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梁景區始建于1999年7月,總面積1500畝,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景區位于淖爾鎮南的1號沙帶(南沙梁),距多倫城3公里。2001年被國家旅游局授予“AA”級旅游接待景區,2003年順利通過“AA”級復檢。
景區的主體建筑和四周景觀融為一體,以歐式建筑風格為主,蒙古民族風情建筑為輔,餐飲建筑古樸自然,可容納200人同時就餐。主建筑的前方建有小型廣場,可舉辦百余人同時起舞的篝火晚會。景區內主要有新石器遺址、乘馬俱樂部、火山錐遺址、總理視察點、治沙工程林等六處景觀。建有三級環景區砂石路,南沙梁景區自然風貌復雜獨特,含蓄秀雅的沙湖,清澈分明的河水,再加上涼爽宜人的氣候,使景區成為以沙漠草原旅游為主的綜合旅游景區。景區有滑沙、沙浴、沙灘排球、沙灘足球、劃船、騎駱駝、射箭、騎馬等活動項目。
南沙梁景區位于被稱之為“內蒙古三大沙地之一”的渾善達沙地東南端。“渾善達克”是蒙古語,翻譯過來是“孤駒”的意思,沙地面積達兩萬平方公里,據說當年成吉思汗南下征金時,帶領蒙古鐵騎穿越這里,為這里沙漠景觀的雄渾所震撼,于是以其胯下的白色良驥“孤駒”為這片不知名的沙地命名。
1997年,中國地質大學“土地沙化”考察組在南沙梁景區西側裸露的黑土地上,發現了很多精美罕見的瑪瑙石器,有各種尖狀器、刮削器,還有裝飾品,確定為新石器時代遺址,這些發現充分說明了早在6000—9000年前多倫已有了原始人類生存的跡象,并且是一片森林茂盛、水草豐美的黑土地,氣候適宜,野生動植物繁多,有山、有水、天高地闊,原始人類和睦地生活在一起。那又是什么原因使昔日的青山綠水變成如今的壁立沙丘呢?據科學推算,由于氣候等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沙丘每年以約3—4米的速度向外推進、擴展,于是9000年后,沙丘就逐漸掩沒草原,并形成了一片沙帶,也就是我們看到的今天的南沙梁的景觀之一。但是時代越接近,自然因素的影響就越小,而人為沙漠化成了渾善達克沙地的主要驅動力。在沙漠學界,一般把遠古洪荒時期就有的沙丘地帶稱為沙漠,而把人類出現以后才出現的、主要是在人類活動因素的影響下最終形成的沙帶稱為沙地。這就是內蒙古為什么會劃分出五大沙漠、三大沙地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