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部分穆斯林愛國志士,以民族大義為重,一路宣傳日本占領下的中國苦難,爭取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支持,一路堅決同日偽政權假借朝覲之名粉飾占領的陰謀作斗爭。
新中國建立之初至1964年間,中國穆斯林就開始組織朝覲活動,但由于中沙之間沒有外交關系無法獲得簽證,最初幾年一直沒有如愿。周恩來總理等高層領導利用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之機,親自和沙特親王費薩爾商談此事,終于在當年8月重新打通中國穆斯林的朝覲之路。從1955年至1964年間,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共組織朝覲10次,共132人次。“文化大革命”爆發后,朝覲活動陷入停頓。1979年10月,中國穆斯林在中斷14年后首次恢復朝覲活動。
80年代初,中沙沒有正式外交關系,因此,幾乎沒有一位省部級官員訪問沙特。1985年,寧夏自治區主席黑伯理率領的訪問團訪問巴基斯坦時,經巴基斯坦總統齊亞·哈克親口建議并寫信給沙特國王,促成了訪問團應邀訪問沙特并進行副朝。
1989年,中國和沙特達成協議,相互在對方首都設立商務代辦處。當年,中國政府為方便朝覲活動安排的6架專機直飛沙特吉達市,使900名朝覲者獲得了落地簽證。這兩個舉動都是中沙關系史上的第一次。1990年7月,中沙正式建立外交關系。近幾年來,每年由政府組織和民間自費朝覲的中國穆斯林人數已經突破一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