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之間應尊重六點權益
來源:
時間:2009-11-24
點擊:
我來說兩句
根據(jù)阿布‧胡萊義勒大弟子傳述﹐先知穆圣說﹕“穆斯林之間彼此應當尊重六條基本權益。” 當時有弟子問﹕“真主的使者啊﹗ 是哪些權益呢﹖” 先知穆圣回答說﹕“當你見到穆斯林﹐向他問候﹔他向你發(fā)出邀請﹐你應當接受﹔如果詢問你的見解﹐應當告知﹔他打噴嚏時﹐為他祝福﹐說‘求真主慈憫你’﹔得知他有病﹐應當去探望﹔他逝世了﹐為他送葬。”《穆斯林圣訓集》
總結(jié)以上圣訓內(nèi)容﹐這六點彼此應當表示的禮儀﹐是先知穆圣為穆斯林社會確定的生活規(guī)則﹐維護穆民皆兄弟的情義和團結(jié)。
(一) “當你見到穆斯林﹐向他表示問候。”這是穆斯林之間的問候﹐《古蘭經(jīng)》說﹕“有人以祝詞祝賀你們的時候,你們當以更好的祝詞祝賀他,或以同樣的祝詞回答他。真主確是監(jiān)察萬物的。”(4:86)“當你們進家的時候﹐你們當對自己祝安 ---- 真主所制定的﹑吉祥而優(yōu)美的祝詞。”(24﹕61) 問候﹐先是感情上的真誠﹐先知穆圣說﹕“一些細微的行為﹐也是善功﹐譬如見到你的兄弟﹐面帶微笑。” 他還說﹕“見到穆斯林弟兄時﹐對他們微笑﹐就是施舍。”《穆斯林圣訓集》
然后﹐用真主所制定的﹑吉祥而優(yōu)美的祝詞﹐這就是色倆目﹐是天堂里的祝詞﹐在人間從信士之間表達情誼﹐直到復活日。“安塞倆目-爾萊庫姆”(祈求真主賜你安寧)﹐成為穆斯林穩(wěn)麥共同的祝詞﹐表白彼此是穆斯林兄弟姐妹﹐互相認識和祝愿。用通俗的話解釋﹐互相祝愿“和平”﹐愿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和平之中﹐證明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一千四百多年來﹐這是穆斯林世界最吉祥﹑最優(yōu)美的祝愿﹐表達穆斯林之間永恒而且堅守如一的信念﹐祈求真主恩賜世界和平。 這個簡單而真情的問候﹐有強大的威力﹐成為走進當?shù)啬滤沽稚鐣耐ㄐ凶C﹐彼此承認是弟兄。
美好的祝愿是穆斯林的標準問候禮儀﹐而且根據(jù)伊斯蘭法規(guī)﹐主動向?qū)Ψ絾柡蛘擤o受到真主的喜悅﹐是嘉美的善功。 被問候者﹐必須答復﹐成為信仰的當然責任﹐拒絕回答穆斯林弟兄的“色倆目”問候是丑陋的行為﹐有罪過。
(二) “他向你發(fā)出邀請﹐你應當接受。”穆斯林社會是人情溫馨﹑感情淳樸的集體環(huán)境。 古代有人提倡“各家只掃門前雪﹐不顧他人瓦上霜”﹐而現(xiàn)代﹐隨著西風漸進﹐傳來了西方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私利為重﹐彼此無情無意﹐冷若冰霜。錯誤的人生觀﹐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屢見不鮮﹐譬如路見有人遭到偷竊或女子受侮辱﹐許多圍觀者﹐只是看“熱鬧”﹐或者暗中慶幸“不是我”。 西方式個人主義和極端自私行為﹐在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像傳染病﹐進入了傳統(tǒng)的村鎮(zhèn)和家庭。 人與人之間互相冷漠﹐不關心﹐躲躲閃閃﹔甚至父子或至親﹐若無利可圖﹐見面裝作不相識。 生活富裕了﹐住房和各種條件現(xiàn)代化﹐人情更少﹐逐漸退回到洪荒時代。
穆斯林社會﹐每個人都很熱情﹐不僅對親戚朋友﹐對待陌生的穆斯林如旅行者﹑乞丐或孤兒﹐也相見如兄弟姐妹﹐接待如賓。 家有紅白喜事﹐舉行儀式做都阿宜﹐準備家宴﹐邀請各方親朋好友和鄰舍﹐客人帶來一片真情和真主的嘉惠。 對這樣的好客與親善熱情﹐穆斯林都應當接受邀請﹐參加家庭聚會﹐向主人家表示慰問和祝賀﹐為他做都阿宜。 這是圣訓﹐使穆斯林社會有更強的團聚力。
(三) “如果詢問你的見解﹐應當告知。”每個人都會有不隨心的事﹐家家都會有意外的不幸﹐這時需要人間溫暖和關懷﹐對信任的人表露心跡﹐尋求知音。 穆斯林親朋好友之間﹐互相在為難最須幫助時﹐為他出主意想辦法﹐克服困難﹐度過難關﹐證明是最能信賴的好朋友。 先知穆圣說﹕“我們的信仰﹐是由忠告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他的弟子問﹕“真主的使者啊﹗ 聯(lián)系在一起歸于何方﹖” 先知穆圣回答說﹕“歸于真主﹐歸于他的經(jīng)典﹐歸于他的使者﹐歸于穆斯林社會的領袖和他們率領的民眾。”《穆斯林圣訓集》
當親友在一籌莫展急需心靈開導﹑指點明津時﹐一點高明見解﹐一個策略﹐一句忠言﹐可以挽救一個危機的局面﹐拯救一條生命﹐找到一條生路﹐打開一扇希望之門。真主對你朋友的恩慈﹐從你一句話中體現(xiàn)﹐你是他的天使和貴人。智慧就是力量﹐就是財富﹐勝過千萬軍隊的戰(zhàn)斗力。
為朋友出謀劃策﹐要注意三個原則﹕第一﹐為朋友保密﹐不到時機﹐不可宣揚﹐切勿使朋友在危機時期增加難堪﹔第二﹐善意解勸或告誡﹐語氣要溫和﹐態(tài)度要和平﹐表現(xiàn)真情實意﹐切勿惟我獨尊發(fā)號施令﹔第三﹐進忠言是勸人行善﹐必須是非分明﹐合理合法﹐遵循經(jīng)訓原則的伊斯蘭精神﹐使人受益。
(四) “他打噴嚏時﹐為他祝福﹐說‘求真主慈憫你、醫(yī)治你。’”先知穆圣對他的弟子們說﹐聽到有人打噴嚏﹐立即為他祝禱說﹕“求真主恩賜你、醫(yī)治你!”因為﹐打噴嚏不是生命旺盛和健康的體質(zhì)表現(xiàn)就是身體不適的征兆。
據(jù)阿布‧胡萊義勒傳述﹐先知穆圣對弟子們說﹕“你們中任何人打噴嚏﹐要他自己說﹕‘萬贊真主。”這表明他是一個感謝真主和情愿真主判斷的人。
打噴嚏之后沒有感贊真主表示的人﹐他沒有受別人為他祈禱的資格﹐他也沒有理由怨恨別人對他冷淡。先知穆圣說﹕“(在打噴嚏時)不贊美真主的人﹐也得不到真主的憐憫。”《穆斯林圣訓集》
(五) “得知他有病﹐應當去探望。”探望病人是穆斯林社會的重大美德﹐探望病人者﹐將在復活日受到真主的喜悅和賞賜。根據(jù)《穆斯林圣訓集》記載﹐一個奴仆在復活日見到真主﹐被問到﹕“我的奴仆啊﹗ 當我患病的時候﹐你為什么不來探望我﹖” 他回話說﹕“至大的真主啊﹗ 你是眾世界的主宰﹐我怎么能有機會去探望你呢﹖” 真主對他說﹕“那天﹐我的奴仆某某人得病時﹐如果你去探望他﹐就會知道我當時同他在一起。”
在探望病人時﹐為臥病在床的患者做都阿宜﹐為他祈禱﹐求真主饒恕他的罪過﹐并且降恩慈給他。這是穆斯林的善功。 據(jù)大賢阿里傳述﹐先知穆圣說﹕“如果一個穆斯林在黎明時去探望一個病人﹐天上有七萬個天仙為他祝福直到日暮。如果在傍晚去探望病人﹐天上游七萬個天仙為他祝福到天明。 探望病人的信士﹐將在天堂里享用甜美的果品。”
據(jù)圣妻阿依莎傳述﹐每當家人有病時﹐先知穆圣必然去病床前探望。他用右手撫摸著病人﹐而且為他祈禱說﹕“真主啊﹗ 全人類的主宰啊﹗求你解脫他(她)的病痛吧﹗使他(她)早日康復。 真主是造化者﹐也是治愈者。 沒有真主的恩慈﹐什么治療都無效﹐只有真主才能拿掉病人的痛苦。”《布哈里圣訓集》
這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一直保存在全世界的穆斯林社會﹐因為這是從真主的使者那里傳下來的人世間優(yōu)美的習慣。當今﹐世態(tài)炎涼和人情事故離不開財富與權力﹐利令智昏。 當一名官僚或富豪患病﹐病房里擺滿了禮物和鮮貨﹐探病者絡繹不絕。 也有些人﹐因為患病老人子女的身在高位﹐有權有勢﹐而去探望他家老人﹐完全出于施恩圖報的目的。如果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得病﹐家貧如洗﹐門可羅雀﹐居在鬧市卻無人過問,可見探望病人如同送人情﹐都是為了急功近利的社會應酬﹐私心作怪。 這不是圣訓提倡的美德﹐得不到真主的喜悅。
穆斯林遵循圣訓探望病者﹐有豐富的人情味﹐講究親情和友情﹐是對真主敬畏的表現(xiàn)﹐為病人求恕饒﹐也是給病患中孤獨的人送去人間的一份真情和溫馨。 穆斯林社會探望病人的優(yōu)良習慣﹐不論貧富﹐是真情﹐是施舍﹐是奉獻﹐只求真主恩賜﹐而不求病者答謝或個人回報。
(六) “他逝世了﹐為他送葬。”人死了﹐給他送葬﹐這是伊斯蘭的人權思想﹐一個人應享有的尊嚴和人格﹐一直延續(xù)到死后﹐這個權益不僅對逝世的本人﹐也包括他的家屬。 送葬的內(nèi)容包括對家屬的安慰﹐對亡人的清洗和包裹﹐并且為他舉行站禮、埋葬﹐大家為他舉行祈禱﹐做都阿宜﹐求主饒恕他的罪過。
亡者安寧而去﹐家屬得到寬慰﹐送葬者精神和信仰都受益。 據(jù)阿布‧胡萊義勒傳述﹐先知穆圣說﹕“凡是參加送葬﹐為亡者舉行葬禮的人﹐都能獲得一份吉拉特。 如果能到他的墓地看著他埋葬﹐能獲得兩份吉拉特的回賜。” (吉拉特Qirat的阿拉伯文意思是﹐一筆投資的財富 -- 編譯者) 有弟子問至圣﹕“吉拉特是什么涵義﹖” 先知穆圣回答說﹕“一份吉拉特﹐價值相當于兩座大山。”《布哈里圣訓集》
伊斯蘭教法規(guī)定﹐為逝世的穆斯林舉行站禮是全體穆斯林社會的信仰責任﹐因為他是社會中的一員﹐他離別大家而去﹐享有為他送葬的權益。 這個責任落在小區(qū)中男子們的身上﹐女性穆斯林可以為亡者舉哀﹐送葬不是當然的責任。只須有人為他祈禱和舉行站禮﹐就代表了全體﹐完成了全小區(qū)的責任。 告別一位死者﹐對眾人都是一堂生命的課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從出生到死亡經(jīng)歷了不同尋常的一輩子。送葬的人都能從默默的回憶中﹐想起他的處世和為人﹐以便檢討自己﹐提高自己的敬畏之心和信仰功德。
總結(jié)以上六點彼此的權益﹐是穆斯林社會的公共禮儀﹐是強化穆斯林社會的凝聚力。全世界穆斯林﹐不論古今﹐也不論地域或種族﹐都遵循同樣的高尚人性規(guī)則﹐共同以《古蘭經(jīng)》和圣訓為行為準則﹐形成牢不可破的兄弟關系。
據(jù)阿布‧胡萊義勒傳述﹐先知穆圣說﹕“沒有正信﹐就不能進天堂﹔沒有對別人的仁愛﹐就沒有正信。” 今日重溫這段優(yōu)美的圣訓﹐是千百年來人間社會金玉良言﹐因為西方極端主要在商業(yè)化濁流中污染了我們潔白的人性﹐損傷了我們高風亮節(jié)的精神。 穆斯林社會的禮儀﹐強調(diào)團隊精神﹐因為人活著﹐不是單為自己﹐每個信士都在廣泛的交往中靈魂受益。 伊斯蘭的信仰和行為﹐最能擺脫現(xiàn)代市場規(guī)則的功利俗氣﹐如流行社會的請客送禮﹐感情等價交易。 穆斯林遵循圣訓﹐是向真主表示敬畏和忠誠﹐祈求真主恩賜兩世吉慶﹐在人間是最終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