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自治區環保廳傳出好消息:在環保部最新一期通報中,寧夏減排從“一般生”一躍成為“尖子生”,2009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下降比例排名分列全國第一和第二,削減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自2007年起,寧夏便連續3年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雙下降”的佳績,減排降幅指標逐漸躍居全國中上游。今年上半年,二氧化硫(SO2)排放量13.26萬噸,比去年同期(15.69萬噸)下降15.48%;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4.83萬噸,比去年同期(5.18萬噸)下降6.85%,主要污染物減排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6個月的時間,寧夏到底是如何“狠補功課”取得佳績的呢?
在“約束力”上,寧夏將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削減任務列為各級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約束性指標和重要經濟發展目標,以此讓節能減排“十大鐵律”執行更有力度;在“魄力”上,自治區政府決定在2009年底,實現全區現役規模以上火電機組脫硫設施和規模以上造紙企業堿回收工程全部投入運行。截至目前,全區保留的7家規模以上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共9套堿回收工程已全部建成投運,而且還淘汰關閉了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生產線60條,關停小淀粉企業12家。同時寧夏加大“監督力度”,加強了對重點減排項目的環境監管,增設了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處,增編了專職減排監管人員,逐步形成了“分行業、抓重點、多頻次”的環境監管模式,并實行污染減排統計月報制度。此外,自治區和五市污染源監控中心已建成,并與環保部環境監察局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