﹐保護社會安定和信仰自由這些基本人權(quán)。 真主在《古蘭經(jīng)》中啟示說﹕“未曾為你們的宗教對你們作戰(zhàn)﹐也未曾把你們從故鄉(xiāng)驅(qū)逐出境者﹐真主并不禁止你們憐憫他們﹐公平待遇他們。 真主是喜愛公平者的?!?60﹕8)“如果他們與你爭論﹐你應(yīng)當說﹕‘真主是知道你們行為的。 復活日﹐真主將判決你們所爭論的是非?!?22﹕69) 因此﹐吉哈德不是只為傳播伊斯蘭進行的宗教“圣戰(zhàn)”﹐而是為維護正義和人權(quán)為目標的奮斗﹐吉哈德反對壓迫者和暴君﹐保護廣大民眾的利益﹐應(yīng)當是保護寬容的最高形式。 寬容是人權(quán)原則和社會公正的精神﹐寬容的敵人是侵略﹑壓迫和獨裁﹐所有維護正義的人都應(yīng)當為保護寬容的原則而團結(jié)奮斗。
寬容是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也是政治原則。 穆斯林在家庭之中應(yīng)當寬容﹐在社會公眾面前應(yīng)當寬容﹐與鄰里和同事的關(guān)系應(yīng)當寬容﹐清真寺內(nèi)部應(yīng)當寬容﹐穆斯林社區(qū)與非穆斯林人群之間也應(yīng)當寬容。 寬容來自于學習和教育﹐穆斯林認真學習經(jīng)典和領(lǐng)悟真主啟示和圣訓教誨﹐然后堅持宣傳寬容﹐實踐寬容。 在家庭成員之間和社會集團之間都應(yīng)當提倡對話和互相理解﹐穆斯林應(yīng)當服從真主﹐服從使者﹐做到真心誠意的寬容﹐改變穆斯林的形象﹐提高穆斯林社會的素質(zhì)。 寬容不是軟弱和退讓﹐寬容是真主的仁慈和博愛﹐是伊斯蘭勝利的途徑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