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阿拉伯半島位于亞細亞洲的西南部,西界紅海,南臨印度洋,自古以來大部分地面被廣闊無垠的沙漠覆蓋著,成為不毛之地。雖然地處北半球亞熱帶,但因沙漠的影響,所以顯得特別干旱炎熱,只有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有一小部分是比較濕潤的沃土。因此,那里的原始居民差不多一直過著食用牛、羊、駝肉,使用騾、馬、駝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后來,在游牧生活之外,他們又發展了一條外出經商的道路,利用所牧養的駱駝、騾、馬等牲畜作為交通運輸的工具,往南到沿海也門一帶,往北到地中海東岸巴勒斯坦、敘利亞一帶往來做生意(在伊斯蘭教的《古蘭經》第106章中就記載著這種情況)。于是在半島西部臨近紅海的邊緣地帶形成了一條商路,逐漸也有一些別處的商人利用這一通道往返貿易。慢慢出現了一些聚落地點,這就址后來著名的大城市麥加、美地那及其他一些城市的原始。
據古老的傳說,從前有一位名叫伊卜拉欣的人,曾帶領他的小妻海哲爾和長子伊斯瑪爾嘞,來到麥加附近的 一個小紅石坡上,定居下來。他們經過辛勤的勞動,在沙漠中發現了一股清泉,遂使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這股泉水一直涌流到現在,它就是全世界知名的“贊目贊目”泉,又名“滲滲泉”。它也是被去麥加朝覲的人尊為“圣水”的來源。后來,伊卜拉欣和他的長子伊斯瑪爾嘞在紅石坡旁邊用石頭建筑了一間房子。這就是著名的“開爾白”(天房)。至今,全世界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每天朝向它舉行拜功;至今,一年一度全世界穆斯林凡是有條件的都前往麥加朝覲。伊卜拉欣本人也隨著商隊時常去巴勒斯坦地方和他的大妻及次子伊斯哈蓋共同生活一段時間。這樣,就使兩地的人們經常來往。爾后,又聯系了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現在伊拉克國)的商隊,更擴大了阿拉伯商人貿易的范圍,發展了商路中間的各個城鎮,使原來以游牧生活為主的阿拉伯人,逐漸轉向以經商為主的貿易生活。經過漫長的繁衍,原阿拉伯的土著居民和外來定居的人們逐漸融合在—‘起,形成一個比較龐大的阿拉伯民族。后來又衍化出很多部落、氏族、家族等支派。原來的紅石坡也發展成為麥加城了。
伊卜拉欣和伊斯瑪爾來在這里建筑的“開爾白”一天房,也經過很多次翻修,一直保持下來,成為各部落,各氏族的人士朝拜和紀念先賢的地方。此時的“開爾白”已經成為一座大廟,里面供奉了很多偶像,供人們頂禮膜拜。而管理這座天房的大權,也早就落在阿拉伯民族中比較強大的氏族“古來什”人的手中。
三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阿拉伯民族也經過了原始公社階段,然后,隨著私有財產的聚集和戰爭暴力的爭奪,導致階級的分化面進入了奴隸社會。上層統治階級為了滿足本階級和個人的私欲,不斷加緊對自己管轄下的奴隸和自由民的壓迫和剝削。對外,各部落、各氏族之間又互相侵略、互相爭奪、互相廝殺、互相吞并。這些行為的苦果,又都落在被統治的下層的奴隸和自由民身上。如此,半島的大部分人們過著黑暗、悲慘的生活。上層統治者,除了在經濟物質上對被壓迫的奴隸和自由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在肉體上不斷施以毒刑殘害外,還在他們的精神上加了一把更殘酷的枷鎖歹那就是利用古猶太教、基督教的軀殼,填上各種不同的內容規定了繁瑣的信條和神奇恫嚇的說教、以此麻醉被他們統治、壓迫、剝削的奴隸和自由民。同時,更進一步使用他們所控制的各種政治力量,強迫被統治的人們無條件地服從他們的教條。古猶太教,,基督教的一神思想由此受到了沖擊。他們給群眾信仰的獨一的真主,配備了各種各樣的助手,提倡崇拜人類制造的各種偶像。后來又發展成拜日、拜火、拜星、拜獸等迷信活動。前面提過,在莊嚴肅穆的開爾白一天房內,也供奉了很多的偶像。就這樣一直延續到公元6世紀末,7世紀初,使得阿拉伯半島上的居民不但思想混亂,就連社會風習也鬧得烏煙瘴氣,各種下流丑事曾出不窮。現舉其大者列下:
1.各部落各氏族之間,每因細故就互相殘殺、互相掠奪,而深受其害的完全是被壓迫、被統治的無辜人們。
2.各部落各氏族中強有力者,常常欺負孤兒,侵吞孤兒的財產,甚至殺害孤兒。由于這種罪惡行為的肆虐,使得社會上逐漸形成了一種普遍虐待孤兒、殘害孤兒、侵吞孤兒財產的惡劣風氣。
3.社會上壓迫婦女、殘害婦女的惡習,也是非常嚴重的。他們不許婦女有選擇丈夫的自由。主婚人可以隨意把處女或被遺棄的婦人,并不征求本人的意見,就任意許配他人。而對于婦女自己選好的意中人,他們定要加以反對。有的在脫離夫妻關系之后,男方還要干涉女方的自由。另外,在阿拉伯半島上,婦女沒有任何權利,不得繼承遺產。當她們的丈人占世后,連她本人也算是丈夫遺產的一部分而歸屬于她丈夫遺產的繼承人。—那繼承者有強娶她的權利。因此往往發生兒子與繼母結婚的丑行劣俗。婦女沒有要求離婚的權利,沒有做證人的資格,也就是在法律上沒有婦女的地位。在受教育方面就更沒有婦女的份了。更有甚者,他們還把婦女當成財貨任意送人或買賣。另外還有一種殺害幼女的罪惡行為,當時阿拉伯人認為女兒長大后,可能做出恥辱之事。所以在她們幼小的時候,就把她們殺害,或活埋或用水溺死。
4.重利盤剝。當時一些使用掠奪、剝削和蒙騙手段而聚集起雄厚私有財產的人。經常趁窮苦人們的急需之危,施展重利盤剝的榨取手段。例如某甲向某乙賒用一件貨物,到期不能交款。某乙就抓住這個機會向某甲寬限一個月,而要求到期加倍償還。如到期還不能償還,那就再寬限一個月,到期要加三倍償還。這樣拖延下去,債務人的負擔越來越重,更無法償還。往往因為這種重利盤剝弄得家破人亡,落得悲慘的結局。而債權人卻可以借此撈一大把。這比我國舊社會放死印子錢還要厲害。
上面所列舉的各項愚昧罪惡行為,只是從比較大的方面門納羅列的一些情況。但已經足以說明在穆圣傳布伊斯蘭教以前阿拉伯半島上的種種迷信殘忍和荒謬的風習。而一些部落,氏族中的上層統治者卻都認為這樣的社會風習,對于他們分化,麻醉統治上層人民起著很大的助力作用。因此,他們不但不去制止這些丑事的傳播和擴散,而且還在暗中助長它的,釕外,或址利用這種風習來乘機充實自己的實力而進一步逞強欺眾。這種種現象構成了這個半島上最黑暗的時期。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的阿拉伯半島是臨近了火坑的邊緣。
穆圣傳布伊斯蘭教以后,就對上述種種迷信思想和丑惡行為,以天啟(真主的默示)和圣訓的方式痛加改革。僅僅經過短暫的23年時間,穆圣就徹底改變了阿拉伯半島長期以來的野蠻黑暗情況,澄清了人們思想意識上的混亂,把二些離心離德、利害沖突的種族部落和一盤散沙似的阿拉伯人,鑄成一個堅強的、組織嚴密的民族并樹立起典雅高尚的精神文明,把阿拉伯半島從火坑的邊緣,拯救到平坦康莊的大路上,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極為偉大的貢獻。
四
雖然各部落之間互相劫掠,往來戰爭不斷,但是在麥加開爾白天房的四圍卻是一片凈土,各部落的人士都一致承認那是圣地。在圣境之內,應自我約束,不敢干那些互相殘害的壞事。而且各部族人士在朝覲天房的好日子里,或交換從各地運來的貨物、俘虜,或締結和約。所以,在蒙昧時代的阿拉伯人的經濟、生活都是以麥加城、開爾白天房為中心的,也可以說這里是阿拉伯人維系良好關系的地方。
另外,蒙昧時代的阿拉伯各部族人上,一直把古歷每年一月、七月、十一月、十二月這四個月視為“禁月”在這四個月中,禁止互相廝殺交戰,不許做殘害人類的事情。由于這種傳統的約定,使得半島上各地都曾出現過一時的社會安寧,交通暢順,商隊可以平安來往的局面。
在開爾白天房內的各種供品包括所獻的犧牲,都可以隨時拿出來救濟貧苦大眾或招待遠地來的賓朋。在禁月之外,前來朝覲的人,可以用樹枝做成項圈,套在脖子上做為標志,這樣在途中就不致受到侵犯和傷害。這些有利于人類生活的良好習俗,在穆圣傳布伊斯蘭教以后,都有選擇地加以繼承和發展。
五
總之,伊斯蘭教傳布以前的阿拉伯半島社會,正處于原始部落瓦解、階級社會逐漸形成的時期。其主要矛盾是被剝削被壓迫的奴隸、自由民與剝削階級上層統治者的矛盾,表現在經濟方面則是傳統的游牧經濟和新興的貿易經濟的矛盾,是被商隊貿易沖擊的家族和個人與外來富有的家族及個人的矛盾。這些矛盾的產生,導致了社會的緊張狀況,產生了種種妨礙人類發展進步的障礙。但是阿拉伯人從事商隊貿易活動,對于阿拉伯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他們沿著西部海岸開辟的南北交通大道,給半島帶來了各方面各地區的新鮮事物和先進的文化,從而開闊了阿拉伯各氏族部落的眼界,啟迪了他們的思想。在南北通商大道修建的各個中途站,后來都發展成了人口眾多、商業繁榮的著名城市。這些城市不僅使阿拉伯各部族氏系與外地貿易來往發生重要的聯系,而且在組織半島內部的經濟交流,促進半島的經濟發展和統一各部族的聯合壯大方面,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穆圣傳布的伊斯蘭教,正是在半島西部南北商道的中途站,也可以說是半島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麥加城興起的。伊斯蘭教抓住當時半島上的主要矛盾和社會上一直流傳的許多不良現象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各種解決的辦法。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穆圣在真主的襄助下展現了他的思想家、政治家的才華,做出了在人類歷史上不可泯滅的光輝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