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一名哈馬斯安全人員在加沙地帶遭以色列空襲的現場檢查。
早就聽說巴勒斯坦加沙有一位名叫楊陽(化名)的中國僑民。但令記者意外的是,在以色列27日開始向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空襲的這段時間里,她仍居住在加沙。
29日,通過電話,楊陽向記者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這3天空襲。
“從空襲一開始,我們就不再出門了,每天都能聽到外面傳來的爆炸聲,每一次爆炸產生的沖擊波都會讓窗戶、屋里的家具劇烈震動,幸好我家附近沒有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的機構,不然轟炸也很可能會殃及到我們的住處”。楊陽在電話那頭說。
在嫁給巴勒斯坦丈夫之后,楊陽1994年來到加沙。今年7月,楊陽曾與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到中國生活了一段時間。12月2日,她和3個孩子才再次回到加沙,丈夫則因生意繼續留在中國。
楊陽說,今年7月離開加沙的時候,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已經持續了一年。她走在街頭能從當地人的眼神里感覺到人們對長期封鎖的疲憊和無奈。封鎖同樣對她丈夫的生意影響很大,這也是他們當時決定回中國尋找機會的原因。而當她再次回到加沙時,沒有想到加沙地帶將會面臨更大的打擊。
現在,楊陽在加沙城東地區的住所每天會停電10多個小時,燃氣供應也受到限制。但與許多當地人相比,她的處境還不算糟糕。楊陽說:“加沙地帶北部的一些難民營,平常都會有長達三、四十個小時的停電,沒有干凈的飲用水,沒有像樣的醫療設施,缺乏一切日常生活物資,很難想像他們在空襲中是怎樣熬日子的。”
長期居住在加沙,楊陽本來已經對以軍大大小小的空襲和軍事行動習以為常,但她感覺這次的情況跟以往都不一樣。“我印象里,以前以軍從來沒有對加沙地帶采取這么大規模、持續這么長時間的空襲,”她說。
楊陽說,現在加沙的街道上空空蕩蕩,店鋪也都不再營業。在加沙生活,她平日里就習慣多儲備些食品和物資,這一次楊陽也在家里準備了比平常更多的“給養”。
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楊陽在電話里的聲音并不顯得沮喪。她說,現在除了在中國做生意的丈夫和國內家人每天都給她打電話以外,位于拉姆安拉的中國駐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也每天通過電話詢問她的情況,這讓她覺得并不孤單。
楊陽說,每次接到這些問候,她心里都感覺十分溫暖。有了這些支持,她心里并不害怕,現在她只希望這一切能早點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