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Mahmoud Ahmadinejad) 1956年出生于伊朗北部塞姆南省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一名鐵匠。大學時代,他就讀于德黑蘭工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并于1997年獲得交通運輸工程博士學位。兩伊戰爭期間,艾哈邁迪-內賈德曾在伊朗革命衛隊服役。艾哈邁迪-內賈德早年就步入政壇,曾任西南部庫爾德市市長顧問。20世紀90年代,他擔任西北部阿爾達比勒省省長,任內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模范省長。2003年4月當選為德黑蘭市市長。他還是伊朗“伊斯蘭工程師協會”的成員。2005年6月當選伊朗總統。同年8月就職。2009年6月獲得連任 。
艾哈邁迪-內賈德作風低調、樸實親民、勤儉廉政,深得廣大普通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支持。在擔任德黑蘭市市長期間,他采取措施改善德黑蘭的交通狀況,并穩定了該地區的物價。
艾哈邁迪-內賈德屬于伊朗伊斯蘭革命后的第二代。在政治上,他堅持“維護伊斯蘭價值觀”的立場。競選期間,艾哈邁迪-內賈德一再重申,一旦當選總統首先要做的就是切實維護國家法律和宗教習俗的尊嚴。在選舉中獲勝后,艾哈邁迪-內賈德發表聲明說,他將致力于建設一個“現代和進步”的伊朗,使伊朗成為“伊斯蘭世界的典范”。
在經濟上,艾哈邁迪-內賈德強調,國家資源不應當過分集中于政府手中,應當交給人民用于推動國家發展。他認為,目前伊朗對私有化的理解不全面,私有化并不意味著要出售國家財富。艾哈邁迪-內賈德還強調社會公正的重要性,認為社會公正問題應當是國家經濟發展計劃的核心。
在對外政策上,艾哈邁迪-內賈德主張發展“公正的國際關系”,主張所有國家一律平等,伊朗愿與世界上所有國家發展關系,特別是發展與周邊國家、伊斯蘭國家的關系。關于伊美關系,他認為,只要美國對伊朗采取敵視態度,伊朗就不會、也沒有必要改善與美國的關系。
在核問題上,他強調伊朗擁有掌握和利用民用核技術的權利。他表示要堅決維護伊朗自己的利益和立場,決不屈服于外來壓力,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他同時表示,伊朗沒有研制核武器的企圖,并愿意與歐盟通過真誠的對話來解決矛盾和分歧。
2008年9月,艾哈邁迪-內賈德出席北京殘奧會開幕式及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