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月再次從湟水河冉冉升起時,整個西寧城的各個清真寺的“邦克樓”上傳來的“蘇賴”聲,告訴人們,“開齋節”到了。
開齋節里穆斯林會為慶祝一年一度的齋月的結束而舉行盛大會禮和其它慶祝活動,活動一般為三天。開齋節從第一天的拂曉就熱鬧起來。西寧的穆民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庭院內外、巷道廁所。成年穆斯林個個都要洗大凈、沐浴凈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小孩子也把臉洗得干干凈凈,頭發梳得光光亮亮的。早晨八點以后,穆民們腋下夾著小毯子或小拜氈,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東關清真大寺參加會禮。而婦女們一起床就開始準備豐盛的飯菜,等候親戚朋友們的光臨。
會禮前,穆斯林群眾都要按照家庭人口多少計算,舍散“菲圖爾”錢,即交納開齋捐。在穆斯林看來,封了一個月齋,不交“菲圖爾”錢,便失去了齋戒的完美性。
會禮開始,圍繞著西寧東關清真大寺,東起西寧大廈,西到湟光的道路上鋪滿了五顏六色的禮拜毯,成千上萬的穆斯林齊整整地面向圣地麥加“克爾白”(即天房)方向跪拜,聆聽阿訇誦讀《古蘭經》,講解齋月的尊貴和封齋的意義,聚禮的神圣,而后禮拜,感念真主的襄助,祝愿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家庭和睦。無論刮風下雨或炎炎烈日,沒有人會中途退場。至此,開齋節的喜慶氣氛達到高潮。
會禮結束后,人們回到家中給族中的長輩道“色倆目”,以示節日的祝賀,并祝老人健康長壽。在全家人互致節日問候的時候,桌子上已經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食品:形狀各異、香氣四溢的“馓子”、“翻根頭”、“花花”、“油香”,還有各色瓜果,令人垂涎。不一會兒,酸辣里脊、燒羊筋、糊羊(牛)肉、手抓羊肉、高蝦湯、蘇合丸、炒雞肉、肉炒蘭片等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也被端上桌。說說笑笑中,全家人圍坐一起開始享用這喜慶的一餐:孩子狼吞虎咽地吃著,老人細嚼慢咽地品著,男人們爽朗開懷地笑著,女人們細聲慢語地聊著,展現了一個典型西寧穆斯林家庭的和睦與幸福。開過齋后,便上墳悼念家族的亡人,以表思念之情,同時警醒活著的人要用生活體驗去理解伊斯蘭教的人生哲理——“為今世和后世而耕耘”。
節日的三天里,穆斯林聚居的街巷、村莊里,人人攜帶禮物串親訪友,家家備下美食迎接客人。人們見面互道“色倆目”,共祝平安。席間開懷暢談,交流感情,充滿著互尊互敬,團結友愛的氣氛。
齋月里的穆斯林恪守教規,同時更多地發揚了穆斯林社會的優良傳統,將信仰、宗教功課與社會義務兼顧,朝著成為一名完美信仰,關愛他人與社會,追求兩世吉慶的虔敬穆斯林的方向不斷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