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形勢的發展,本市清真副食品傳統供應模式越來越顯示出弊端,必須在體制、制度上創新政府的調控手段,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政府職能的轉變。本文就政府對清真食品行業扶持應由政策優惠轉向購買服務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議。
一、政府購買服務的制度環境已經成熟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情況下,政府通過國有企業實施其社會職能的內外環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20多年來,通過政府職能轉變,政企分開得以成為現實。現代企業制度的推進,國有企業已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同時,大量多種所有制的企業蓬勃發展,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量民間資本進入本市的清真食品行業,使這一行業內各種經濟成分的企業得到了極大
的發展。在清真牛羊肉生產、批發、零售,以及清真餐飲等行業中,形成了國有和民營互相競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政府購買服務的必要性日益凸顯
對少數民族居民清真食品“保障供給”的傳統模式,是把國有企業作為供應的主渠道。為了使國有企業能夠長期地承擔這一職能,政府制定優惠政策向國有企業“輸血”,其負面影響不可忽視。一是政府對一部分企業財政撥款,事實上造成了對另一部分企業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其二,長.期靠財政優惠政策生存的企業,將會逐漸地喪失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其各項機制一定會弱于靠競爭而發展起來的企業,同時,也使這些企業缺乏積極尋求
變革的內生愿望。
三、政府購買服務體現公平競爭原則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今天,政府對清真副食品行業的管理,在體制上要尋求新的突破。建議將政府原來出于民族政策的需要,以財政優惠政策的方式,要求國有企業承擔少數民族清真食品供應的模式,轉變為通過招標的方式向各種不同所有制的清真食品企業購買服務。其產生的積極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維護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會公平原則,使各種不同所有制的企業都能夠通過優化自身的管理,公平地參與政府所購買服務項目的競爭。二是政府以比服務、比質量、比管理購買公共服務,不僅可以確保黨的民族政策的實施,也確保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務的質量。另外,還將吸引更多的民間和國際資本進入這一領域。三是通過政府服務項目的競爭,促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使之成為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四是政府購買服務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大體現,使政府真正成為名符其實的裁判員,從而以更加公平公正的身份為少數民族提供公共服務。五是政府購買服務的資金大大低于原來供養國有企業的資金。從本質上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向少數民族提供清真食品本身應是一種市場行為,由供需關系決定。政府購買服務的公共財政資金,只是對在市場中能夠向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企業的一種補充和獎勵,而不能夠以此依賴政府所提供的財政資金而生存。因此,政府購買服務不僅是政府轉變職能的需要,更是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四、政府購買服務有利于促進培育本市清真龍頭企業
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有利于這一行業制定標準和規范,并通過標準化和規范化,樹立起標志性的典型企業。同時,也有利于利用政府購買服務這一資源,促進這一領域中的各種不同所有制企業通過公平的競爭,與國內外資本實行資產重組,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也可以連鎖加盟的方式,使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管理全面提高,促進各種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健康發展;促進形成從生產、加工到批發和零售的現代供應鏈,在競爭中培育起本市清真行業的強勢龍頭企業。
五、實施政府購買服務的及幾點建議
政府按照黨的民族政策,向廣大少數民族居民提供清真食品保障的公共服務職能,以向社會購買服務的形式來得以實現,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因此,根據上海的特點,特考慮設計一條合適的路徑,并提出如下對策措施與建議:
l、政府應制定本市清真食品行業購買服務的具體實施辦法,使政府在清真食品行業購買服務有章可循。
2、政府在制定清真食品行業購買服務的規范、程序和管理辦法,以及支付標準的同時,應建立由主管部門和監察部門合而為一的監督機制。
3、盡快推動建立清真食品行業協會,并支持行業協會建立涵蓋生產、加工、運輸、零售等環節,以及產品本身和加工零售的場地等要求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為政府在清真食品行業購買服務提供依據。
4、清真食品行業購買服務應有財政配套支持。依據有關規章,政府設置專項資金帳戶用于清真食品行業購買服務,以地方預算的方式,對中標的購買服務方在規定的服務年限內予以劃撥,并由政府對清真食品行業的隨機性財政劃撥轉變為制度性的支出。政府購買服務的專項資金必須專款專用。
5、政府應設立清真食品行業購買服務的專家評定組。評定組由政府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消費者代表等組成。
(作者為市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本市清真副食品供應情況”課題組成員、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