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韓可再生能源論壇致辭
追逐采擷陽光的世界能源巨人
——訪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中心主任喜文華研究員
“得陽光者得發展,得陽光者得未來”。喜文華,這位在陽光行業里奮斗了30余載的研究員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明確表示了他對利用太陽能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重要性的深刻認識,這既是他數十年孜孜不倦投身其中的切身感受,也是對太陽能事業的工作態度以及無私奉獻精神的體現。
長期以來,能源短缺問題一直為國際社會所關注。隨著全球人口的增加,能源消耗量不斷升高。在傳統能源日漸緊缺之際,對多種形式新能源的開發研究業已被世界各國所重視。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21世紀全球發展戰略的重要抉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今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下個20至25年中全球15—20萬億的投資需要從傳統的能源方式轉向持續發展的道路。
2007年11月28日,一座由中國政府和聯合國投資5000萬美元的現代化建筑——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在蘭州黃河岸邊正式開建。該中心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在全球設立的第10個技術促進轉讓中心,也是設在中國境內真正意義上的聯合國屬下的第二個國際組織。為了促成國際太陽能中心落戶中國、設在蘭州,7年間喜文華恰似不知疲倦的說客,不厭其煩地奔走于國際社會和國家有關部委。這個中心最后的塵埃落定,其根本源于喜文華通過30年的可再生能源科研與國際合作及科研管理,在國內外建立了廣泛的信息網絡與合作關系,結交了許多朋友,其中不僅有著名的科學家,還不乏政治家、企業家以及社會活動家,得益于他廣泛的聯絡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中國太陽能節開幕式上
寓苦于樂 屢創輝煌
“也許這輩子我比別人苦,但我樂在其中。”與記者交談時,喜文華又一次說到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貧瘠的故里賦予了他吃苦耐勞的稟性、長年的科研求索又錘煉出勤奮好強的性格。1985年10月,在國內太陽能領域已屬領軍人物的喜文華在國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時看到,美、英等西方國家出版的有關記載20世紀重大事件,尤其是科技方面的專著很多,而中國與此相關的卻極少。一些西方國家代表在發言中也對中國的成果不予認可?!澳且豢?,我的心被重重刺痛了:在那一刻,你不再僅僅是代表你自己的一個個體,你身上負載的還有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與榮譽。”在大會發言中喜文華斗膽向與會者聲明,中國人要編寫一部公正記錄20世紀科學與文化方面的大事記。從回國后的第二天起,他就給自己立下誓言,這件事豁出生命也要搞成功!
2001年,300萬字的《20世紀科技與文化大事記》問世。隨后,該專著被學術界評價為“20世紀科技文化的‘資治通鑒’?!?/FONT>
曾有人問喜文華,為將國際太陽能中心設在蘭州,穿棱于國內外進行“游說”的理論依據是什么?他表示,首先要了解并熟知國際上的信息和游戲規則,同時還要具備比較豐富的國際交往經驗,相關的知識背景,正確的談判及表達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他將幾十年的理論和實踐儲備凝結為一整套充分的理由: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經過幾代人、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國際上已有重要影響并已成為國際太陽能研究、示范、培訓的中心之一;把中心設在太陽能資源豐富的欠發達地區,可促進和推動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民提供一個利用太陽能技術改善生態、提高生活質量的示范作用;如果設在紐約、日內瓦或維也納等環境優美、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與大量需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相距太遠,沒有可對接性。2005年12月1日,中國政府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在維也納正式簽字,2006年3月26日,該項目在中國蘭州掛牌。
在中國太陽能節開幕式上
含忍拓荒 成就斐然
近年來,喜文華先后在國內外講學110余次,赴五大洲90多個國家和地區考察、技術合作、學術交流、工作或訪問。采訪中,記者很好奇:風風雨雨30余載,喜文華緣何時時有夢想、每每能成功?他說:“應該說,我是幸運的,而最大的幸運,是遇到了一些燃起我夢想與激情的老師、長者及朋友”。在甘肅乃至中國太陽能領域,喜文華的名字可謂人盡皆知,即使在國際相關領域也是聲名遠播,這不僅僅因為他是我國第一代從事研究太陽能的科技工作者之一,也不單單是他和他的同事們在30年的太陽能領域的鉆研中創造出了眾多個“全國第一”。喜文華國內外講學110多次,赴五大洲90余個國家或地區考察、技術合作、學術交流、工作或訪問。
1978年,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建成。它是我國建立最早的一個綜合性太陽能研發機構。經過30年的探索和努力,在促進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83年,在中國政府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資助下,建成了亞洲最大的“太陽能采暖與降溫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取得應用性科研成果130余項,其中30余項還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世界太陽能的先驅、前國際太陽能學會主席喬治·洛夫教授1983年在該所講學后曾留言道:“……你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你們已經在這里建起了一個太陽能示范基地。我確信,這個基地將對太陽能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世界中心的作用?!泵佤斍翱偨y,人民黨領袖2006年訪問后題詞:“貴所所做的工作為全世界的貧困國家和貧困人民展示了一個利用太陽能改善生活的光明前景,我對你們的精神和成績表示敬意和祝賀!”2007年3月26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干事坎德赫·云蓋拉博士出席“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啟動暨揭牌儀式后,欣然留言:“今天,‘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項目的啟動標志著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與中國共同促進可再生能源事業合作伙伴關系的開始?!?/FONT>
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目前除承擔國家科技863計劃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國際合作等重大項目以及甘肅省重大專項外,還開展了與美、日、德、加拿大、泰國、沙特、巴基斯坦、蘇丹等國政府間太陽能技術合作項目,以及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教科文、環境署、聯合國大學等有關國際組織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的合作。
為外國學員授課
朝陽產業 方興未艾
喜文華談到:全球總能耗的74%來自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近年來,國際上石油、煤炭等各種傳統能源價格飛漲,不僅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成本,而且因為生物燃料(特別是使用糧食生產燃料)問題,還可能引發大規模的糧食危機和集體返貧。國內雪災、地震以及油、電和糧食等價格的上調,讓更多中國的老百姓更加直接而深刻地體會到了能源問題的重要性。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2008年7月在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承辦的“國際太陽能適用技術與南南合作論壇”上指出,太陽不僅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也帶來了能源。大規模利用“今日陽光”是世界能源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有必要也有可能成為世界太陽能利用的大國和強國。這是需要也是責任!
甘肅省雖然是一個欠發達地區,但太陽能、風能資源居全國前列,同時也是我國最早研究、開發和利用太陽能的省份之一。國際太陽能中心在蘭州的設立,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太陽能技術方面提供了一個服務平臺。它將進一步促進太陽能技術和產品的轉讓、研發和推廣,從而尋求更加有效的合作途徑與方式,以推動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太陽能技術與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對喜文華的訪問即將結束,他表示,太陽能事業前景廣闊、充滿希望。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愿與包括港澳臺在內的海內外同仁共同合作,在同一個太陽之下,為實現同一個夢想而努力工作。(香港文匯報記者 穆曉晴特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