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牲節主要儀式有;
(1)會禮。會聚于中心寺或郊野,舉行盛大的會禮儀式和慶祝活動。世界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戒食半日,俟會禮后進食。
(2)朝覲者于12月10日晨射石并舉行會禮后,在麥加附近的米納山谷宰牲。各地穆斯林于節日前備牲,所宰之牲必須健壯,牲為駱駝、牛、羊3種,大戶用駝,中戶用牛,小戶用羊,無力宰牲者免。羊為1人1只,牛為7人1頭,駝同于牛。宰牲肉分為三份,一份留為自用,一份饋贈親友,1份施散窮人。宰牲時必須高念“泰克比爾”(Takbir,即真主至大),宰牲方為有效。教法定為“穆斯泰哈卜”(Mustahabb,即可嘉圣行)。
中國新疆地區突厥語系及其他語種的各族穆斯林特別重視此節日。是日皆盛裝參加會禮,宰牲宴請親友、賓客,并與前來祝賀節日的其他各族人民一起,舉行豐富多彩的文藝聯歡,歡慶歌舞延續數日,故稱為“大爾德”(a1-‘Id al-kabir,即大節日)。通用漢語的穆斯林,是日盛裝赴寺會禮,家中薰香,有條件者宰牲宴請親友,游墳誦經,緬懷先人。有的地區穆斯林還于節日前齋戒10日,與萊麥丹月30天齋相比,少其2/3,故有“小爾德”(al-'Id al-Saghir,即小節日)之稱。這一節日,已成為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10個少數民族的傳統民族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