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倆目”(祝安辭)是穆斯林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見面時最常用的祝安問候用語,中國穆斯林稱“祝安辭”為道色蘭或說“賽倆目”。
全世界穆斯林無論日常生活中使用何種語言,“祝安辭”一律使用的是阿拉伯語。“賽倆目”的全文是:“按賽倆目阿來庫姆”,或“安賽倆母阿萊昆”,意為“真主的安寧在你們上”,或省略冠詞說“賽倆目阿來庫姆”也可,答辭為:“我爾來庫姆賽倆目”,意為“真主的安寧也在你們上”,答辭還可再增加道:“我來哈買囤拉希,我白來卡土胡”,意為“和主的慈憫與吉慶”。其中人稱代詞不論人數多少,都按阿拉伯語習慣用復數“你們”,以示尊重。伊斯蘭教認為,在“賽倆目”中復數“你們”,指的是人和左右記錄善惡的兩位天仙。
真主說:“有人以祝詞祝賀你們的時候,你們當以更好的祝詞祝賀他,或以同樣的祝詞回答他。真主確是監察萬物的。”(2:86)據說,真主創造仙筆時,真主對仙筆說:“你寫清真言。(即: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當仙筆聽到穆圣的名字,就立即向真主叩頭說道:“贊頌仁慈的主清凈!我的主啊,我知道你的大名,而穆罕默德是誰呀!你怎么讓他的名字和你的尊名相連在一起呢?”真主說:“仙筆啊!你應看守禮貌,指著我的尊貴和偉大發誓,我創造世界萬物只是為了喜愛穆罕默德”。于是,仙筆因提及穆圣之美名而裂開,說道:“主的使者啊!祝你平安!”當時還沒有回答“賽倆目”的人,故真主答道:“我的平安慈憫和吉祥是在你上。”所以道“賽倆目是圣行,回答“賽倆目”則是主命。據宗教學家傳說,伊卜拉欣及其妻晚年得一“圣子”,天仙曾預先向他說“賽倆目”。此后,人們便仿此而行,見面時以說“賽倆目”互致問候,到穆圣傳教時期,說“賽倆目”才得到普遍重視。
關于致“祝安辭”之尊貴,真主曉諭道:“信道而且行善者,將蒙主的允許而進入那下臨諸河的樂園,并永居其中,他們在樂園里的祝辭是‘賽倆目”’(14:23)。穆圣說:“你們欲進樂園,必須信仰,欲信仰,必須互愛。我愿指示一事,你們實行,即能互愛,那就是相互之間,傳播‘賽倆目’”。又說:“世人啊!你們傳播‘賽倆目’,給窮人食物,你們在人們沉睡時夜間禮拜,這樣你們就能進樂園。”一個人詢問穆圣,伊斯蘭教哪件功修最好?穆圣說:“給窮人食物,向認識的人和不認識的穆斯林道賽倆目”,“最先道安者,最接近真主”……等等。縱觀上述經訓,可見說“賽倆目”回賜之巨大。
穆斯林見面,無論男女老幼,即使夫妻間都應道“賽倆目”,不管是誰先說“賽倆目”均可。按伊斯蘭教禮節習慣是:年幼者先向年長者說“賽倆目”,客人先向主人,男人先向女人(此指有骨肉關系的女人,否則不必說賽倆目),知識少的人先向知識多的人,少數人先向多數人,后來的人向先來的人,行走的人先向坐著的人,騎乘者先向步行者,從外地回家的人先向家屬,探望墳墓者也要向墳墓的亡人默道“賽倆目”。如果有人向你自己說“賽倆目”,你就應當立即回答“賽倆目”,勿拖延,這是個人主命,否則有失禮貌。若不回答,不僅失禮,而且還將遭受天仙的詛咒。如果一個人向眾人說“賽倆目”,這時回答“賽倆目”就成了副主命,全體人都可回答,至少有一個人回答“賽倆目”。若兩人同時說“賽倆目”,都當回答“賽倆目”。
說“賽倆目”是為了尋求回賜,避免傷害,應莊重行事,故有些場合不宜說“賽倆目”:(1)有人正在誦念《古蘭經》不宜打擾;(2)在水房中赤體沐浴時不宜說賽倆目;(3)在念“幫克”(召喚禮拜詞)、念“伊嘎埋”(成拜詞)時不要道“賽倆目”;(4)在廁所及其污穢處不宜說“賽倆目”;(5)不要給正在審判犯人的法官說“賽倆目”;(6)也不能給正在禮拜的人或正在講課的教師說賽倆目。這時不便回答。有人傳說沒有大凈的人不能說“賽倆目”,此乃無稽之談,是一種不正確的說法。穆斯林見面互相祝安,此中意味著團結和平之意,教法上并沒有以身凈為說“賽倆目”條件之規定。
伊斯蘭教是和平的宗教(2:208),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安居樂業地過上“平平安安”的日子,每個人都向往著社會安寧,國家太平,然而這種愿望怎樣才能實現呢?一句話,只有人類都來信仰全能偉大的安拉,并服從他的意志,聽從安拉的命令和禁止,抱著和平相處的態度,并傳播“賽倆目”(和平)。那么,我們就會今后兩世得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