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認識中國品牌
8月舉行的2009中國(青海)國際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覽會,是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聯合青海省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國際清真食品用品展。有來自法國、捷克、美國、土耳其、伊朗、馬來西亞等24個國家和臺灣地區的116家境外企業參展,展位達170個,同時國內也有22個省區市的530余家企業參展。為期4天的展會,吸引了近16.4萬觀眾,80余家中外企業簽訂了貿易投資合同和協議,簽約項目135個,合同協議資金達3.82億美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張偉表示,“國際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覽會已經成為國際清真產業的知名展會,將成為各穆斯林國家和地區企業把握中國商機的有效平臺,也將為中國的清真食品用品產業發展帶來廣闊舞臺。”
糧油、肉食、海鮮、蔬果、乳制品、茶葉、速凍食品、民族工藝品、服裝等500多種展品琳瑯滿目。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認識了伊利、月盛齋、科爾沁牛業、康師傅等一大批國內知名清真食品企業和品牌。同時舉辦的第二屆西寧清真食品節,以家庭烹飪比賽、清真食品制作品嘗、文藝演出等方式,豐富了展會內容。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記者從國家民委了解到,目前全國有清真食品定點生產企業541家,占全國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的30%,涉及清真肉制品、乳制品、油制品、面食、食品添加劑等多個種類,定點企業占據國內清真食品市場份額的80%。同時,非定點企業的數量也很龐大。僅新疆,就有清真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個體經營者1.5萬家以上。
新疆、寧夏、甘肅等我國穆斯林民族聚居地方,是我國清真食品的傳統市場,近年來,這些地方的清真食品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與此同時,陜西、河南及京、津、滬等省市發展勢頭同樣強勁。天津市各類清真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在1990年僅有800家,目前已發展到2000余家,凈增1.5倍。隨著清真食品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優勢的清真食品龍頭企業逐步形成。
同時,清真食品產業鏈不斷延伸,產品種類除了傳統的清真餐飲、副食、肉食品外,又開發和發展了清真方便食品、速凍食品、專用調料、乳制品、食用油以及印刷、包裝、食品機械、餐具等產品。從生產過程看,包含了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部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配送、銷售等過程。
清真食品出口潛力巨大
目前,集中在西亞和北非的22個阿拉伯國家是清真食品的主要消費國。長期以來,阿拉伯國家的清真食品許多需要進口,市場容量巨大。據統計,僅海灣地區國家年進口額就高達100億美元。“我國清真食品的貿易額僅占世界清真食品貿易額的0.1%,清真食品的出口額還不足1億美元,我國的清真食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潛力還很大。”國家民委經濟發展司副司長張志剛表示,“國內的清真食品生產企業應該更積極地開拓國際市場。”
“中國的牛羊肉質量已經得到很多穆斯林國家的認可,在一些中東國家很受歡迎。”張志剛介紹,有些國家還派遣專門的監督員到中國企業中監督各個生產環節,從質量、衛生、符合風俗習慣的屠宰,一直到保存、運輸、出口。
張志剛指出,這些直接出口的牛羊肉附加價值比較低,加工的產品較少。他建議,若想順利開拓海外市場,出口的食品應符合當地的生活飲食習慣,開發和生產對方需要的產品,同時努力樹立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使中國的清真食品產業煥發出更旺盛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