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內,中國奶制品中大多檢出了苯甲酸。研究人員表示,盡管苯甲酸含量尚未超過世衛組織的每日允許攝入量推薦值,但其對嬰幼兒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響值得關注。
在最新出版的國際期刊《食品管理》上,廣州市食品工業衛生檢測所戚平等研究人員對中國乳制品的苯甲酸含量進行了分析。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期間,研究人員從廣州商店和超市購買了142份乳制品,其中包括巴氏消毒奶、超高溫滅菌奶、普通奶粉和嬰幼兒配方奶粉。142份乳制品樣本中,有109份檢出苯甲酸,含量從0.51毫克/千克到110毫克/千克不等。情況最好的是巴氏消毒奶,24份產品僅有11份檢出苯甲酸。而普通奶粉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檢出率,分別高達87.1%和85.7%。
研究人員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巴氏消毒奶在低溫下儲存,且儲存時間短,不利于苯甲酸的出現。
戚平說,檢測的所有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都不高,“說明不是廠家人為添加”。
他推測,乳制品中苯甲酸的來源可能與環境因素、生產過程等有關。例如,汽油不完全燃燒等環境污染,最終也會在自然環境中形成苯甲酸;奶牛養殖中飼料和獸藥的濫用,也可能帶來苯甲酸。
戚平強調,根據檢測情況,中國乳制品的苯甲酸不會對公眾健康產生影響。即使是食用苯甲酸含量最高的那種嬰幼兒配方奶粉(88毫克/千克),也不會超過世衛組織推薦的每日允許攝入量(5毫克/每千克體重)。
但他同時指出,苯甲酸對嬰幼兒等特殊人群的長期健康影響值得關注。
○新聞名詞
苯甲酸 食品工業中常見的一種防腐保鮮劑,但乳制品中不允許添加。一般情況下,苯甲酸被認為是安全的。但對包括嬰幼兒在內的一些特殊人群而言,長期攝入苯甲酸也可能帶來哮喘、蕁麻疹、代謝性酸中毒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