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居住著大約800名中國人,但用巴基斯坦當地一位政治家的話說,在北部200萬人口中,大約有26%的家庭都有中國血統或者中國親戚,因此無論從地緣上還是從感情上,這里在巴基斯坦都是距離中國最近的地區。
“環球時報”記者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走訪了20多個家庭,深深感受到他們濃厚的中國情。這些華人熱愛祖國,也熱愛巴基斯坦;向往祖國,卻能融入巴基斯坦社會。他們的生活在海外中國人當中不算是富裕的,但對祖國的歸屬意識卻是十分明顯的。純樸善良加上在上生意上的誠信和精明,他們形成了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受到當地政府尊重的一個特殊群體。
被稱作“中國人”
靠近北部的吉爾吉特與巴基斯坦其他地方不同,這里的居民幾乎沒有巴基斯坦主流民族的特征。也許是由于民族和睦的因素,這里的維吾爾族同胞從來沒有被歧視的感覺,相反多數維吾爾族人和塔吉克族人都被冠以“中國人”的稱號,而他們在當地進行身份證登記時侯的祖籍也注明是中國人。
現年77歲的阿克巴爾汗是記者采訪到的最年長的華人,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里的移民大概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新中國成立前,他們從新疆來到英屬印度的吉爾吉特,通常在印度做生意,住在驛站;還有一批人是為了朝覲。由于交通不便,當時去朝覲需要一年,許多人就在這里中轉。由于氣候原因和地理阻隔,很多人便在這里定居”。
很多做中國生意
維吾爾族華人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雖然人數不多,但口碑很好。多為當地買賣人,在吉爾吉特市的大街小港,到處可以看到維吾爾族人經營的商店,有的賣綾羅綢緞,有的賣中國器皿。另外,很多人從新疆進貨,或者將中國的技術和手藝帶到吉爾吉特。
記者走訪了一位維吾爾族牙科醫生穆罕默德·阿里。他和女婿艾尼瓦爾江一同開辦了一個診所,每天10到15個病人,他的牙科醫術是從中國學的,甚至牙科治療儀器都是從烏魯木齊進口的,因此被人認為是中國牙科,當地巴基斯坦人更樂于接受中國牙科技術。他還經?;匦陆畬W習和進修。
努爾·穆罕默德江是一位退休卡車司機,1952年騎著馬翻山越嶺來到吉爾吉特。他在當地口碑很好,北部的人都很尊敬他??龉烽_通后,他是自1982年到1986年在北部地區唯一獲準開車載客去中國境內的人。他現在自己搞長途客運,擁有7輛中巴,還經常把遇到困難的人接到自己家里住,為中國移民贏得了聲譽。
維吾爾族華人、著名攝影師克里木江是巴基斯坦攝影協會的會員,曾為前總統穆沙拉夫和前總理理貝·布托等拍過照,自己有一個小影樓。55歲的阿哈巴·賽義德·阿不杜·賈帕爾生于新疆莎車縣,懂一點漢語。他是1967年和父親、母親、兩個妹妹到到吉爾吉特的。他開始在這里做瓷磚生意,四個兒子都是生意人,其中兩個兒子做手表生意,有9個商店,還是瑞士表的代理商。
可以說,維吾爾族華人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商業經營已經成了當地商業網點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祖國歸屬感很強
當地維吾爾族和塔吉克族華人既保留了本民族傳統,也融人了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純樸善良的的民風。雖然都是巴基斯坦國籍,但他們基本沿襲著中國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連招待客人的器皿和食品也都是維吾爾族的。
前文提到的阿哈巴每年去中國兩次。他經常向當地的維吾爾族人講中國的變化和發展。他說,“這里的人祖國歸屬感很強,雖然沒有中國國籍,但覺得自己是海外中國人。我在喀什有親屬,妻子在英吉沙也有親屬?!?/P>
阿赫特江兄弟四家住在一起,共有后代11人,除了一個弟弟娶了當地媳婦外,其余3兄弟都是找的當地維吾爾族華人姑娘為妻。38歲的塔希爾江對記者說,“子女們已不會說維語和漢語,只會說當地語言。但孩子們自幼聽大人們講,他們的祖先是中國,來自中國新疆和田。他們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的后裔?!彼麄兌枷M淳S吾爾舞蹈,但是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目前看不到中國新疆的維吾爾語電視節目。
克里木江先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的家鄉在中國新疆。新疆的交通變化很大,過去凈是馬車,現在出租車多了,高樓大廈也多了?!笨死锬窘壬恢惫膭钭约旱淖优畬W習漢語和維吾爾語,并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和技術。他說:“巴基斯坦的維吾爾族后裔不愿選擇去歐美學習,首先是經濟原因,其次是情感。中國在巴基斯坦人民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我們因此也在這里獲得了尊嚴和威信。由于過去邊界封閉,人們認為我們就是中國人,現在因為邊界通道打開,巴基斯坦人知道了什么事真正的中國,我們也成為中巴友誼的橋梁和紐帶?!?/P>
祖國沒有忘記他們
祖國沒有忘記當地的華人華僑。中國駐巴大使館委托中國路橋集團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喀喇昆侖公路改擴建項目中聘用當地維吾爾族華人。另外,使館還特意為北部地區維吾爾族華人爭取到中國新疆大學的獎學金。
北部華僑協會會長阿卜杜·阿齊茲激動地說:“中國政府首先承認我們是華僑和華人,我們也有了歸屬感和祖國意識。尤其是與使館的關系密切,使館知道我們的安危和冷暖。我們與新疆政府和中國大使館都保持聯系,而且這個協會因為有了中國大使館的支持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尊重。中巴關系好和中國發展強大后,在這里經商的中國人更加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