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為工作忙找借口不去拜安拉
來源:
時間:2009-02-03
點擊:
我來說兩句
一、上班忙沒時間。這是一部分上班族穆斯林不進寺的理由。是的,我們伊斯蘭教主張兩世 并重,瞻養家屬,維持生計是我們穆斯林不可推卸的職責,努力工作,勤奮生產是無可非議 的。但是,我們還應當明白,記念真主,崇拜真主更是我們穆斯林的天職,是真主造化我們 的因由。我們不能以工作忙為借口,忽視認主拜主。況且真主并沒有強人所難,讓我們承擔 我們能力之外的重負。一天24小時,工作時間只占三分之一,其余時間完全可以抽出一兩個 小時履行我們的宗教職責,認主拜主,為后世的歸宿積攢盤費。
我們在今世忙忙碌碌,東奔西跑,為的什么?無非是為了生活過的幸福美滿。可是我們每個 人都十分清楚,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今世美好生活的享受是會結束的。“梁園雖好,非久居 之地。”我們最終是要離開今世,回歸于后世的。在后世,人則是長生不老的,生活是永 久的。但后世永久生活的幸福與不幸取決于每個人在今世的所作所為。我們不能以今世短暫 的享樂為代價,換取后世永久生活的不幸與苦難,在火獄中永受煎熬。
以上班忙,沒時間為借口,忽視拜主的穆斯林兄弟姐妹們啊!真主在《古蘭經》中早已經諄 諄告誡我們了。真主說:“信士們啊!你們的財產和子女,不要使你們忽略了記念真主,誰 那樣做,誰是虧折的。在死亡降臨之前,你們當分舍我賜予你們的,否則,將來(有)人說: ‘我的主啊!你為何不讓我延遲到一個臨近的定期,以便我有所施舍,而成為善人呢?’但壽 限一到,真主絕不讓任何人延遲,真主是徹知你們的行為的。”(63:9-11)
二、清真寺是非多,還是少去為好。
我們都知道,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人類社會就是在矛盾中生活,在矛盾中發展, 通過不斷解決矛盾而獲得進步的。清真寺也不例外,因為清真寺并不是世外桃源。進寺禮 拜的人來自社會的各個層面。他們的思想境界有高低,文化素養有差異,脾氣性格有區別,
認識問題的方法不一致,因而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與處理方式不可能完全一致,達成共 識。產生矛盾是毫不奇怪,彼此之間發生爭執也是不可能沒有的。問題在于我們用什么態度 來對待矛盾,用什么方法來解決爭執,回避不是解決矛盾的辦法,遠離清真寺這個所謂的“ 是非之地”并不是一種“潔身自好”,“明哲保身”的上上之策,實際上是對自身的一種 最大傷害。因為,為了避免是非而放棄進寺拜主,遠離真主的朝房,遠離真主的教門,那就 是對自己本身的極大不負責任,是對自己本身的最大行虧,是上了伊布利私的當。真主說: “誰舍真主而以惡魔為主宰,誰確遭受明顯的虧折。”(4:119)
正確的態度應當是,來寺里禮拜,把握好自己,不說不利于教門與團結的話,不做不利于 教門與團結的事,不介入與教門無益的世俗瑣事。這才是真正的潔身自好。
三、我不禮拜,也不干壞事,只要心好就行,有些禮拜人,做的那事,還不如我。
持這種觀點的人,我們不知道,他所謂的“心好”是指什么,是心地善良呢,還是指信仰 堅定呢?如果是指前者,那么,這種心腸好,只是作為一個人,應當具備的基本道德,它代 替不了穆民的信仰(伊瑪尼),代替不了禮拜、封齋等這些主命的功課。
如果這種心好指的是信仰,那么,這種說法也是不正確的。信仰真主是五功之首,是教門的 基礎,在信仰這個基礎上,還有禮拜、封齋、朝覲、納天課等主命功課必須履行。穆圣說: “伊斯蘭建立在五件基礎上,作證真主的獨一,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履行拜功;繳納天 課;朝覲天房;在萊買丹月封齋。”
信仰與禮拜等善功的關系,猶如一個人的靈魂與肉體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光有 靈魂而沒有靈魂的載體——肉體,不成為一個人。沒有靈魂,只有肉體,那只是一個臭尸體 。真主在《古蘭經》中指出,沒有信仰 (伊瑪尼)的人后世不得脫離。雖有信仰而沒有干善功者,其信仰在后世對他毫無作用。真主 說:“你的主一部分跡象降臨之日,凡以前未曾信仰主,或雖信仰主而未履行善功的人,在 那日,即使信仰主,也無益了。”(6:158)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所謂“心好”,就可以放棄拜功,遠離真主的教門,遠離清真寺,脫離 穆斯林大眾,穆圣曾說過,離群的羊羔最容易被狼吃掉。
四、至于對某些常禮拜的人言行不端有看法,因而對清真寺敬而遠之,也是不應該的,我們看一個人,不能“管中窺豹”,以點代全,應全面正確地看待,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 以一時一地的某一次言行否定一個人的一切,“人無完人,金無足顯,”凡是人都會犯錯誤 ,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進寺禮拜的人同樣如此。我們應當看到,這些進寺禮拜的人 ,在對教門的認識,對拜功重要性的理解方面,已經走在我們前頭,他其碼知道真主的命令 是不可違抗的,拜功這件主命是不可輕易放棄的。他知道自己是個回回穆民,而回回穆民就 要認主拜主,就要進寺禮拜。
至于其他方面的不足,則會隨著教門知識的增長,逐漸完善。因為清真寺就是一個大學校, 穆民在清真寺里除了拜主之外,還要接受教門知識的熏陶。在古蘭、圣訓陽光雨露的滋潤下 ,人們的思想境界會不斷升華,道德修養會逐漸提高。不良言行會逐步得到糾正。
所以,我們應當正確對待常禮拜的人不要用過高的標準要求他們。我們應當持對自己負責的 態度,歸回在清真寺里,歸在真主的教門之中。
同時,我們常守拜功的人,也應當明白,我們伊斯蘭教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宗教,而且也 是一種美好、高尚的生活方式。它要求我們每個穆民穆斯林,不但要虔誠地履行宗教功課, 認主拜主,遵行主命,遠離主禁,多干善功,而且要求我們在社會生活中,在與人們的社會 交往中,要成為一個有修養、有道德、有禮貌的人,一言一行,舉手投足,無不體現伊斯蘭 精神。
如果我們對這一點認識不足,認為教門就只是禮拜、封齋……。只要進了寺,禮了五番,就 算有了教門,就把一切都包括了。因而不重視自身的學習,不注重思想意識和道德修養的提 高,言談放肆、出口傷人、舉止粗魯、毫無修養。這樣的話,無形中就會給外界人造成一種 不好的印象,提供一個錯誤的信息,使他們誤認為“禮拜人都是這種低素質的人,我們不禮 拜,還比他強。”這就大大地傷害了我們的教門,貶低了我們穆斯林的形象,這不得不 引起我們熱愛伊斯蘭教的每個穆斯林的高度重視。決不可調以輕心。
五、進寺禮拜的人,都是吃寺里的乜提的。
持這種看法的人,對清真寺太缺乏了解了。清真寺本身不是一個經濟實體,除過少量的“ 臥格夫”房產的租金收入外,沒有什么經濟收入,清真寺的經濟來源自古以來就是以穆斯林 群眾的自愿出散的乜提為主。在穆斯林社區,一座座宏偉壯觀的清真寺,哪一座不是靠高目 們的乜提修成的,寺里的阿訇、滿拉,哪一個不是由高目們的乜提供幫的,寺里的日常開支 、煤、水、電費……,哪一樣不是由高目們施散的乜提來支付的。進寺禮拜的人,他們絕大 部分都是抱著一顆“伊赫倆蘇(虔誠)的乜提來認主拜主,扶持伊斯倆目教門的,他們是清 真寺的骨干力量,基本高目,給寺里出的乜提,是這些人最多,他們的教門素質較高,他們 都明白“只能給寺里出,不能從寺里往回拿。”
清真寺管委會的委員,絕大部分都是坊上教門上上緊,熱心為伊斯倆目教門,為穆斯林群眾 服務的人,他們在高目中間比較有威信。這些人除了干好自己本身的功課外,義務為清真寺 服務。對于他們在工作中的偏差,我們大家要諒解他們,理解他們,要善意地對待他們,支 持他們的工作。不要道聽途說,對他們作這樣那樣的猜測,打擊他們的積極性。真主在《古 蘭經》中告戒我們說:“信士們啊!你們應當遠離許多猜疑,有些猜疑,確是罪過。你們不 要互相偵探,不要互相背毀,難道你們中有人喜歡吃他的已死的教胞的肉嗎?你們是厭惡那 種行為的。你們應當敬畏真主,真主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49:12)
穆斯林兄弟姐妹們!無論是因為什么原因,諒解也好,不理解也好,遠離清真寺,不進寺禮 拜,對每個“信主獨一,信后世復生”的穆民來說,都是不可取的,是極端錯誤的,我們應 當以真主的教門為重、以古蘭、圣訓為準繩,用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來思考問題,處理問 題,正確對待清真寺,正確對待自己,處理好今后兩世的關系,獲得兩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