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局日前正式發布《關于啟動外商投資旅行社的設立申請工作的公告》,從9月15日起,國家旅游局正式受理外商投資旅行社的設立申請,外商投資旅行社的申請注冊資本由數百萬元降至了30萬;而之前外商獨資旅行社設立地區僅限于北京、上海等幾個大型城市,今年年初《旅行社條例》的正式公布,也取消了關于外商投資旅行社不得設立分支機構的限制。面對外資旅行社政策的步步放開,國內旅行社面臨轉型和全面整合上下游資源的考驗。那么國內社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呢?
國內大多旅行社都存在大而全卻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弊端,不像國外旅行社,批發零售體系以及細分市場非常成熟和完善。對于此次外資社門檻的進一步降低,不少國內大型旅行社都表示,并不會盲目畏懼,但的確需要轉型,打造自己的核心價值。
首先,轉型是當務之急。在傳統的東南亞、日本等出境游批量目的地上,利潤空間很難有所增加,因此可采用直接采購、包機等策略,形成該類線路的批發商地位,這樣就可降低30%左右成本,拉升60%左右的銷售額。
第二,整合資源。由于外資旅行社在產品和包裝方面很有優勢,因此國內社應打造自己的特色,抓住一部分細分市場,整合上下游資源,建立自己的渠道,擴大市場營銷。
相信國內社積極做好相關調整,今后對于外資旅行社的政策哪怕再進一步放開,也可有自己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