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在濟南西關聚居的穆斯林,大部分靠勞力糊口養家,所謂做生意者也是小本生意。起五更,睡半夜,勉強度日,家無隔夜之糧。一天勞作回來,再買點面子,買點炭做飯。如果逢陰天下雨,特別是連陰天,就有挨餓之憂了。如果生病長災,那就更雪上加霜了。六十多年前,后街(西青龍街)一帶的貧苦多斯梯有了病災,都去金家藥鋪找金先生。這位西關穆斯林中德高望重的老大夫,不但醫道高明,而且善良厚道,不圖名利,實心實意為街鄰服務。
金先生名為茂范,因耳朵背,人稱金聾子先生。金先生早年從軍,為隨軍醫生,據家中老人講,先生在戰場上忠于職守,不顧個人安危,搶救傷員。一次在炮火中因搶救傷員,被炮彈震倒,所幸無生命危險,卻落了個耳膜震壞而失聰。
金先生耳聾后,解甲歸田,在故里——濟南西關后街開設了一所中藥店。自己坐堂為多斯梯診病。藥店名為“麗生堂”。在后街(原西青龍街)中段偏西路南。窯胡同以東,兩間門頭,旁邊為大門過道,后院為先生住家。因為是南屋,后街地下水位又高,常給人以潮濕、陰涼的感覺。
但金先生對自己的街坊教親卻是一片熱情,對自己的職業一絲不茍。不用病家開口,仔細診脈道出病源,只說得患者點頭稱對,可見醫道高明。先生開藥方仔細認真,抓完藥后,對照藥方仔細核對。有急性子患者嫌太啰嗦,他總耐心說服:“藥不是別的,差一點也不行。”等確認無誤,才讓患者取走藥。
金先生為人耿直,一生清廉,和其他多斯梯一樣過著清貧的生活,但從不和患者斤斤計較,有錢無錢先看病吃藥。他擅長婦科、兒科,更因人品醫德高尚,使人信服,求醫者絡繹不絕。
金先生兩耳實聾,而不影響行醫,必須和患者交流溝通時,有患者口述,先生夫人附在其耳邊大聲復述,等先生點頭算是明白了。因此當時人稱先生夫人是先生的“翻譯官”。
金先生身材高挑,但不胖,白凈面皮,雙眼不大,炯炯有神,戴一副老花鏡,頗有文人雅士之風,讓人望而生敬。老人不茍言談,極可能是失聰所致,但熟悉他的人說,他從年青就如此,只知道讀書。
先生一生為患者消除病痛,直至歸真。至今上了年紀的人提起金先生和他的藥鋪還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