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英哈智傳略
來源:《上海穆斯林》
時間:2009-12-07
點擊:
我來說兩句
馬天英先生,經名伊布拉欣,原籍山東臨清,亦為伊斯蘭教世家之武官后裔。至先祖馬玉奎時,舉家遷往河北宛平,遂定居于斯。父寶龍,以經營牛羊肉為業,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西狩,是年農歷7月22日先生出生。幼讀私塾,并隨楮鴻昌先生習書法。1911年,先生目睹家中經濟困難,思有以突破,乃矢志投考法文學堂,父壯其志,籌足巨額學費,入校苦讀七年,學業大進。1917年,獲選赴法,任華人礦工翻譯。當時國人留法勤工儉學風氣正盛,先生蓋有先進之明也。而先生出國之前,即獲得生平第一筆薪資兼旅費大洋70元,以全數作甘旨之奉,先生之孝心可見一斑。
在法五年,先生一面工作一面學習,努力從事法文學習及翻譯,并深入各地訪問,學習各地方言,奠定了以后外交官的基本條件,并利用時間為學術演講以作口才練習,證明其具有流利語言天才能力。1922年,先生由法返抵北京,即與表姐馮云霞完婚,并赴隴海鐵路鄭州材料所任所長。先生守正不阿,一介不取,拒絕包商賄賂,人皆稱為“馬瘋子”,可見先生人格高尚、操守廉節。先生在隴海鐵路工作七年,于1929年返北京,剛至車站,即領到雙份薪金,先生立即主動退還,獲得上級嘉勉,并介紹任北京一銀行經理秘書,工作一年。于1930年調上海土耳其大使館秘書,上海法租界警察局翻譯,以不滿外人藉治外法權歧視華人,乃憤而辭職,就任法租界民立中學教員。而先生赴滬之最大收獲,乃在結識我伊斯蘭教大阿訇及各位學者如達浦生、哈德成等人,相互研討教義,加深對伊斯蘭教之認識。適逢上海名震一時回教毀教案,如南華文藝及北新書局先后曾發布侮辱回教之文字,引起全國回民公憤,先生在滬參與護教行動行列,赴南京請愿,并獲得勝利,凡此種種為先生一生興教救國行動之開始。
凇滬戰爭爆發,上海淪為戰場,先生乃發動我教富商大賈,組織上海小沙渡回教協會,建立回教難民營,起建平房房屋十棟共數十戶,收容凇滬地區回教難民,并建清真寺及學校各一所,難民莫不感其盛德。“八一三”全民抗戰發生,先生以此乃持久戰爭,必須爭取國際援助,非號召全世界同情不為功。乃參加當時任立法委員之王曾善所組織之中國回教近東訪問團,訪問印度、埃及、土耳其、伊拉克等國,歷時一年零三個月,參加者有張兆理、薛文坡、王世明等人,皆為當時伊斯蘭教名流學者,此行普遍獲得各國同情。先生又組織南洋訪問團訪問馬來西亞,由先生任團長,并由擅長英文之吳建勛先生及擅長阿文及粵語之馬達五阿訇任副團長,深入馬來西亞各地宣傳訪問,巡行馬來西亞全境各城市。以馬來西亞有600萬人口,而華人占三分之一,且馬來以伊斯蘭教為國教,該團一面宣傳抗日,一面宣傳伊斯蘭教教義。因先生長于演說,博得華人穆斯林之同情,紛紛解囊籌得巨款匯回國內以充抗日經費。先生又在馬來某日某地,以深入淺出之通俗語言,打動聽眾,一時有五百人同時改信伊斯蘭教,可見先生傳教有極大魅力。該團在馬來西亞各地,僅一年之時間,獲得如此巨大成果。
1960年,先生與馬來西亞首相東姑拉曼共創馬來西亞伊斯蘭宣教機構,為宣揚伊斯蘭教而努力,先后十余年。先生除主持宣教機構業務外,并兼任電臺廣播,輪流赴各地演講。1975年先生在吉隆坡接受法大使代頒法政府獎章,赴南韓參加漢城首座清真寺之落成典禮,并赴北京探親。
1982年7月23日開齋節,先生在吉隆坡歸真,享年82歲。
今年是先生誕辰100周年,是以此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