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城鄉實現了免費,以違規收取擇校費為背景的擇校卻多年來高燒不退。”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監察廳副廳長孫繼業近幾年每年兩會都會特別關注中小學擇校問題,今年也不例外。
部分代表委員提出,目前我國已基本實現人人有學上的目標,但離人人上好學還有一定距離。擇校熱已經從初中、小學蔓延到了幼兒園,成為我國義務教育免費后,危害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一顆毒瘤。
相隔百米兩重天,家長能不擇校?
在我國的很多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人們經常能發現這樣的奇怪現象:兩所小學(或者中學)也許僅僅相隔百米,但其中的一所因為占據了優質教育資源被稱為“牛校”,在每年大筆收取動輒數萬元擇校費的“支援”下,校園優美、學生爆滿、教師高薪;而另外一所學校卻由于是所謂的普通校,校舍凋敝、教師無奈,不用說幾乎沒有擇校生,片區內的學生還在不斷流失。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教授王玉鳳說:“同一座城市甚至相隔百米的學校冰火兩重天的差距,所反映出的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也是教育體制改革中一個長期沒有得到有效破解的難題,這正是擇校熱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全國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學校長李文閣一直在關注擇校現象,他發現盡管法律明令禁止,但是近幾年“擇校熱”現象愈演愈烈,已經形成了從幼兒園、小學、初中一直到高中的完整鏈條。他說:“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誰都想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上好學,只要學校的差距存在,家長就會不惜代價,調動一切關系去擇校。”
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現象由來已久。前些年,不少地方設立各種實驗小學、實驗中學,有關部門不斷扶持這些學校,并給師資等優惠政策,集中力量建設了一批名副其實的“重點校”。再比如示范高中政策,“只要評上示范性高中,地方政府增加投資,硬件越來越好,好老師也紛紛往里面擠,而那些普通學校的實力就進一步削弱。”李文閣說。
在這些特殊政策的刺激下,教育差距日益拉大,即使在同一城市,一條馬路之隔的兩所學校,辦學條件、師資水平、教學質量也可能會有天壤之別。
有的代表委員認為,近兩年,教育資源增量能夠基本做到均衡化配置,但是存量資源的均衡并不容易。比如,為解決弱校師資問題,有的地方曾對校際間教師流動嚴格凍結,強調城市重點學校不允許到邊遠學校調老師。不過,行政命令難抵“市場規律”,只要校際差距、城鄉差距存在,教育資源的“天平”就會發生“傾斜”。
“擇校費”已成滋生腐敗的溫床
公辦名校打著“捐資助學”的旗號收取巨額擇校費,政府部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予以默許,使擇校現象愈演愈烈。盡管近幾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都對擇校費提出質疑,但很少見到政府部門和學校進行正面回應。擇校費用途成為一個陽光下的灰色地帶。
李文閣說,擇校費在各地的標準不一,經濟發達地區中小學擇校費通常高達兩三萬元,,而同一所學校擇校費收多少可以有一定彈性。由于家長的社會關系、領導批條分量、學生分數不同,擇校費的標準還會有高低差別。也有的地方不收擇校費,家長憑借關系找批條擇校,更加助長了教育不公和社會不公。
李文閣說,也有很多“條子生”交的擇校費被中間的“學托”賺走了,“敗壞的卻是學校的名聲”。
“更為嚴重的是,擇校費已經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王玉鳳說。 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南門外小學原校長姚桂香就是“栽”倒在了擇校費上。姚桂香所在的那個小學是一個“重點”,眾多學生家長有求于她。她當了3年校長,竟個人斂得錢財160多萬元,最后被終審判刑11年。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監察廳副廳長孫繼業認為,盡管各地的“擇校費”都屬于法律明文禁止的亂收費,但學校對這筆錢既不進行財務公開,也沒有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和審計,成為一個難以監管的黑洞。
別讓違規的擇校費“尾大不掉”
部分代表委員認為,我國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城鄉免費后,對于促進教育公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上學難的問題基本解決,但如何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好學,促進教育均衡科學發展問題,更加凸顯出來。
部分代表委員一致認為,政府部門對政策執行不力、監管缺位是擇校現象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能否治愈擇校頑疾,考驗的是政府決心。近年來,部分城市采取教師輪崗、名校連鎖、電腦派位等措施,在一定區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擇校風。只要政府及教育部門正視這一問題,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各項規定,增強政策執行力,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可以逐步實現。 王玉鳳認為,由于校際間、地區間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的情況不可能在短期得到有效解決,也不能對全國或某一地區的教育資源按計劃體制實行“一平二調”,搞絕對平均。因此,現階段只能追求相對公平,逐步縮小同類學校之間的差距。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建議,政府實施均等化的公共教育經費撥款制度,并把各級政府推進教育公平的努力程度、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努力程度納入考核體系。據了解,目前山東正在實施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爭取用5年時間,使全省中小學都達到標準化水平。隨著教育資源的均衡化配置,逐步消滅擇校現象存在的土壤,讓每個孩子都有平等選擇和享受教育資源的機會。
孫繼業委員認為,在實現義務教育免費后,政府要下決心盡快終結擇校現象,不能讓擇校以及明顯違規收取的擇校費“尾大不掉”,只有這樣,才能辦成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真正實現教育公平。“但愿明年這個話題不再成為熱點。”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