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許多人對伊斯蘭教在飲食方面的禁忌極不理解,甚至產生了偏頗的看法。那么,伊斯蘭教這些禁忌的原因和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就圍繞這一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做以詳細探討。
公正實際地講:伊斯蘭教規定何者可食、何者應禁,是依其性對人的健康有無妨害而定,禁食的意義在于:為保持一種心靈上的純樸潔凈、保持思想的健康理智,為滋養一種熱誠的精神。也就是為了讓人們都具備一個高尚和健康的身心。人們不難發現這同時也是一種有效的防病措施。堅持貫徹,則有益于個人與民族的身心健康。
關于豬肉,之所以嚴加禁食,是因其為畜類中最污濁之尤也,況其性貪氣污、喜居穢下,愈壯愈惰、其肉質無補而多害,為飲食中最不可食之物。
(1)藥王孫思邈說:食豕(即豬)肉令人少子、發宿疾、筋碎痛乏氣;(2)《醫經別錄》云:豕肉閉血脈、弱筋骨、虛人肌骨、戒勿食;(3)《本草經疏》:豕性寒,食之令人暴肥,能作濕生痰,且易惹風熱,一無利人之處;(4)《延壽丹書》豬臨殺,驚氣入心、絕氣歸肝、勸勿食;(5)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說:豬,吃不擇食、臥不擇埠、目不觀天、行如病人夫,其性淫、其肉寒、其形象至丑陋,一切動物莫劣于此,人若食之恐染其性。
以上我們談了古人對豬肉危害性的一些見解,在現代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對此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在初級中學課本《生理衛生》中就有專門介紹豬肉寄生蟲及其危害性的章節,有關這方面的科教片電視臺也經常播放,1996年1月26日山東衛視“經濟觀察”播出了關于米豬肉的專題節目……“背景報道” 請山東省衛生防疫站站長詳細介紹了米豬肉的情況及危害。下面,我們再摘錄一篇刊登于1994年第11期《大眾醫學》雜志的文章:《從華佗錯治絳蟲談起》,也許從中你更能有所認識:
絳蟲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病,其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其中危害最大而又常見的當推豬肉絳蟲,全長1-4米,由頭頸和近十個體節組成,呈一扁形長帶狀。體節中多為含大量蟲卵的孕節,成熟后的孕節常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被豬或人吞食后,在胃酸的作用下,孵出六鉤蚴,經腸壁血管隨血流至全身各器官組織,發育成囊尾蚴,造成囊蟲病。
當人吞食含有囊尾蚴的豬肉時,即被感染,囊尾蚴在小腸中寄生,并附著在腸壁,經3個月后發育為成蟲,導致絳蟲病。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如呃逆、嘔吐等原因,可把孕節的蟲卵帶到胃部,經胃酸作用孵出六鉤蚴,隨血流引起全身感染性囊蟲病。絳蟲病通常出現腹痛、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癥狀;囊蟲病則因寄生部位的不同而癥狀多樣,如無力、頭昏、肌肉痙攣等,嚴重的可引起偏癱、失語、失明等。
以上我們探討了關于禁食豬肉的問題,除此之外,食肉,不反芻的動物及兇禽猛獸,因其性惡、有獠牙利爪,同類相殺,為不使其污染人性健康,故伊斯蘭教也禁止食用。
另外,血液和自死的牛羊等物因內含不潔,因此亦嚴加禁食。《古蘭經》規定:即使牛、羊、雞、鴨的自死,如病死、凍死、砸死以及壓死等非宰殺而死的禽畜,均不可食,因為凡自死之物,其血液未必從體內全部流出,而血液中難免有某種病毒細菌之類的東西,所以不可食。去除了血氣,食之才有益于人的身體健康。至于血液,即使是因宰殺而流出的血液,包括牛、羊、雞等血,為了防微杜漸,也不可以食。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當今科學研究所發現的很多人畜共患病,大都發生在伊斯蘭教所禁止食用的動物身上,如大家談之色變、感染后死亡率達100%的狂犬病,即使是健康的貓狗體內仍可攜帶狂犬病毒。特別是近期讓人們談非典色變的SARS病毒,還有令人恐慌的瘋牛病,您知道它們都是由“吃”引起的嗎?我們還是來看看相關報道吧。
學者視點
吃出的災難
張田勘
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著實把人們嚇得不輕。在對疾病傳播方式和防治的思考之余,人們開始懷疑自己千百年來的飲食行為和習慣是否科學。
在人類面臨的一系列新的烈性傳染病中,不僅SARS有可能是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就連仍在猖獗的艾滋病、埃博拉等也與人類的飲食行為和方式不無關系---無所不吃。
中外研究人員發現,致人SARS的冠狀病毒變種有約29730個堿基對,它與禽類的冠狀病毒最接近,此外依次是鼠類、人、火雞、豬、貓等的冠狀病毒。
上述所有冠狀病毒都可能產生引起SARS的變異種,包括人原有的冠狀病毒,不過貓體內產生的冠狀病毒變體最危險。只有貓會感染人類和雞等各種動物體內的冠狀病毒。因此貓體內就給不同的冠狀病毒相聚和匹配提供了機會,進而使各類冠狀病毒相互交換基因,重組產生毒性更大的雜種病毒。也有研究認為,從亞洲流行的流感分析,每隔幾十年A型流感病毒的一種重要蛋白質便發生重大抗原變化,引起流感傳播。鴨子和野鴨等禽類中流感病毒種類最多,豬則是傳播過程中的下一個接力者和載體,通過豬便可把新的流感病毒傳播到人。
這些分析都是推測,沒有科學實驗證實。香港有人認為這次冠狀病毒變體來自野生動物如野雞、蛇等。它產生于廣東和香港人無所不吃的飲食特點。這種推測也許更難印證。不過口蹄疫、瘋牛病、尼巴病等都是可致人、畜共患的病,尼巴病毒的宿主是狐蝠。埃博拉、艾滋病一直都查不出病毒從何而來,但比較認同的推論是人吃靈長類動物而造成病毒的傳播。
埃博拉是民主剛果北部的一條河流,1976年一場烈性傳染病首次肆虐那里,造成沿河55個村莊280人喪命。由于病因不明便稱為埃博拉病。3年后,埃博拉又在蘇丹出現,數百人死亡。此后,這種怪病隔幾年就興風作浪一次。兇險的病毒在患者體內迅速擴散,侵襲各種器官組織。病人高燒頭痛、全身肌肉關節疼痛,嘔吐、腹瀉、內出血,多數在5天后死亡。
人類目前只知道埃博拉是一種絲狀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僅由一個核酸核心和一個蛋白質外殼組成。病毒以奇特的方式繁殖,在宿主活細胞內以其基因為模板,復制新病毒。已知埃博拉病毒有4個不同的變種。迄今全世界感染者1600多例,其中1000多人死亡。
最近,英國的研究人員說埃博拉病毒也襲擊鳥類。研究提示病毒可能是從鳥類(吃野味)傳播給人的。剛果(布)的凱來縣和姆博莫縣是埃博拉病病毒傳播重災區。該地區死者生前曾食過病死的猴、黑猩猩的肉。對此,加蓬政府也有相同的懷疑,政府發言人號召人民切忌獵食野生靈長類動物。
今天,人類該考慮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是該收斂一些了。人與野生動物的距離該遠還是近?讓它們生活在大自然中還是把它們圈起來養?香港人的反思已經體現在行動上。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幼麟建議全國人大立法禁止捕殺、販賣及食用野味。朱幼麟說,有些人誤信吃野味能補身,但科學研究已證實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并不比日常家禽家畜高,野生動物身上反而有很多不知名的病毒。人類有必要反思并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否則將面臨更大的災難。
2003年4月30日《中國青年報》
鏈接:多種有害病毒源自動物
據專家介紹,曾有多種傷及人類的病毒皆源自動物。
甲肝
1988年1月至3月,上海市發生了一次世界歷史上罕見的甲型肝炎暴發流行事件。在衛生防疫部門的跟蹤檢疫下,確定這是由毛蚶攜帶的甲型肝炎病毒所致。隨即,市政府作出了嚴禁銷售、食用毛蚶的決定。據統計,至當年5月13日,共有310746人發病,31人直接死于本病。
尼巴病毒
1998年,在有些國家尼巴病毒暴發。結果查明,這種人獸共患病的病毒的寄主是狐蝠,而當時感染尼巴病毒的一些病人,也出現了非典型肺炎癥狀。根據記載,尼巴病毒傳播速度很快,健康家畜可能是通過直接接觸病畜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如尿、唾液、喉氣管分泌物等感染,病畜的典型特征是急性高燒、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而病人均為畜場或屠宰場工人,表現為起病急、發燒、頭痛等,一些人出現類似非典型肺炎癥狀。
瘋牛病
2000年7月,英國有超過34000個牧場的176000多頭牛感染了瘋牛病。
瘋牛病屬于“可傳播性海綿狀腦病”中的一種,這種可傳播性海綿狀腦病為進行性神經海綿狀病變,患有該病者無一生還。羊瘙癢病、貂腦病、貓海綿狀腦病、鹿和麝鹿的退行性病都屬于該病范圍。多年前,醫學界就發現人也可患有被稱為“可傳播性海綿狀腦病”的疾病。從1995年到2000年10月,英國發現患此病者有80余例,平均每年約發現15例病人。
2003年4月24日《北京青年報》《人民網》
瘋牛病的傳播途徑
瘋牛病是一種危害牛中樞神經系統的致命傳染病,醫學上稱瘋牛病為牛腦海綿狀病,簡稱BSE。是成年牛的一種進行性、高致死性、神經性疾病。專家認為,食用感染瘋牛病病毒的牛能夠導致人類罹患與瘋牛病類同的克雅氏癥。10年來,這種病迅速蔓延,英國每年有成千上萬頭牛患這種神經錯亂、癡呆、不久死亡的病。2000年以后,瘋牛病在法國也出現非常嚴重的上升趨勢。目前瘋牛病被認為是通過給牛喂養動物肉骨粉傳播的,對此,各國紛紛采取措施,最大可能地遏制瘋牛病的流行。
德國認為,現在的農業生產違背自然規律,將土地當工廠,將畜牧業當工業,盲目追求最大利潤的做法已經影響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擯棄工業化農業,擯棄以動物肉骨粉等蛋白飼料為主的畜牧業,采取一種更加注重消費者利益、注重質量、符合自然規律的農、畜牧業。
法國消費者協會向法國負責商業和消費的國務秘書弗朗索瓦·帕特里亞提出了遏止瘋牛病流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建議,主要是完全禁止使用動物骨粉制作各種飼料等做法;法國政府隨后頒布了七項加強預防瘋牛病的具體措施,它們包括暫全面禁止使用動物肉骨粉、擴大瘋牛病普查范圍、加強瘋牛病控制管理、加強對瘋牛病的科學研究、繼續根據專家建議禁止使用其他可能存在危險的動物組織,以及制定禁止某類牛畜進入食品市場的具體規定。
2000年10月26日,英國政府也終于鼓足勇氣,公布了歷時2年、耗資2700萬英鎊才得以完成的有關瘋牛病危機的長篇調查報告。據英國媒體報道,瘋牛病最早于1986年以英國牛群中一種新型神經疾病的形式被發現。科學家推測,可能是病牛或病羊的尸體被加工成了動物飼料,而引起疾病的大規模傳染。報告說,雖然英國政府從1989年起禁止用牛的腦和脊髓等制作供人消費的食物,但缺乏有效手段保證這一禁令的實施。
聯合國糧農組織建議采取的極為重要的預防措施亦是:停止使用動物骨粉,該組織認為,這不僅是為了保護菜牛,也能使其他飼養動物免遭厄運。
另外,綜合新華社、《今晚報》及《人民日報》2002年11月1日消息:自1986年在英國發現首例瘋牛病以來,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發生過瘋牛病,而中國至今尚未發生一例。
農業部的有關評估報告顯示:由于管理嚴格和沒有傳染途徑,我國目前沒有發現瘋牛病。
據了解,瘋牛病主要的傳染途徑是食物鏈,主要的原因是集約化飼養使用動物性飼料,如肉骨粉等。而在我國,牲畜主要是散養,所使用的飼料多是天然飼料,因此,沒有傳染的途徑。
據農業部畜牧獸醫局局長賈幼陵介紹說,中國沒有發生瘋牛病的根本原因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瘋牛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加強了對飼料生產和使用的管理,對反芻動物飼料的生產、儲藏、運輸、包裝等環節都做了嚴格的規定,并明令禁止給反芻動物飼喂動物源性飼料。這等于徹底切斷了瘋牛病的傳播途徑。
看過上面的報道,相信大家對伊斯蘭的飲食禁忌一定會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但肯定會有朋友問:牛肉不也是伊斯蘭所允許的合法食品嗎?瘋牛病傳播不是照樣使之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不安全食品嗎?不過請大家先了解一下瘋牛病傳播的原因:那就是給牛喂養動物肉骨粉!以我個人的片面理解,之所以牛肉是合法的食物,是因為牛是食草而非食肉動物,給食草的動物喂食肉骨粉等動物性飼料,從而導致瘋牛病,不是對人類自身作為的一種懲罰嗎?
伊斯蘭有關禁忌的意義是深遠的,《古蘭經》禁戒人們吃污穢的食物,但又準許人們吃一切合法又佳美的食物,并不需要人們為了表示對教義的虔誠而故意素食或節食;從穆斯林所食食物的清潔上,也能感受到他們那高尚、健康的身心。即使伊斯蘭教規定可食的動物,也必須由遵守教規者憑著創造宇宙萬物的真主之尊名來宰割,否則視為非法。但是有一點,對于禁食之物,“凡為勢所迫,非出自愿,且不過份的人,雖吃禁物,毫無罪過。”(6 : 145)
酒及其它禁忌
酒,亦是伊斯蘭教的一大禁忌。
酒乃萬惡之源,它能迷人之性、易人之志、助人喪德,古今為酒傷身失節、敗家亡國者,不可勝數。
酒精依賴是當前最具破壞力的精神疾病,世界上估計有1.4億人酒精依賴,還有4億多人過度飲酒并可能造成事故、損傷、痛苦和死亡。78%沒有得到治療,酒精是造成世界所有死亡案例中的1.5%。
酒精依賴是一種精神障礙,可識別癥狀包括不顧及有害后果的強烈和持久的飲酒欲望、缺乏控制的飲酒能力,對酒精的耐受能力和中斷使用時出現的身體戒斷反映。
酒精依賴跟很多社會問題有關,如犯罪、暴力、婚姻破裂、自殺和經濟債務等等。目前主要進行社區脫癮治療。
然而長時間以來,“少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卻很流行,許多人也以此作為自己飲酒的堂皇理由。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們駁斥了這一觀點,1994年11月4日《中國青年報》以《稍量飲酒有益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說:不一定》為題對此作了報導,《參考消息》等各大報刊也紛紛予以登載,這里我們就摘錄其中兩篇供大家參考。
世界衛生組織批駁飲酒有益健康論
酒 喝 得 越 少 越 好 ,不 喝 最 好
[路透社日內瓦11月1日電] 對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質疑的聯合國專家今天說,酒喝得越少越好,不喝最好。
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們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最近宣傳少量飲酒好處多的報道主要是由想擴大銷售的商業利益集團策劃的。
世界衛生組織說:“飲酒導致世界范圍出現一些嚴重的健康問題……飲酒沒有什么所謂的安全界限。有報道說少量飲酒可以降低心臟病發作的機率,但是這只是對極少數患心臟病的危險性已經很低的人而言的。”
他們說,在許多工業化的國家中,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飲酒帶來了不良的社會和健康影響,飲酒量在緩慢而卻是持續地下降,就像吸煙一樣。
但是,由于發展中國家酒消費市場迅速崛起,全球酒產量和消耗量仍在上升。
1994年11月8日《參考消息》
世界衛生組織呼吁戒酒
酒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歷來見解不一,莫衷一是。近年有人提出“少量飲酒有益,過量則有害”的觀點,已為許多人所接受。然而世界衛生組織的科學家最近宣布:飲酒沒有安全量。認為傳統的“每天一杯酒,醫生就遠離”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研究表明,酒是僅次于煙草的第二大殺手,它引起的死亡比所有違禁毒品引發的死亡加在一起還要多。“溺死在酒杯里的人,多于溺死在大海里的人。”這是世界名人的一句至理名言。
酒類生產者的廣告試圖傳遞喝酒有其益處的信息,比如說飲酒可防心臟病。而科學家認為這種說法不是以嚴謹的科學研究為依據,在很大程度上是商業目的的產物。研究發現,酒能使人成癮,無論男人和女人,一旦成癮,就很難戒掉。其后果是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或脂肪肝),引起早夭。此外,它還能醉人,產生各種事故,引發社會問題,導致暴力和犯罪。
科學家指出:宣傳飲酒,即使是宣傳適度飲酒也不明智。要傳遞的信息應當是“您喝得越少越好。”只喝一點酒,大約每隔一天喝一口酒能降低心臟病的危險,而每天飲酒超過兩口,突發心臟病的危險就增加。應當明白,預防心臟病還有更好的辦法:不抽煙、少吃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進行體育鍛煉等。 摘自《生活與健康》
1995年5月7日《新鄉日報》
除酒之外,吸食煙草及各種麻醉理性的毒品【鴉片、海洛因、嗎啡、可卡因、大麻、安非它明、甲基苯丙安(冰毒)等】,在伊斯蘭教同樣是受禁的。我們對其所產生的危害性也十分清楚,甚至比飲酒的危害性認識得還要深刻,然而這非但沒有減少香煙酒類消費量和煙(酒)民的隊伍,反倒使之呈逐漸上升的趨勢。特別是近幾年來,毒品像一股巨大的黑色潛流,在世界范圍內迅速蔓延和泛濫,它肆無忌憚地摧殘著人類的文明和健康,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和國際社會的安寧,給全球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毒品對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和惡性刺激,導致神經組織產生不可逆轉的病理性病變。吸毒不僅破壞人的正常生理機能和免疫功能,使吸毒者染上多種疾病,導致其精神頹廢、錯亂、扭曲、自私、虛妄、易怒和心理變態,使之喪失人格尊嚴,不顧廉恥、倫理、道德、法律,毀壞家庭,誘發犯罪……據聯合國統計,目前(2002年)全世界的吸毒者已達6000萬人,每年因吸毒致死者有10萬人,另有1000萬人因吸毒喪失正常的智力和工作能力;毒品交易猖獗,全球毒品交易額達6500億美元,相當于世界貿易總額的15%。在當今世界,沒有什么比毒品更令人恐怖了。對每一個人來說,只要陷入毒品的沼澤,就很難再走出來。雖然如此,目前吸毒的人數仍然在不斷增加。
引起吸毒的原因很復雜,但起決定因素的是毒品、吸毒者和周圍環境。治理吸毒要從控制毒品蔓延、改善社會及家庭環境入手,綜合治理方能有效。
的確,如果沒有像伊斯蘭這樣良好的約束機制,僅僅靠宣傳其危害性是起不到作用的。下面我們還是將有關報道摘錄如下,希望大家能真正認識其危害性,并遵照伊斯蘭的要求來約束自己。
◆ 英學者:吸煙讓你健忘
英國學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吸煙加速記憶力喪失。人到中年還有吸煙習慣的人,記憶力明顯受損。
英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公共健康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四五十歲的吸煙者跟不吸煙者相比,詞匯記憶力顯著下降。不論社會經濟條件如何,不論男女,每天吸20支煙的人,記憶力喪失情況最為嚴重。最新研究顯示,由于香煙內所含的有害尼古丁可對腦細胞構成破壞并阻礙新腦細胞的生長,抽煙可使人變傻、變健忘。
吸煙為什么讓人健忘?研究人員、倫敦大學的馬爾庫斯·理查德茲博士稱,個中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他說,目前普遍懷疑吸煙會導致血壓升高,減少腦血流量,加重動脈硬化,造成腦血管狹窄、腦血管阻力增大。記憶力喪失是大腦功能受損的結果之一。
理查德茲說,吸煙和大腦功能之間的相關性十分復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從我們掌握的若干定量數據來看,吸煙的確導致腦部供血情況的改變。”理查德茲補充說。香煙煙霧中的化學物質亦可直接損害大腦。他說,這是戒煙的另一個原因。“如果你不能完全戒掉,也要盡量少吸煙”。
理查德茲及其同事收集了5362例“煙民”的資料,這些參與者都生于1946年。
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測試,測量被試者精神狀態,其中一項記憶測試專考記憶力。每個單詞顯示兩秒鐘,顯示15個單詞過后,研究人員要求被試者根據記憶默寫下來盡量多的單詞。另一項速度和精神集中測試要求被試者在一分鐘之內找出指定材料內的所有指定詞匯。結果顯示,四五十歲的吸煙者記憶力顯著下降。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在53歲之前戒煙的人,記憶力下降的態勢不那么明顯。(張園)
2003年7月6日《北京青年報》
經常吸煙能讓人變呆
法新社12月9日報道了蘇格蘭研究人員有關吸煙與健康的新發現:吸煙會使人的智力降低。
研究人員從1947年開始對465名11歲的兒童進行智力測試,等到50多年后再次對他們進行智力測試時,發現其中吸煙者的識辨和認知能力遠遠低于不吸煙者。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由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腦細胞對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更加敏感,從而導致了智力被破壞。 文/晴川
吸煙使人反應遲鈍
□孟靜
美國密歇根大學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說,持續吸煙會使人反應遲鈍、思考能力下降。美國專家認為吸煙使人反應遲鈍。
就吸煙與大腦能力下降之間的關系問題,密歇根大學的專家對172名嗜酒或不嗜酒的男性持續抽煙同大腦能力下降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煙草同酒精一樣會影響頭腦的靈敏和清晰度,并使人的協調能力下降。
這一研究結果反駁了很多煙民認為抽煙有助于集中精神或保持清醒的觀念。密歇根大學精神病研究專家珍妮弗·格拉斯說,常年吸煙的人在記憶、解決問題能力和思維協調能力方面受到的影響更明顯。而又抽煙又喝酒的人思考能力更糟糕。
2006年03月01日《大河報》B33版萬象閱讀
最新發現:
四個吸煙者就有一個得肺病
□任秋凌
丹麥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吸煙者中,每4個人中至少有一個會得嚴重的不可治愈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這比以前想的要更加危險。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呼吸性疾病,能夠阻止空氣流進入肺部,而且情況會越來越差。
2006年10月20日《大河報》B13天天健康
30年后煙民死亡1000萬 中國占200萬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名高級官員不久前說,到2025年,全世界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將翻兩番,達到1000萬。
這一組織西太平洋地區負責人漢桑達指出,因吸煙有關的死亡目前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
“在1000萬人數中,700萬將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其中中國占200萬。”漢桑達是在馬來西亞首都召開的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會議上作上述表示的。
英國皇家癌癥研究基金會的一位專家日前說:“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么當今天年輕的煙民步入中年或老年時,每3秒鐘就會有一個人死去。第三世界正坐在‘香煙定時炸彈上’。” 摘自《中國消費者報》
1994年11月11日《北京晚報》
全球每年五十萬婦女吸煙致死
[法新社巴黎10月10日電] 題:煙草每年使50萬婦女喪生。
有人今天在此間召開的第九次世界吸煙與健康大會上說,世界上每年有50萬名婦女因吸煙而死亡,而且這種死亡率正在上升。盡管英國婦女的死亡率在下降,美國婦女的死亡率已經穩定,北歐抽煙的女性趨于減少,但是,南歐女煙民的數量正在急劇增加。
在法國,從15歲到24歲的婦女中有46%的人吸煙,55歲以上的婦女中有50%的人吸煙。在西班牙49%的年輕婦女都吸煙。
吸煙會導致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心臟病、中風以及呼吸系統疾病。服用避孕藥的婦女得此類病的可能性更大。
來自75個國家的1000名代表出席了這次大會,會期為5天。它是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持下召開的。
1994年10月31日《參考消息》
2002年5·31世界無煙日主題:
煙草殺人--不要上當!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19日在京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目前每天有2000人因吸煙導致死亡,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因吸煙致死人數最多的國家。
我國因吸煙而死亡的人以男性居多,每年接近100萬人。因吸煙導致疾病而死亡的人中,肺部疾患占45%,肺癌占15%,食道癌、胃癌、肝癌、中風、心臟病及結核各占5%至8%。 新華
2000年5月31日《大河報》
吸煙殺死500萬英國人
英國皇家醫學院教授3月7日向政府呼吁,應當禁止香煙公司在英國境內做廣告,因為40年來,已經有500萬英國人死于香煙或由此產生的各種疾病。
這位教授名叫喬治·阿爾伯特,他表示,自己40年前就曾警告過政府:香煙危害健康。但40年來,英國禁煙的成效并不顯著,阿爾伯特說:“簡直就是人間悲劇,想一想,500萬人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英國香煙與健康協會會長克萊弗·貝茨也就這個數字發表了評論。他說:“這500萬人的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府禁煙宣傳力度不足的因素,也有當事人對健康漠不關心的因素。不過,我們也應當看到,政府1962年呼吁減少吸煙量后,有至少200萬人戒掉了煙。”
貝茨還表示,英國政府曾經發布過有關吸煙有害的白皮書《香煙殺手》,但是在行動上卻一點也不積極。目前,英國政府每年僅從16歲以下吸煙者市場中,就可以收取1億英鎊的稅款。
2002年3月9日《大河報》
吸煙使全球十秒死一人
全世界平均10秒鐘就有1人死于由吸煙所引起的疾病。吸煙每年使世界300萬人喪生。
如果目前的這種吸煙趨勢繼續下去,到2025年時,僅發達國家每年將會有300萬人死于吸煙引起的疾病;發展中國家將超過發達國家,每年有700萬人死于吸煙引起的疾病。就國家而言,吸煙將會成為最大的死亡因素。
香煙的煙霧里含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的50種以上的化學物質屬于致癌物質。而通過呼吸道吸收又最有利于這種化學物質在全身擴散。
戒煙以后……
最近,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吸煙者如果戒煙,其中體內將發生下列有益的變化:
8小時內,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減少到正常水平,含氧量也增至正常水平。
24小時內,心臟病發作機會減少。
48小時內,神經末梢再度恢復敏感性,嗅覺和味覺增強。
72小時內,支氣管不再出現痙攣,呼吸將變得較為舒暢,肺活量相應增加。
1至9個月內,咳嗽、鼻竇充血、疲勞感、氣急等現象明顯減輕;支氣管出現新的纖毛,呼吸器官處理粘液的功能增強,搞感染的能力也相應增強。
5年內,一般水平吸煙者患肺癌的死亡率下降,由1.37%下降一半,接近正常人的死亡率。
10年內,易癌變的細胞被健康細胞取而代之,口腔癌、食道癌、腎癌的發病率明顯下降。
以上兩篇均刊登于1994年《老年報》
醫生推薦循序漸進戒煙
2007年3月31日《大河報》
據新華社電 改變習慣、循序漸進,吸煙者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可以有效減少吸煙直到戒煙。這是近日成都第六人民醫院“戒煙門診”推出的妙方。
據該醫院門診醫生鄧玉蓉介紹,針對每天吸煙超過20支的重度吸煙者,首先要從最容易戒的幾支煙開始,觀察自己的吸煙日記,把那些機械性的和沒有經過考慮拿起來就吸的香煙戒掉。接下來循序漸進,從每天20支到一個月后的每天18支,盡管吸煙支數減少得并不多,但只要持之以恒,一年后就會有明顯的效果。
對于一般吸煙者,改變習慣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習慣在醒來后抽煙,那么醒來后就立即去洗澡或者去準備早餐;如果你習慣在飯后吸煙,那吃完飯后馬上離開餐桌;如果你習慣坐在某張椅子上抽煙,就盡量避免坐這張椅子。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細節也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在出門1小時到2小時內不隨身帶煙,嘗試在喝完咖啡后一刻鐘內不吸煙,避免儲備香煙或購買整條香煙,嘗試在早晨盡可能地保持長時間不抽煙,有意識地逐步延長兩只煙的間隔時間等。
以上我們所談伊斯蘭教有關飲食之禁忌,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人們還不明白這些道理,但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科學的進步,其中越來越多的道理被逐步證實,并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據2005年5月20日《北京娛樂信報》報道:日前,在北京的2萬多居民中進行的一次調查表明,北京有1/3的市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生活方式疾病。而在我國死亡率居前幾位的疾病中,有44%以上的患病人群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所致。生活方式疾病主要是由不良飲食習慣、精神緊張、吸煙酗酒及減少運動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真主是至仁至慈的,他的命令和禁止,對于人類都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賭博、迷信、拜偶像、放高利貸、囤積居奇、貪污受賄、*竊盜、損人利己等等凡有害于社會、或生命、或名譽、或理智、或金錢……的任何事,雖不是飲食,卻和吃豬肉一樣,是受嚴格禁止的。
伊斯蘭是培養人高尚道德的宗教。