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的感情
夫妻恩愛、疼愛子女
穆圣(愿真主福安之)像其他人一樣為感情所動。跟家人同歡樂共患難。他敬愛妻室,常同阿一莎用一個盤子吃飯,他邀請輔士的女兒們同阿一莎玩耍。有一次看阿比西尼亞人的雜技表演,圣妻阿一莎的下巴擔在穆圣的肩頭上,穆圣還一再地問她是否喜歡,阿一莎還想繼續看,穆圣一直跟著看了很久,他還俯身讓圣妻索菲亞踩著自已的身子騎上坐騎。有一次駱駝失足,穆圣和圣妻索菲亞都摔下來了,當大家趕緊扶他時,他說先應照管婦女。
穆圣的兒子伊布拉欣在哺乳期間被寄宿在了一個鐵貨商人的家里,住在二樓上,穆圣經常走很遠的路去看望兒子,盡管樓上煙氣逼人,他還是坐在兒子的身邊逗他玩,親吻他。他的女兒法圖麥來看他時,他常站著迎她,法圖麥的兩個孩子哈桑和侯賽尼最能博得穆圣的喜歡,他經常把他們放到自己的肩頭上,還把自己當馬讓他們騎。甚至在禮拜時,也允許他們騎在自己的肩上。有人見他親吻侯賽尼,便很驚奇,穆圣對這人說:“不疼愛別人者也得不到別人的疼愛。”當他的愛子伊布拉欣歸真時,他兩眼充滿著淚水,后來,他的女兒也與世長辭了,女仆溫姆·愛曼嚎啕大哭,穆圣制止了她,他自己只是哭泣,他說這樣的哭泣來自人的感情,感情是天賦。在他女兒溫姆·庫力蘇目的墳前穆圣淚水縱橫;在他的乳兄奧斯曼·本·馬增的遺體前他又熱淚盈眶,并親了亡者的前額。他對自己的哭泣作了如下解釋:兩眼充滿了淚水,心情悲傷,我們有什么辦法呢?只有說真主的意志是一定要實現的。在悲痛中他常常讀下列經文:“真主使我們滿足了,他是最優美的監護者”。(《古蘭經》3:173)
常人感情、慈愛眾生
穆圣從來未高聲大哭過,哭聲只是象壺中沸騰的水聲,他的敏感的心靈在向真主祈禱時也容易激動,淚花在兩眼中閃動。有一次,他讓阿卜杜拉·本·買斯歐德給他誦讀《古蘭經》,當他讀到“當我從每一個民族中招來一個見證,并招你來作證這等人的時候,將會怎樣呢?”(《古蘭經》4:41)這節經文時,一串淚珠從穆圣的兩眼中奪眶而出。奇怪的是,穆圣這樣細膩、敏感的心靈不知怎樣忍受住了艱難困苦時的折磨和不幸。
謙恭自律、力戒矜夸
穆圣雖然地位高,聲望過人,但他謙虛自律,從無沽名求榮之心。他曾說:“你們不要像基督徒吹捧耶酥那樣吹捧我,我是一個仆人,你們應稱我是安拉的仆人和使者。”他朝覲時,騎的駱駝所備的駝鞍破舊不堪,他身上披著一條不值四枚銅幣的絨毯。他祈禱說:“主啊!讓我這次朝覲成為一次不事聲張,不露聲色的朝覲吧 !”
開闊的胸懷
語匯豐富、雋永深睿
穆圣(愿主賜福他)沒有進過學校讀書,他能領會《古蘭經》的奧義,這已成為世人公認的奇跡,不僅如此,他語匯豐富,說話幽默,含蓄而鏗鏹有力。穆圣具有迷人的氣質,他常說:笑臉相迎朋友是一種善行。他還說:一個人的迷人氣質,在他完成一項大業時能征服別人的心。他被描述為“與弟子同樂,使愛滲入他們心田”的人,他的有趣而暢快的言談使身邊的人們豁然開朗。他的言語不失分寸,個別玩笑猶如飯中的鹽,他從來沒有說過違背真理的話,也沒有傷害過任何人的感情。他不高聲大笑,他的微笑如一束開放的花朵,只露出牙齒,絕不露出咽喉。艾卜·胡賴勒有一次驚奇的問他,“你也同我們開玩笑嗎?”穆圣說:“每一只駱駝都是母駝生下來的幼子。”一位老婦人來見穆圣,求圣人為她祈禱能在天堂中占據一席之地。穆圣開玩笑說:“老婦人不能進入天堂。”老婦人含淚走了,穆圣趕忙讓在場的人們把她叫回來,說真主讓所有進天堂的人恢復到青春時代,真主許諾說:“我使他們重新生長,使他們常駐為處女,依戀丈夫,彼此同歲”。(《古蘭經》35:37)意思是進天堂者要回歸他的青春。
詼諧風趣、笑談人生
穆圣的一位鄉下朋友常與穆圣保持著朋友關系,圣人派他到市場做生意。有一次,鄉下朋友在售貨,穆圣悄悄地走到他的后面,用手蒙住了他的雙眼,讓他猜是誰。他先是一驚,當他知道是誰以后,用肩膀頂撞穆圣胸部。穆圣大聲喊:“誰要這個奴隸?”朋友風趣地說:“誰買了這個無用的奴隸,誰就虧本。”穆圣這才說:“在真主的眼中你不是無用的。”有一次,穆圣和同伴們一起吃棗,他故意把棗核扔到阿里前面,棗核堆了一大堆,穆圣對阿里說:“你吃的棗夠多了。”阿里回答道:“我還沒有像你一樣把棗核都一起吃下去。”
在壕溝戰役吃緊的關頭,穆圣還有笑的工夫,經過是這樣的:賽爾德用箭瞄準了敵人,敵人立刻縮進了盾牌后面,他拉開弦,等待敵人的出現。賽爾德把箭射出去后,敵人恰好露面,正中了他的額頭,頓時搖晃倒地,四肢朝天,作了個滑稽的動作。
穆圣敬畏真主,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承受著壓力,但在他的生活日程中卻能有輕松的時刻。在他的生活中,信仰和敬畏并沒有阻止他放松情緒。伊本·歐麥爾在回答別人的提問時說道,圣門弟子們經常大笑,但他們的信仰堅若磐石,牢牢地扎根在心中,他們經常比賽射箭,而后一起開懷大笑。早上晨禮后,大家往往聚在一起,講述伊斯蘭以前的故事,穆圣同圣門弟子一起取樂。他對兒童和他的妻子們經常笑容滿面。
寬宏大量、以德報怨
圣人的叔父艾卜·萊海卜與圣人隔墻而居。艾卜·萊海卜與他的妻子溫姆·加米勒常常將糞便倒在圣人門前,抹在圣人的墻上來侮辱圣人,圣人只是說:“這那里是什么鄰里之道啊。”便親手沖刷掉糞便。見艾卜·萊海卜走來,穆圣仍然遠遠地與這位公開與自己為敵的叔父打招呼。穆圣總是這樣以德報怨,謙讓待人。吳侯德戰役中,敵人用石塊打掉了圣人的門牙,當時,圣門弟子氣憤急了,對穆圣說:“安拉的欽差啊!你向安拉作個‘杜阿’,求主懲罰他們。”穆圣說:“安拉差遣我是為了賜福人,并不是為了詛咒人。主啊!愿你開導我的民族,因為他們都是些不明白伊斯蘭真相的人。”
領袖人物的典范
當今社會,到處充滿了腐朽沒落,社會幾乎將要淪為精神廢墟。是否還有執政者像穆罕默德圣人一樣兩袖清風,廉潔奉公呢?
當時,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及其地位的提高,穆罕默德作為宗教、政治領袖的權力也與日俱增。然而,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任何掌權者的象征。他仍舊給羊擠奶,自己縫衣、補鞋、料理生活,和侍從們一同用飯。圣門弟子們看到的只是一位領導者、一位朋友。他制止人們見到他時恭手起立。他與周圍的人們親密無間,與他們的小孩逗樂,與他們同坐,他答應自由人、奴隸、窮人、無家可歸人的請求,探望住在城市最遠地方的病人。許多敵視伊斯蘭教的東方學者說:穆罕默德的成功并非只因他的宗教的真實,而且也是他才智過人、品德高尚、善于處理各種事物,在智力和道德上超越其同時代人的結果。
雖然,穆圣離開我們一千四百多年了,但全世界的穆斯林時時刻刻地都在用同一聲音,同一語言紀念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