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2004年3月21日—2005年3月20日),伊朗經濟運行平穩,國民生產總值較上年度增長4.8%,達13,826,080億里亞爾,人均GDP為2300美元,截至2005年3月20日,外匯儲備為300億美元。截至同期,伊外債總額 達161.92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98.25億美元,中長期外債63.67億美元。未來數年伊朗到期外債情況如下:
2005年 92.54億美元
2006年 22.30億美元
2007年 15.70億美元
2008年 20.20億美元
2009年 19.16億美元
對外貿易在伊朗國民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4 年度,伊朗進出口貿易總額為806億美元,其中對外出口總值440億美元(其中油氣出口364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82%,非石油產品出口76億美元),進口為366億美元,貿易順差74億美元。伊朗經濟對外貿易依存度為41%,伊計劃在“四五計劃”期間將這一數字提高至49%。
截至2005年度一季度底,伊朗現金流通量增長2.7%,貨幣發行增長(M1)5.4%,有價證券(QM)增長7.5%,儲蓄增長4.2%,股票價格指數12423.86,股票交易額19021億里亞爾,股票交易數42.784億股。通貨膨脹率為15.7%,伊朗計劃“四五計劃”目標平均年通膨率降到9.9%。
伊朗金融機構簡介:
(一)銀行
伊朗的銀行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后全部收歸國有,但繼承了原中央銀行對外借欠的全部外債。1981年2月中央銀行取消了原伊朗銀行體制的利率制度,逐漸建立了符合伊斯蘭教義原則的銀行體制。新體制運行以后,逐步償還以前的外債,在穩定貨幣、控制貨幣發行量、抑制通貨膨脹、發展金融市場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伊朗的戰后重建提供了資金來源。伊朗銀行由中央銀行和下屬的主要十家商業銀行組成。從2000年開始,伊朗政府批準可以成立私人銀行,目的是加強銀行間的競爭,提高銀行效益,打破國家壟斷。同時,伊朗一部分現有的國有銀行亦將逐步實現私有化。
伊朗中央銀行 (The Central Bank of Iran):
成立于1960年。根據《伊朗貨幣和銀行法》,央行的主要職責是根據國家總體經濟政策,制定并實施貨幣和信貸政策。其主要職能是.維護國家貨幣價值、維持收支平衡、為經貿活動提供便利和改善國家發展潛力。為了完成上述任務,伊朗中央銀行被授予如發行紙幣和硬幣、監管銀行和信貸機構 、制定有關外匯政策和交易的規定、制定黃金交易規章及制定國家貨幣流動規章等特別權力。作為政府銀行,中央銀行受委托管理政府的帳戶,向政府企業和代理發放大額信貸,授權其他商業銀行經營政府債券銷售及其他合法銀行業務。 現任伊朗中央銀行行長為易卜拉希姆?謝爾巴尼(Ebrahim Sheibani)
伊朗國家銀行(Bank Melli):
國家銀行成立于1928年,已有70多年的歷史,系伊首家商業銀行。1932年成為伊唯一發行紙幣的銀行。其業務主要有:調整貨幣流通、貨幣保值、調整存貸款利率、維持帳戶平衡及監督國家銀行體系等。1961年,《伊朗貨幣和銀行法》出臺及中央銀行成立后,國家銀行的部分職能轉由中央銀行執行,其目前業務主要集中在商業及貿易方面。
伊朗國民銀行(Bank Mellat):
國民銀行是根據1979年12月20日銀行總會的決議以及銀行管理法第17條款的規定,通過合并10家革命以前的私人銀行而成立的。最初股份資本為330億里亞爾。當前股份資本已達到12390億里亞爾。國民銀行是伊朗第三大銀行。
伊朗出口銀行 (Bank Saderat):
出口銀行成立于1952年9月6日,當時在德黑蘭公司和商標注冊局注冊為”Bank Saderat Va Ma-aden Iran”,初始資本為2000萬里亞爾。1952年11月13日正式營業,目前銀行可操作資本達18870億伊朗里亞爾,擁有國內外分支機構共3400家,員工32000名。目前,該行是伊朗營業網點最多、營銷網絡最全的銀行。
伊朗賽帕銀行 (BANK SEPAH):
賽帕銀行成立于1925年4月,同年在Rasht市開業,是伊最早成立的銀行,也是伊朗主要的商業銀行之一。在全國范圍內有眾多分行,并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和羅馬等歐洲城市設有分支機構。
伊朗商業銀行(BANK TEJARAT):
伊朗商業銀行是伊斯蘭革命勝利后成立的首家全額政府股份的銀行,營業范圍包括:開具和經營現金及轉帳帳戶、接受短期和中長期儲蓄和類似的存款,開具保函、在伊斯蘭合同框架內提供銀行信貸服務等。該行目前在全國和世界各地擁有2000多家分支機構,是伊朗首家獲ISO9002認證的銀行,也是唯一一家通過SGB系統實現伊朗全境各網點24小時免費匯款的銀行。在2001年世界2000家銀行中信用排名第278位。
伊朗商業銀行于2003年8月在中國北京設立代表處,正式開始營業,成為目前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華設立分支機構的伊朗銀行。
伊朗福利銀行(Bank Refah):
1960年7月成立。1979年轉為國有商業銀行。初始資金為伊社會保障組織提供的4億里亞爾,2002年增至9600億里亞爾(社會保障組織持其中96%的股份)。現有分支機構1200個,員工8700人。主要業務為伊大眾提供金融信貸服務,特別是為社會保障組織、勞工部、衛生部等部門及其隸屬機構提供信貸服務。現任行長是穆哈默德?塔格希?賈馬利安(Mohammad Taghi Jamalian)。
伊朗出口發展銀行(Bank Tose-e Saderat):
1991年7月成立,初始資金為500億里亞爾,現有資金15450億里亞爾,主要業務是為非石油產品出口及其他經貿活動提供金融支持和信貸服務。現任行長是努魯茲?庫赫扎迪博士(Dr. Nowrouz Kohzadi)。
伊朗農業銀行(Bank Keshavarzi):
1934年成立,已有70年歷史,成立之初名為”農工銀行”,初始資金2000萬里亞爾,主要為農業發展提供信貸,服務項目70余種。該行現有員工11600余人,海內外分支機構1690家,現任行長為拉素羅夫?賈拉爾(Rasoulof Jalal)。
伊朗住房銀行(Bank Maskan):
1939年成立,起初命名為”伊朗貸款銀行”,作為住宅及建筑業的專業銀行,初始資金為2億里亞爾。1980年,該銀行根據伊斯蘭革命委員會通過的銀行管理法,成為伊朗典當行、伊銀行建筑投資公司及全國其他住宅儲蓄貸款公司的聯合體,并由此更名為”住房銀行”,成為建筑行業的專業銀行。1981年成立住宅投資公司,為國民提供了大量的居民住宅。住房銀行在全國有750個分支機構,是伊朗信譽較好的銀行之一。
新經濟銀行(Bank Eghtesa-e-Novin):
2001年由中央銀行批準成立,是伊朗第一家私人銀行,初始資金2500億里亞爾,現已增長至10000億里亞爾。有直接股東1000人,主要集中在工業及建筑業公司,非直接股東150萬人,分支機構67個。現任行長是阿拉布扎德(E. Arabzadeh)。
除上述銀行之外,伊朗還有工礦銀行(Bank Sanat & Madan)和郵政銀行(Bank of Post)等銀行。
(二)保險
伊朗中央保險公司 IRAN INSURANCE CO. (PUB.J.S.) (BIMEH IRAN) :
伊朗的保險業當前由國家控制和監督。伊朗中央保險公司是國家保險業的執行機構,下屬4個保險公司:伊朗保險公司、亞洲保險公司、Alborz保險公司和Dana保險公司。伊朗保險業是非準入市場,所有的生命和財產險均須由中央保險公司指定的保險公司投保。由于國家壟斷保險業,效益低下,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國家對保險業逐步實行私有化。除上述保險公司外,伊朗還有一些保險機構不在伊朗中央保險公司的管轄之下,它們是:
社會保障組織:
這是一家國有公司,為按勞動法所雇用的工人提供補償金。
醫療服務組織:
為那些沒有在伊朗商業保險公司或社會保障組織投保的人提供醫療保險。
農產品保險基金:
1983年建立,受伊朗農業銀行的監督。
伊朗出口保險基金:
受伊朗商業部的監督。
(三)證券交易
德黑蘭證券交易所(T.S.E)(TEHRAN STOCK EXCHANGE):
德黑蘭證券交易所(TSE)是中東地區一個重要的資本市場。在伊朗建立證券交易所的最初想法始于上世紀30年代,當時由國家銀行做了可行性研究。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此計劃中斷。直到1968年,伊朗開始重新實施這項計劃。最初它的經營范圍只限于政府債券和有價證券的交易,隨著資本和各種股票發行的需要,促使德黑蘭證券交易所走向全面的股市交易。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后以及隨后的兩伊戰爭對德黑蘭證券交易所的業務造成很大的沖擊。由于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使對私人資本的需求下降。新的銀行體制建立后,禁止帶息股票的發行,加速了TSE經營狀態惡化,使其經營處于蕭條階段。
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后,政府開始實施戰后重建計劃,制定第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私有化政策第一次在五年計劃中提出。此后,TSE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94年股票交易達到1.492億股,1995年交易增加115%,同期市場資本增加234%,有8億美元的股票進行交易。2002年伊朗股市交易額達28.5億美元,股票價值增長34.69%,股票收入占GDP的13.5%。截至2002底,在TSE注冊的公司有324家,股市資本已達114.397萬億里亞爾,自2003年11月始,外國資本被允許進入伊朗股票及證券交易市場,德黑蘭股票交易所在中東證券市場的領先地位可望得到進一步鞏固。
TSE理事會是股市交易的最高權力機構。理事會由政府官員、私人部門代表和專家組成。中央銀行行長主持理事會的工作。TSE還設有其他機構,如接收委員會、仲裁董事會和經紀人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